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实现生产上玉米品种的新旧更替,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经过多年优良自交系的筛选和杂交组合测配,以自交系DH1201为母本,桂C30422为父本,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桂单670。该品种在广西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96.2kg/667m~2和463.1kg/667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5%和4.8%。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80号)。桂单670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宜在广西玉米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大石山区春季种植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产量高的玉米新品种,供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百色市农科所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桂单162为对照,对近年来本区经过审定的15个优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展示,天艺153、正大719、桂单0810、先玉60T60、佳福399共5个玉米品种在2017年春季试验示范中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百色春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杂交玉米品种在越南试种的适应性和综合性状表现,为广西玉米品种在越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越南凉山省对7个广西玉米杂交品种及当地主推玉米品种B265(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比较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及田间发病情况。2014年秋季将品比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密度筛选试验,考察其产量表现。【结果】在品种比较试验中,7个桂单系列参试品种的株高比对照增加1~26 cm,其中桂单0810和桂单589株高较高,分别为295和290 cm。桂单0810、桂单162产量表现较好,分别为8743.5和8695.5kg/ha,极显著增产22.9%和22.2%;桂单688的产量与对照相当,而其他品种比对照减产8.8%~19.0%。除桂单589出苗率为90%外,其余品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桂单589的生育期比对照提前2 d,其余品种则推迟0~4 d。Guidan 591、Guidan 688和Guidan 162具有较好的果穗特性,其每穗粒数和百粒重综合表现较高。所有参试品种田间均抗叶枯病,其纹枯病发生率为3.6%~10.4%,仍明显低于对照B265(15.4%),其他病害发病比较轻。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8000和60000株/ha两种种植密度,桂单0810、桂单162和万川1306均比对照增产,且以60000株/ha的种植密度增产效果更明显;桂单0810平均产量最高,达8317.5 kg/ha,比对照增产16.3%。【结论】桂单0810、桂单162和万川1306在越南种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越南其他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广西玉米品种资源,促进玉米生产上新老品种的更替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Q901为母本,YD2为父本成功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桂单660(审定号:桂审玉2019088)。在2017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中,桂单660春秋两季平均产量539.8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4%;2018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中,春秋两季平均产量474.3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桂单660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粗蛋白含量高等特性,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广西岩溶区生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期为该区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种植作物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支撑.通过选择玉米、大豆、葡萄共3种作物在广西大化县岩溶区不同地块进行适应性种植,其中玉米品种有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大豆品种有桂豆3号和桂豆5号,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葡萄品种有夏黑、巨峰、户太,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格及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并遵循各品种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产量分别达481.66kg/667m2、478.24kg/667m2、443.12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31.57%、30.63%、21.04%;大豆品种桂豆3号和桂豆5号产量分别为85.82kg/667m2、、78.76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77.87%、、63.23%,和对照相比,玉米和大豆各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夏黑、巨峰、户太葡萄产量分别达1 170.5kg/667m2、1 380.0kg/667m2、1 518.0kg/667m2,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选的玉米、大豆及葡萄品种均适宜在该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桂单66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桂A10341为母本,GML9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8 253.6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4%;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7 348.1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5%。2017—2018年参加老挝南塔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和对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616.5、9 243.0kg/hm~2,分别比当地主推品种LVN10增产18.2%和16.6%。2019年通过老挝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00080S)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87号)。桂单662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宜在广西各地及老挝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7.
