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卵黄蛋白原在系统进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蛋白原是广泛地存在丁卵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内的雌性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动物的卵黄蛋白原基因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通过Blast搜索,从GeneBank中得到了18种节肢动物门的卵黄蛋白质序列数据和1种线虫的卵黄蛋白原序列数据,用ClustalX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并用MEGA-II构建分子树,结果表明有卵黄蛋白原的序列数据可以很好的用于进化关系较近和较远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是一个用于系统进化分析很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口虾蛄Vg基因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陆号:KR422400),并应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雌雄口虾蛄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巢Vg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口虾蛄Vg基因全长7727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3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521 bp,3'端非编码区为170 bp,共编码2506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长度为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个类似于枯草蛋白酶的内切蛋白酶识别位点(RSKR),3个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1个在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中都比较保守的KALGNVG基序;对其结构域分析表明,口虾蛄Vg蛋白含有4种保守结构域,分别为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Vitellogenin_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D)和两种未知功能结构域(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DUF1943与DUF1081;经NCBI BLASTP同源性比较,口虾蛄Vg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类的相似性为46%~5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口虾蛄Vg单独聚为一支;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口虾蛄Vg基因在性腺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均不表达,卵巢中V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口虾蛄Vg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卵巢的发育不断增加(P0.05),在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Vg mRNA表达量在卵巢中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了解口虾蛄性腺发育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口虾蛄Vg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卵黄原蛋白是特异存在于非哺乳类性成熟的卵生雌性动物血液中的一种蛋白,是几乎所有卵生动物卵黄蛋白的前体。卵黄蛋白为正在发育的胚胎提供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磷和硫等营养和功能性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卵黄蛋白不仅为胚胎发生提供营养物质,它在生物体内还具有其他的生物学功能。昆虫卵黄蛋白的研究是近年来昆虫生理学和生化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一、卵黄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昆虫卵黄原蛋白和卵黄蛋白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脂复合蛋白,约含有1%~14%的糖、6%~16%的脂类及84%的氨基酸,糖类主要为甘露糖,以聚合甘露糖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的产卵繁殖行为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并为荔枝蝽防治的靶点筛选提供有益思路。【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荔枝蝽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筛选荔枝蝽的转录组数据和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荔枝蝽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部位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获得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T.papi_Vg1,T.papi_Vg2,T.papi_Vg3)和1个卵黄原受体蛋白基因(T.papi_VgRs)。对4个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均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是典型的昆虫Vg和VgRs基因。从进化关系看,荔枝蝽的Vg和VgRs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较为匹配。qRT-PCR结果显示Vg1基因在雌虫各个组织中表达量都比较高,雄成虫中仅在淋巴液中表达量较高,而Vg2和Vg3基因仅在雌虫脂肪体中较高表达。VgRs的表达与Vg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在雌虫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雌虫、雄虫淋巴液和若虫的脂肪体当中,在若虫触角、雄虫触角和雄虫精巢中也有少量表达。【结论】获得了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和1个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对其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其时空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对荔枝蝽新防治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果园生境对绿盲蝽生殖的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适合的产卵生境,本研究首先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然后通过比较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cDNA同源序列,根据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克隆绿盲蝽卵黄原蛋白(Vg)基因片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2种生境中Vg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4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基因克隆获得一段大小为732 bp的基因片段,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蝽类昆虫Vg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绿盲蝽Vg基因与赤须盲蝽、烟盲蝽及黑肩绿盲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的基因片段为绿盲蝽Vg基因片段,并命名为AL-Vg。不同生境Vg基因表达量比较可知,枣园的表达量低于葡萄园,结合发生量表明枣园生境更适合绿盲蝽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6.
