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提取液对蓝莓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提取液提取蓝莓叶绿素的效果,采用研磨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液对蓝莓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丙酮(1∶1)的混合液提取叶绿素含量最高,达2.953mg/g,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试剂;用80%的丙酮提取叶绿素含量最低,仅1.280mg/g。浸提18h,叶绿素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之后叶绿素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莱茵衣藻(真核)和铜绿微囊藻(原核)为材料,采用热乙醇法(80℃,提取1、2、3 h)和冷乙醇法(4℃,提取6、12、24 h)分别提取并测定水样中藻体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在采用热乙醇法提取衣藻与微囊藻叶绿素a情况下,当样品叶绿素a含量分别大于(5.90±0.14)、(7.74±0.17) mg/L时,不同提取时间(1、2、3h)所得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对冷乙醇法而言,当2种藻叶绿素a含量分别高于(3.71 ±0.07)、(5.72±0.02) mg/L时,不同提取时间(6、12、24h)所得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热乙醇法提取1h比冷乙醇法提取6h获得的叶绿素a含量还高.采用冷、热乙醇法提取叶绿素a时,提取时间应分别选择6、1h;当样品叶绿素含量a较低(<6.0 mg/L)时,这2种方法在不同提取时间的测定结果均易产生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乙醇、80%丙酮、95%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0、1.5692和1.6129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丙酮与95%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2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h;最佳萃取温度为0℃。  相似文献   

4.
小花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小花棘豆中的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这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0,水浴提取温度80℃.采用上述条件对5-9月不同生长期的小花棘豆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出9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0 mg/g,8月份含量最低为6.2 mg/g.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16种枣树品种为材料,用95%乙醇、乙醇丙酮混合液(1∶1)和80%丙酮分别浸提不同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不同浸提液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丙酮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不佳;95%乙醇和乙醇丙酮混合液(1∶1)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好,且水平相当。但丙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应首选95%乙醇。  相似文献   

6.
研究压榨法和索氏提取法对烟草种子出油率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实现烟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不同溶剂提取效果依次为正己烷>石油醚>95%乙醇;用正己烷在85 ℃提取8 h,料液比为1∶20 mg·L-1时提取率为49.32%;用石油醚在50 ℃提取8 h,料液比为1∶25 mg·L-1时提取率为46.21%;用95%乙醇在95 ℃提取8 h,料液比为1∶20 mg·L-1时提取率为11.43%。压榨法进料量为80 g、压榨温度为200 ℃时提取率最高,为35.82%。对比分析3种索氏提取法和一种压榨法提取的烟籽油中脂肪酸组分表明,索氏提取法和压榨法获得的烟籽油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有效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优化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优化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的最优条件。[结果]乙醇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最优条件为85%乙醇、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40℃,总叶绿素的最高提取率为10.80 mg/g湿重,比丙酮提取盐藻中的叶绿素提高了15.5%。[结论]以乙醇为提取剂可从盐藻中提取更多的叶绿素,且安全、无污染、时间短。此结果可为利用乙醇提取和测定海生盐藻中的叶绿素含量或工业生产提取叶绿素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深入研究大叶紫薇总黄酮的生理功能,对其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对大叶紫薇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并比较不同季节对大叶紫薇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夜比1∶40、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70℃、浸提0.5 h。正交试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40、60℃浸提1.5 h、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71%;3~11月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1.2、49.3、50.4、54.0、65.8、66.1、68.9、70.7和77.0 mg/g,其中11月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40、60℃下浸提1.5 h;11月黄酮的含量最高,为77.0 mg/g。  相似文献   

9.
苜蓿叶绿素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苜蓿中的叶绿素,以苜蓿草粉目数、乙醇浓度、辐照时间、复水时间、物料比、微波功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分析确定了单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苜蓿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含量70%、辐照时间20 s、复水时间1 h、物料比1/20为最优工艺条件,苜蓿叶绿素的提取率可达2.038 mg/g.  相似文献   