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引进6个优质、特种鲜食玉米品种与当地主栽鲜食玉米闽糯1号(CK)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闽甜107表现突出,每667 m2鲜穗产量1269.1 kg、收益2 538.20元,分别比CK增产18.3%、增收392.20元,建议扩大示范推广;福甜5号、万甜糯1号、彩糯2号综合表现优于CK,建议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广西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法对广西9个玉米区试品种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G17、南校12号丰产稳产性好。桂单22号、桂单26号在良好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65份玉米自交系、26份杂交种和群体材料对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材料对病害具有一定的抗性,不同地理来源的材料对7种病害的抗性有差异;自交系中兼抗4、5、6、7种病害的材料分别有16、10、6和1份,综合抗性较好的有599、丹3130、K-22、LX9801、87-1、郑22、"698"×、HZ127、M9和双M9;杂交种和群体材料中兼抗4、5、6种病害的有7、12和1份,综合抗性好的有遗08×01-4、遗2198s510×、改良郑单14、豫单16、桂单20、桂单21、桂单22、桂单23、桂综2号C1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近年引进、改良和选育出的西瓜新品种丰抗88、丰抗5号、黑抗7号、嘉优1号,经1996-2000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区域巳扩大到我国北方的晋、冀、鲁、豫、皖、陕、甘、宁及内蒙古等省(区).种子销售量由1996年的不足1.5万kg增加到1999年的5.0万kg,增加了3倍;推广面积由1996年的7000.0 hm2增加到1999年的2.17万hm2.1996-2000年4个品种累计示范推广7.10万hm2,其中丰抗88为2.40万hm2,丰抗5号5 666.7 hm2,黑抗7号6 000.0 hm2,嘉优1号3.50万hm2,累计增产西瓜69.33万t,新增产值2.77亿元,这4个品种已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推广品种.现将它们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强  黄辉  许飚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4):72-74,77
通过对宁夏玉米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存在问题以及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全面促进玉米经济”的设想,并就此设想提出了7条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津玉3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津玉 34玉米单交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 ,提出了该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生物炭对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指标的影响,为在旱作农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延缓功能叶衰老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实验农场,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0)、施用生物炭20 t/hm2(C20)和40 t/hm2(C40)3个试验处理,研究生物炭对旱作玉米花后0,15,30和45 d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产量和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可提高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片胞间CO2浓度(Ci),且C40处理效果较C20处理显著。除花后0 d外,花后15,30和45 d C20和C40处理穗位叶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表现为C40P<0.05),显著降低了玉米秃尖长(P<0.05)。相关分析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与SPAD、Pn、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rGs、POD活性、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i和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善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性能,提高穗位叶抗氧化酶活性,延缓穗位叶衰老,提高玉米产量,且以40 t/hm2的施用量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和糯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对甜、糯玉米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类型的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和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存在类型间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生育时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糯玉米叶片比甜玉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主要病害及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省某地区198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害的研究,并采用DPS软件对重要病害、倒伏率、倒折率与产量(小区干重)进行了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黑粉病、小斑病、倒折率,其中倒折率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 0.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方法]以3个糯玉米品种和1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籽粒灌浆参数与授粉后天数的关系,比较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 [结果]玉米鲜重与授粉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成熟的糯玉米比普通玉米轻。干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符合自然生长模式y=k/(1+e^a-bx)。籽粒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趋势,3个糯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灌浆中期籽粒含水率下降快。[结论]由方程参数、“S”型曲线以及灌浆速率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与普通玉米相比,3个糯玉米品种具有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短、籽粒干重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最大灌浆速率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在拔节期进行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性能指标日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9:00,10:00,12:00,气孔导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0:00~12:00,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10:00~12:00,在其他时间点3种类型玉米的日变化曲线大体趋势一致,呈单峰型,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普遍高于超甜玉米,超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单倍体诱导率与遗传背景的关系及诱导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东北地区主要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下骨干自交系所组配的F1代为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统计诱导率;利用SSR标记对诱导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母本不同的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变异幅度较大,相同杂交模式下的基础材料间诱导率变化也较大,杂交模式间诱导率无显著差异;同一亲本组配的诱导基础材料的诱导率变化范围较大,不同亲本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SSR标记分析表明,35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5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4.342 9个,每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13 7~0.676 5,平均为0.442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诱导系分为4个大群,第2类群可以被划分为6个亚群。【结论】单倍体诱导率与母本基础材料的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诱导系可划分为4个大群;在对诱导系评价或父本诱导系改良时,应考虑测定母本基因型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侧面论述玉米栽培学科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本文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对玉米育种的制约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