万晶  冯沛春  王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68-14672
[目的]对细胞周期蛋白家族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研究物种间细胞周期蛋白的分类体系。[方法]选取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10个物种的细胞周期蛋白,按细胞周期蛋白中周期蛋白框结构域的序列完整性及结构域的数目进行分类,并进行多次筛选比对,分别构建具完整单周期蛋白框结构域和完整双周期蛋白框结构域细胞周期蛋白的系统发育树。[结果]随物种进化,细胞周期蛋白的序列类型和序列数量显著增加。对完整单域和完整双域细胞周期蛋白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蛋白、单细胞真核生物的PHO80与PCL、植物的P和U、动物的Y组成原核型细胞周期蛋白,并进化形成真核型细胞周期蛋白,真核型细胞周期蛋白的进化趋势是增加类型和数量,动物以增加细胞周期蛋白的类型为主,而植物则是以增加细胞周期蛋白类型中的成员为主;另一进化趋势是由单域向双域发展,物种进化程度越高,所具有的双域细胞周期蛋白的类型就越多。[结论]为物种间细胞周期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多克隆抗体,并检测甜菜夜蛾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中的Vg蛋白表达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Vg转运与利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以羽化24 h的甜菜夜蛾雌成虫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甜菜夜蛾Vg基因片段,其包含vitellogenin-N结构功能区。将Vg目的片段连入pMD-19T载体后进行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准确性及编码蛋白的特性。将测序正确的Vg基因片段通过Nde Ⅰ和Xba Ⅰ限制性内切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Czn1。将重组表达载体pCzn1-Vg转入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离心收集诱导表达的菌液,超声波破碎菌体沉淀,取上清液与沉淀进行SDS-PAGE检测,分析Vg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Vg重组蛋白,筛选最优表达条件。经Ni-NTA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了Vg重组蛋白,将该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Vg血清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甜菜夜蛾雌虫不同发育阶段血淋巴中Vg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扩增所得Vg基因片段为2 091 bp,编码69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80.88 k D。通过大肠杆菌表达出的Vg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为80 k D,其大小与预期的Vg重组蛋白带大小相符合。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而在上清中表达量不明显。不同温度、不同浓度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Vg重组蛋白的结果显示温度为25℃,IPTG浓度为0.6 mmol·L~(-1)时,Vg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继续提高温度和IPTG浓度,对提高Vg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作用,且杂蛋白增多。新西兰白兔经4次免疫后,间接ELISA法检测表明,制备的兔抗Vg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效价达到1﹕512 000。Western blot检测Vg蛋白在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血淋巴中的表达,其杂交出的单一条带在180 k D左右。Vg蛋白在甜菜夜蛾雌蛹末期开始微弱表达。雌成虫羽化后血淋巴中Vg蛋白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呈动态变化,到羽化48 h表达量最高,随后降低。【结论】纯化获得了Vg重组蛋白,并明确了最优表达条件(温度为25℃,IPTG浓度为0.6 mmol·L~(-1));制备了高效价的甜菜夜蛾Vg多克隆抗体,明确了甜菜夜蛾Vg蛋白的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8.
结合素(bindin)属于配子识别蛋白的重要种类之一,是雄性海洋生物精巢或精子中特有的凝集素样的不溶性颗粒蛋白。在海洋生物体外受精过程中,当顶体反应发生时,精子释放出成熟的bindin蛋白可特异性地识别特定卵子表面的蛋白受体,进而促进精卵结合,在保障海洋生物体外受精准确性和维系海洋生物物种独立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棘皮动物属后口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高等类别,棘皮动物的受精生物学和性别选择机制一直是基础生物学研究和水产养殖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内容。本研究中就近年来棘皮动物结合素bindin基因的结构信息、生物功能以及分子进化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棘皮动物结合素bindin的功能、分子进化特点及其在棘皮动物配子识别和性别选择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杆状病毒泛素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方法]运用ClustalW软件进行序列多重联配分析,采用临近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昆虫杆状病毒泛素与真核生物泛素的一致性为73%~86%,差异体现在氨基酸15~32和53~57的序列上,其他序列高度保守。在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序列中,许多功能性的氨基酸残基在昆虫杆状病毒泛素蛋白序列中也存在。系统进化分析将昆虫杆状病毒和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大致分为3个亚家族,即GV族、I族和II族。杆状病毒泛素基因采取负选择的进化方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倾向于逐渐被固定下来,达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结论]分析杆状病毒泛素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忠建  朱颖敏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33-19937
[目的]分析杆状病毒泛素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方法]运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序列多重联配分析,采用临近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昆虫杆状病毒泛素与真核生物泛素的一致性为73%~86%,差异体现在氨基酸15~32和53~57的序列上,其他序列高度保守。在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序列中,许多功能性的氨基酸残基在昆虫杆状病毒泛素蛋白序列中也存在。系统进化分析将昆虫杆状病毒和真核生物泛素蛋白大致分为3个亚家族,即GV族、Ⅰ族和Ⅱ族。杆状病毒泛素基因采取负选择的进化方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倾向于逐渐被固定下来,达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结论]分析杆状病毒泛素的序列特征和分子进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原核表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Vg)VWD结构域,为深入开展Vg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改进虾类养殖催熟及获取高质量后代打下基础。【方法】在GenBank中搜索红螯螯虾卵Vg的mRNA序列(AF306784.1)及查找其VWD结构域(2345~2491 aa),采用ExPASy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scan及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理论评估,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优化原始VWD氨基酸序列;然后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目的基因,连接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VWD,挑取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及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以10%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红螯螯虾VWD结构域相对分子量为19692.11 Da,理论等电点(pI)为9.35,分子式为C855H1334N258O261S9,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是红螯螯虾VWD结构域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其中,α-螺旋占7.73%,β-转角占10.50%,延伸链占35.91%,无规则卷曲占45.86%。