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芥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芥子又叫白籽青、黄芥子.为十字花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居多.以种子入药,含白芥子甙、芥子酶、芥子碱、4-羟基苯甲酰胆碱、4-羟基苯甲胺等成分.性温,味辛.有温肺豁疾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寒疾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症.  相似文献   

2.
正喘逆、痰多色白、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现象,多因老年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化为痰或湿,导致痰湿阻碍气道和肺失肃降,引起痰多咳嗽等症状。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能镇咳、祛痰、平喘、抗炎,对于老慢支引起的痰多咳嗽有一定疗效。处方及用法:取炒莱菔子、炒紫苏子各150克,炒白芥子100克。上述三味药一同研成细粉,混合均  相似文献   

3.
正白芥子又叫白籽青,为十字花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8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略肉质,圆柱形。基部叶丛生。茎生叶互生。黄色花,十字形。角果长圆形。先端成喙状,果皮密生白绒毛。种子外皮类白色或黄白色,圆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它以种子入药,含白芥子甙、芥子酶、芥子碱、4-羟基苯甲酰胆碱、4-羟基苯甲胺等成分。性温,味辛。有温肺豁疾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能。用于寒疾喘咳、胸胁胀  相似文献   

4.
芥子碱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主要的功效成分,具有降压、抗肿瘤、平喘、抗辐射等功效。研究芥子碱的荧光性质及环糊精(CD)的增敏作用,建立芥子碱荧光定量方法并用于4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的芥子碱含量的测定。芥子碱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5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70 nm。α-CD和β-CD疏水性的空腔可与芥子碱形成包合物从而增强芥子碱的荧光强度,而γ-CD基本没有影响。芥子碱的荧光强度在pH值为3~6的酸性条件下稳定;随着pH值的继续升高,其荧光强度迅速下降。采用常温浸提和超声辅助提取莱菔子、黄芥子、白芥子和油菜籽粕中的芥子碱,并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测定。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可有效增加芥子碱提取效率;白芥子中芥子碱含量最高,为14. 25 mg/g,其次为油菜籽粕,黄芥子中芥子碱含量最低,为7. 69 mg/g。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筛选和研发杀虫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鸦胆子、白芥子、夹竹桃等12种中药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幼虫取食处理饲料后,其中10种中药处理对其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5 d后体重抑制率为17.25%-102.19%,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鸦胆子>夹竹桃>半支莲>苦楝皮>白芥子>西大黄>穿心莲>芜荑>香铃子>大青叶;对幼虫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最大的为鸦胆子处理,幼虫期延长7.31 d,羽化率降低64.47%;白芥子处理对幼虫化蛹和蛹重影响最大,化蛹率为4.76%,蛹重抑制率为73.31%。综合分析,12种中药中白芥子和鸦胆子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1、紫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6克,粳米100克。前三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服用。每日1~2剂,分2~3次食用。功效温化寒痰、醒神开窍,用于治疗痰浊闭窍性急性发作期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附子、川乌和草乌安全有效、经验独特:(1)认为附子小剂量补阳,助补气血;中剂量通阳,以行气血;量大散寒,通络化痰。(2)总结出独特的经验配伍:熟附子-干姜治疗三焦阳虚;熟附子-肉桂治疗下焦元阳不足;炮附子-艾叶-炮姜治疗下元虚寒;熟附子-阿胶治疗气血双虚;川乌、草乌配伍秦艽、桂枝、细辛治疗寒痹;附子-白芥子治疗上焦有寒。(3)临床应用量随证变,配伍考究,使用宜久煎解毒,饭后频服。  相似文献   