10.
6种黔产清热类中草药主要抗氧化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开发利用黔产清热类中草药提供参考,用常规方法测定了6种中草药中的总黄酮、多酚及多糖在水和乙醇提取液中的含量。结果表明:6种清热类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头花蓼的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47.22mg/g和34.73mg/g;多糖含量以龙胆草的最高,为226.04mg/g。醇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是头花蓼,为27.32mg/g;多酚含量最高的是黄柏,为28.24mg/g;多糖含量最高的是龙胆草,为22.89mg/g。6种中草药中,黄柏、头花蓼和栀子提取黄酮时宜用水作提取溶剂,射干、板蓝根和龙胆草提取黄酮时宜用乙醇作提取溶剂;除板蓝根外,黄柏、射干、头花蓼、龙胆草和栀子提取多酚时宜用水作提取溶剂;6种中草药提取多糖均宜用水作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1.
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丁醇是一种经典的方法。然而,发酵工艺中存在着缺陷:低浓度的丁醇会对生物系统产生强毒性,由此限制了丁醇的高产。而原位萃取发酵耦合(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了有机溶剂连续移走发酵产物以消除产物抑制作用)工艺,是解决上述缺陷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开展了原位萃取有机溶剂的筛选、配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油-20%癸醇、油-40%癸醇、正辛醇、正庚醇、乙酸乙酯5种有机萃取剂中,其中油-20%癸醇,1∶5的配方对生产菌种毒性最低,丁醇总产量达19.21 g/L,而丁醇总生产强度也比传统发酵的对照组提高了62.8%,总溶剂的生产强度也相应提高了42.3%。  相似文献   

12.
软化工艺对蚕沙叶绿素萃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祥元  沙鹏  高坤  周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56-13557
[目的]优化影响蚕沙叶绿素萃取效率的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蚕沙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萃取蚕沙中的叶绿素,并以叶绿素a萃取效率为指标,比较软化剂用量及软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获得最优软化工艺。[结果]当软化剂NaCO3(0.05 g/ml)用量0.84 ml、软化10 min时,蚕沙中叶绿素的萃取效率最高,可达13.56 mg/L(6.78 mg/g)。[结论]该研究不仅为蚕沙叶绿素萃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还有益于理解蚕沙软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郝彩琴  冯俊涛  张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31-9032,9034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对小花假泽兰茎叶进行依次提取。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法测定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生长速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09 g/ml浓度下,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苹果炭疽病、南瓜枯萎病3种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18 g/ml浓度下,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治疗效果为63.55%,乙醇提取物保护效果为71.47%。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保护作用为81.26%,乙酸乙酯提取物治疗作用为62.07%。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石荠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石荠苧活性成分,并对乙醇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分别采用管碟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研究不同溶剂萃取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荠苧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00、1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250.00、250.00 mg/mL;乙醇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MBC分别为125.00、250.00 mg/mL.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422.5、425.8、413.4、611.4 mg/mL,其中乙醇总提取物清除作用最强;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OH的IC50分别为542.2、577.1、925.5、781.2 mg/mL,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综上,石荠苧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23-8925,894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6.
郭宁平  何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38-5641
[目的]通过溶剂法从成熟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开辟一条新的提取番茄红素的途径,为探索出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方法]苦瓜经人工催熟,收集其假种皮,经发酵、干燥处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混合溶剂比、溶剂物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参数。[结果]试验得出具有工业放大的工艺参数为:混合溶剂体积比(二氯甲烷:丙酮)为2:1,混合溶剂与物料比为7:1ml/g,提取时间50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的萃取率〉95%,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含量〉8%,溶剂残留〈50μg/g。[结论]苦瓜籽假种皮含有可工业开发的番茄红素,该工艺条件下的溶剂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标准要求,该方法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具有可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鲜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中岩藻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岩藻黄素含量,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岩藻黄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90%,超声时间18 min,料液比1 g∶5 mL,提取温度45℃,提取2次。此条件下岩藻黄素提取率达到0.292 5 mg/g鲜重(1.460 3 mg/g干重)。鲜铜藻中岩藻黄素的含量十分丰富,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岩藻黄素提取效率高、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细胞分裂抑制剂(青鲜素MH)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I)对万寿菊镉积累及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Cd浓度为0.1mg·L-1的条件下,投加浓度为2、4mmol·L-1青鲜素及3、6μmol·L-1放线菌酮显著抑制了万寿菊的相对生长速率及地上部镉含量,另外两种抑制剂也降低了万寿菊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对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并无显著影响,证明细胞分裂及蛋白合成过程直接影响着万寿菊地上部镉积累。通过采用逐步提取法对万寿菊体内镉的化学存在形态分析,表明在单独Cd处理条件下万寿菊体内移动性较差的醋酸提取态及NaCl提取态镉占有较高比例,其中地上部两种结合态镉约占万寿菊地上部总镉量的68%,而施加植物生长抑制剂后万寿菊地上部两种结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放线菌酮处理下仅为31%,进一步证实镉主要与万寿菊体内蛋白质等物质结合后才能在其体内长久固定,否则不能在其体内发生累积。  相似文献   

19.
对靛酚兰比色法测定乙醇浸提液中 NH 4 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结果表明 ,比色液中 NH 4 - N的质量浓度为 0 .0 5~ 3mg/L时 ,使用与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体积相同的 0 .1 g/L硝普钠溶液催化剂 ,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多糖,采用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试验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幼苗,探究黄芪多糖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h.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0h.10 mg/m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