重组质粒pET-28a-VWD经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即获得融合蛋白VWD,以2 mol/L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纯化及复性后,10%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在蛋白相对分子量约20.0 kD处出现1条清晰的特异性条带,融合蛋白VWD表达形式以包涵体为主。融合蛋白VWD在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当单克隆菌液OD600 nm达0.6时添加0.5 mmol/L IPTG,置于20℃下诱导培养16 h。纯化后的融合蛋白VWD浓度为1.32 mg/mL。【结论】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的优化红螯螯虾VWD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出以包涵体为主要形式的融合蛋白,经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复性即可获得高纯度的活性VWD蛋白,为后续开展红螯螯虾Vg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开发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应用于根瘤菌分类,使根瘤菌分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过去的传统分类过渡到了以遗传特征和系统发育为主要依据的现代系统分类。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多位点酶电泳、DNAG+C摩尔百分含量测定及DNA-DNA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PCR扩增技术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根瘤菌系统发育等7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根瘤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以家族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在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青花菜为试材,利用PCR法克隆到1个PR2基因,定名为BoPR2。测序结果表明,BoPR2基因组全长1188bp,具1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1092bp,编码35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oPR2与野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PR2的相似度最高,在发育树上聚为一组,与亚麻荠、荠菜的相似度最低,亲缘关系最远;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BoPR2的表达受芸薹根肿菌诱导,在10d时的相对表达量最大,约为对照的6倍;但BoPR2的表达不受核盘菌的诱导。BoPR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青花菜抗病机理研究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福建分离株(TGEV-FJ 株)M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TGEV-FJ株M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信号肽、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及其二级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M基因完整目的片段(7...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物种Ml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从藻类到高等植物Mlo基因的CDS序列,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功能结构及分子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条基因序列共检测到57个多态位点,生成70个单倍型.物种间及物种内Mlo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20个物种含有一段特定的Mlo结构域,其中低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1~5)明显比高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6~8)少;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物种的聚类情况与植物学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l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确定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灰霉病菌中BCRho3 基因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及功能等进行预测研究,同时构建BCRho3 同源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为下一步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BCRho3基因编码产物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以琢-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BCRho3 基因编码产物可能作为生长因子来发挥作用,同时参与转录及转录调控过程,可能在产孢等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可能在灰霉病的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Rho3 基因编码产物同源性及进化树表明,灰霉病菌BCRho3 基因编码产物与核盘菌、杨盘二孢菌等菌种的Rho3 基因编码产物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袁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7.
据Gen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序列,由Oligo 6.0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5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il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pilA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49 bp,编码182aa,与人源、鸡源及猪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87.5%~100.0%。对不同宿主来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Ⅰ型菌毛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并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菌株之间的pilA基因遗传相关性与其宿主来源及血清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16S rRNA技术的长江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2007年12月与2008年6月长江口上海附近海域采集的海水样品,使用27F和1492R两种通用引物对海洋微生物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扩增,克隆并测序,构建细菌16S rRNA文库,通过NCBI数据库的基因比对,区分微生物种群,并使用Mega 4.0软件利用16S rRNA序列建立微生物的分子发育树。通过直接提取DNA进行扩增的方法,共检测出17个属的53种不同微生物,微生物种群结构随温度变化明显,优势种随温度变化有所不同,在不同季节水温下,微生物优势种优势明显;冬季以不动杆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子发育树体现的遗传差异性较小;夏季微生物种群结构较复杂,其中以希瓦氏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子发育树体现的遗传差异性较大;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