8.
"金膜尿素"由于表面覆膜材料的物理及化学作用,可延缓氮肥释放,减少氮肥损失。现对比研究了"金膜尿素"与未包膜"白尿素"进入稻田土壤后的氨氮挥发损失及释放规律、水稻生育期内硝氮淋失规律以及对土壤脲酶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与未包膜"白尿素"相比,"金膜尿素"进入水稻土后,经氨氮挥发和硝氮淋失的损失率降低;氨氮转化作用前期缓慢,后期稳定持久,具缓释效应;前期(前5d)对土壤脲酶的抑制效应明显,对长江农场水稻土脲酶的抑制率达20%~40%,对奉贤庄行水稻土脲酶的抑制率达30%~45%,这可能是因为氨氮前期释放缓慢、具有缓释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圆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马铃薯在有色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膜下温度变化、除草、防虫效果等特性,该文以全黑色地膜、白黑白相间地膜、银灰色地膜、普通白色地膜和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条件各生育期膜下地温变化、农艺性状以及最终产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膜增温效果明显,能加快生育进程,黑白膜兼顾了黑膜和白膜的共同优点,较普通白膜具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功效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68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处方及其使用频数、功效分布和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含有"大毒"有毒"及"小毒"的中药共计34种,占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83种毒性中药的40.96%。含毒性中药的中成药处方有86个,占比为32.09%,其中内科与外科用药含毒性中药处方数排序居前2位,分别占比18.28%、3.36%,功能多为祛瘀、止咳平喘、补益、清热,配伍应用较多的是半夏与苦杏仁,半夏与陈皮、茯苓、甘草配伍应用,苦杏仁与桔梗、麻黄、白芍等组方。结论 毒性中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应用频数较高,临床上使用时尤需谨慎,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重复给药。毒性中药的应用分析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祖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共计107例,将患者初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80的高频使用药物有薏苡仁、白术、山楂、八月札、黄芪;常用组合主要有白术、薏苡仁、八月札,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薏苡仁、麦芽等;并挖掘出5首新处方。结论 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喜用益气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消瘀药物,治法以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为主,通过药物分析印证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虚、毒、痰、瘀”,以“正虚”为本,体现出刘教授“调理脾胃,以求扶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姜黄及其复方在治疗脑病中的配伍规律,为脑病治疗中应用姜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古今名家含有姜黄的脑病治疗经验集23首方、综合性医书脑病治疗验方73首,并对96首方中的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6首含有姜黄的脑病治疗方中发现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高达27.33%,补虚药17.92%,清热药11.38%,解表药10.93%,平肝熄风药8.06%,化痰止咳平喘药5.02%,反映了脑病治疗方中同姜黄配伍的药物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止咳平喘药。将具体配伍药物予以聚类分析可归纳为六类:第一类为姜黄,第二类川芎、当归,第三类红花、黄芪、甘草、丹参、桃仁,第四类僵蚕、白芍、葛根,第五类茯苓、大黄,其余为一类,由此可以直观的得出各类药性的药物同姜黄配伍的高频率代表。结论 依据以上结果得出姜黄能够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配伍清热药以清利头目,配伍解表药以上行开窍,配伍平肝熄风药以治风先治血等的结论,以便在临床脑病治疗中依据具体证候选择合适的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围垦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影响,借助无人机航测技术,观测了2017年5月—2018年7月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条子泥围垦大堤内外互花米草种群面积的年季变化,并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度、生长地高程、地表水位对互花米草生长和种群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显著降低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观测期间堤内面积增幅为21%,而未围垦的堤外增幅超过400%,且互花米草扩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堤内和堤外快速扩张的季节分别为秋季和夏季;围垦区土壤含水率和盐度分别较围垦区外平均降低25%和50%;互花米草植株高度与生长地高程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互花米草种群的扩张距离与地表水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围垦工程阻断了互花米草海水传播的途径,改变了围垦区土壤水盐条件,进而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方面的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临床临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统计《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胃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是苦杏仁、茯苓、延胡索、当归、旋覆花、半夏、枳实等;其中药物功效归类以理气药居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之类;药物药性多温、平;药物药味多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肺经及肝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延胡索-苦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苦杏仁、当归-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等;药组配伍规则以苦杏仁-延胡索-旋覆花最多,其次是苦杏仁-延胡索-当归、苦杏仁-旋覆花-延胡索、半夏-吴茱萸-茯苓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降气化痰、活血止痛、健脾行气等治法,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评价咀嚼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查找研究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剔除不相关文献之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评估槟榔与口腔癌的关联性。结果 纳入18篇文献(16篇病例对照,2篇队列研究),包括患者3 170例,对照人群242 085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咀嚼槟榔对口腔癌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7.57,P<0.01,合并后的OR为8.93,95%的CI为[5.07-15.47],同时嚼槟榔的次数和时长都与口腔癌有关联(P<0.01)。结论 咀嚼槟榔与口腔癌有关联,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随嚼槟榔年份和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对细菌的毒理作用,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为受试菌株,采用平板计数试验、对数生长数学模型、细菌表面Zeta电位、荧光偏振法、透射电镜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P.fluorescens的比生长速率、代时、细胞表面电势、细胞膜流动性、细胞损伤程度和DMP在细胞内外分布,研究DMP对P.fluorescen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经0、10、20、40 mg·L~(-1)的DMP暴露后,细菌比生长速率减小,而代时增加;细菌表面Zeta电位从-12.21±0.56mV逐渐降低为-18.13±0.67 mV,同时DMP增加了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导致细胞明显变形、质壁分离严重并伴有内容物的泄露;在细胞内,DMP累积浓度从0.11±0.10 mg·L~(-1)增加到6.78±0.25 mg·L~(-1);在细胞外,DMP累积浓度从8.44±0.37 mg·L~(-1)增加到30.52±0.88 mg·L~(-1)。研究表明,DMP破坏了P.fluorescens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影响了细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8种,隶属7门80属。控藻网围内有11种优势种,网围外9种,工程示范区5种,网围内与网围外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均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工程示范区优势度最大的为螺旋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浮游植物现存量网围外网围内工程示范区。两两比较LSD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则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网围内与网围外则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以及两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均显示水温、Chl.a、COD_(Mn)是影响滆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从凤眼莲根系分离纯化出3株耐Cd和Zn的细菌R12、R15、R16。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证明3株菌均可以耐受10 mg·L~(-1)Cd~(2+)和30 mg·L~(-1)Zn~(2+)。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菌株R12、R15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R16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实验研究了菌株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单位质量的R12、R16对Cd和Zn的去除量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增加,R15则表现为随时间延长先减小后增加,3株细菌对Cd和Zn的去除率均在36 h达到峰值。其中R16对Cd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单位质量最大去除量分别为0.17 mg·kg~(-1)和2.71 mg·kg~(-1),最大去除率为41%和16%。凤眼莲-耐重金属微生物联合培养对Cd和Zn的富集影响结果发现,R12、R16影响凤眼莲对Cd的富集主要表现为抑制Cd进入凤眼莲根部,R15则表现为调节Cd进入凤眼莲根部及其在植株中的迁移。3株菌对凤眼莲富集Zn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调控Zn在植株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医宗金鉴》是清代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综合性医学丛书,其立论精辟,尤重实用,对后世影响甚大。湖南岳阳张氏正骨始于清末,在张氏正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并结合了《医宗金鉴》等医学著作和民间特色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了创新,强调“筋骨并重,内外调和”、“去瘀生新,气血相和”,逐渐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张氏正骨学术思想。本文着重探讨《医宗金鉴》对湖南岳阳张氏正骨相关学术思想和实际应用的影响。认为张氏正骨流派在正骨手法、内外方药、针推技术等方面继承了《医宗金鉴》主要的学术理念,并不断发展创新骨伤技术方法、药物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