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佳木斯、桦南、富锦、扶远4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49~0.412℃/10 a,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表现为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气候突变,佳木斯、桦南、富锦年平均气温在1981年发生气候突变,扶远在1984年出现气候突变;佳木斯、富锦、桦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异常偏低,桦南、扶远、佳木斯在2007~2008年异常偏暖,富锦在90年代初异常偏暖,各季平均气温异常在各地出现的年份不尽相同。[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预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葫芦岛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晶晶  刘闯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22-5524,5526
利用葫芦岛地区所辖4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葫芦岛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葫芦岛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葫芦岛地区气候可分为冷、暖2个阶段,1960~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葫芦岛地区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3.
近52年来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宾  高锋  马吉伟 《吉林农业》2011,(11):239-241
利用长春市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春市采暖期气温变化情况。从分析结果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按照采暖规定的温度,开始采暖的时间相对最早,80年代以来采暖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基本相当,在21世纪开始的9年中,采暖期开始的时间比较晚。采暖期负积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期以负距平为主,90年代以后以正距平为主;在各年代际值变化是20世纪60年代负积温值最低,在20世纪90年代负积温值最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采暖期最低气温≤-20℃明显高于平均天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20年里,采暖期最低气温≤-20℃,明显低于平均天数。在采暖期中气温趋势倾向值都是上升趋势,其特点是年代越近,气温趋势上升越明显,在1951-2008年58年中,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56℃/10a,特别是1999—2008年近10年中,气温趋势倾向值达到最大,达到2.53℃/10a。  相似文献   

6.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同德地区1961~2007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47年来同德地区的气候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蒸发量均存在突变,年降水量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冬季,气候从一个相对较冷湿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暖干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8.
利用黄河金三角地区1971—2015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及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突变特点以及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6℃/10 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增高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呈显著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明显,其次是冬季,夏季增温最少;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持续增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较低,90年代增温明显,2010—2011年间略有下降,2011年以后再次增温;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最显著的10 a,而该地区则是相对较冷的时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处于低值区,90年代增温明显,2011年以后气温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尺度、多层次的,利弊并存,总的来说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来渭河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51~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运用累积距平曲线和信噪比法对渭河流域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随海拔高度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100 m平均增幅约为0.424℃;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0 a平均增幅约为0.26℃;③经气温变化的突变分析得出近50 a渭河流域气温不存在突变年,1953年、1976年分别是渭河上游、渭河中下游小的气温转折年,1993年是渭河流域大的气温转折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泰州地区4个站点最近50a逐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曼-肯德尔突变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最近50a泰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泰州地区年平均气发生突变,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兴化、泰州、泰兴、靖江等依次从北到南增温趋势越来越高;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下降趋势明显;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7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年均风速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绥化市北林区气象站1958~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绥化市北林区50年来的气温、降水和积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绥化市的平均气温和积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闫俊  王海功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53-13955,13971
利用安徽省1959 ~ 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安徽49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7℃/1Oa,气温时间序列在2000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冬季线性增温趋势最明显,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其次为秋季和夏季,但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年代上升的趋势开始明显,进入21世纪后各季节均增温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1958—2007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金秀县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等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秀县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溪地区近52年来温度变化特征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闯  祝奎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18-1020
根据本溪地区1958~2009年气温序列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法,对近52年来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本溪地区气温以增温为主,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可将本溪地区分为2个阶段:1958~1988年为相对冷期,1989~2009年为相对暖期;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5.
王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17-13620
利用1958~2007年豫东北4个代表站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豫东北近50年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明显存在非对称变化,主要特征是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呈明显递减趋势,而地面年平均最低温度呈递增趋势,二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90和0.34℃/10a;地面年平均温度为下降趋势,其递减倾向率为-0.23℃/10a;近50年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降低了4.5℃,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却升高了1.7℃,平均地面温度下降了1.2℃。各月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差别明显5,~9月明显趋凉,其中6月趋凉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递减倾向率达-2.16℃/10a;12月~翌年4月明显趋暖,其中2月趋暖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低温度递增倾向率为0.76℃/10a;地面温度变化具有夏季趋凉、冬季趋暖的显著特征。年平均地气温差逐年递减,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相关气象因子诊断分析表明,引起地面温度趋降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其次是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污染物增多,降低了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度;此外,降水量减少,土壤湿度减小,使土壤热容量减小,保温能力下降,导致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刘万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0-240,242
利用宁津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宁津县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年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80年代后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后期增温幅度加快,尤其以冬、春季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4℃/10 a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50/10 a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8.
何飞  吴鸿华  李江南  肖依林  吴林  何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75-1779,1781
运用距平、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4个气象站1970-2009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2009年贺州市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9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则较高,21世纪前9年年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0.36℃。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每10年分别升高0.23、0.30、0.08、0.28、0.30℃,升温幅度东北高中西部低,春季升温幅度最大,秋季次之。贺州市年降水20世纪70、90年代相对偏高,在8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偏低,其中8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少117.80mm,9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高119.35mm。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每10年分别为减少35.88、34.32、-31.51、15.30、8.97mm,1970-2009年贺州市降水量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异常,夏季降水量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下降趋势;贺州市降水量的减少速率表现为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塔城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和布克塞尔、托里、乌苏4个典型气象站点1955~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88℃,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变差系数为0.130~0.265,极值比在1.73~3.79;气温序列分布呈现平顶峰型,年均气温相对较为离散。塔城地区气温存在5年、准9年和准14年的主周期;20世纪70年代处于冷期,平均气温仅为3.77℃,80年代是近54年来最暖年代,均温达8.10℃,90年代以来,相较80年代,塔城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0年代,预计未来气温仍将会有所升高。塔城地区各区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达1.15~2.05℃/10a,夏季升温速率最小为0.16~0.45℃/10a,年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40~0.78℃/10a。[结论]塔城地区的气温变化对气侯变暖呈现正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