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平菇黄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平菇病害,常发生于初春或秋末,造成平菇的减产及品质的降低。分析了聊城市平菇黄斑病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情况,提出了防控技术,为平菇栽培及病害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平菇袋式栽培具有成功率高、出菇快、产量高、操作简易、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稳等优点.目前,该技术生产上仍是菇农首选栽培方式.但在栽培中常因各种原因造成烧菌、发菌慢、不出菇或死菇等问题.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防治办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及周围其他菇农的平菇长了“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笔者近日在农贸市场也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平菇都有“瘤盖病”,菌盖上密布凹凸不平的疙瘩,消费者戏曰“长粉刺”,惟恐蘑菇“有病有毒”而拒绝购买,生产者很无奈。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4.
平菇属真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欢迎。平菇发酵料栽培具有生产原料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由其是北方冬季生产平菇,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为农民在农闲季节里增加了一条致富之路。下面将我地秋冬季玉米芯发酵法平菇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平菇生产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2潮菇后缺水干料,使平菇有30%~50%的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经过生产实践得出多种补水方法,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下面对这些方法逐一介绍,并结合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菇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历来效益较高,这在理论上是承认的,在现有市场上的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少价高”、市场经济杠杆的自动调节,并非人为炒作的结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农户的反季节生产却没有理想中的高效益,甚者有的”赔本赚吆喝”,原因何在?根据长时间的调研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没有摸准市场规律,大家都在同一时间里挤“独木桥”:三是生产技术问题。现以平菇为例,对反季节生产进行一点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来食用菌市场的行情变化可以看出,深色平菇的生产应适可而止,能满足当地鲜菇的市场需求即可。如确实对平菇情有独钟,宜将精力转向白色品种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张家港市后塍镇学田村自1982年就开始生产平菇,至今已有20多年种植历史。近年随产业结构调整,该村的平菇生产总量不断提高。到2002年,全村共50户农户生产平菇,全年消耗棉籽壳340t,平菇生产面积达34万尺^2,平均每尺^2生产平菇1.211kg,总产达41.2万kg。按成本1元/kg计,年投入成本41.2万元。按平均零售价2元/kg计,年产值82.4万元。按平均每kg获利1元计,年总利润41.2万元,生产农户足不出户户均年可获利0.824万元。平菇生产周期短,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同一批菌,夏季为70d左右,冬季为90d左右,生产农户流水作业,分批次生产,一年到头,均有平菇出售。  相似文献   

9.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青海湖北岸,祁连山脚下,海拔高度在2800米以上,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具有山地气候特征。近年来平菇生产各地普遍发展,但由于平菇栽培成本低、生产原料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平菇成为各地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但因我地区农民在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操作中,栽培技术尚未成熟,产出的平菇品质低劣,产量相对过低,因此平菇生产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对平菇栽培进行技术性探索试验,探索出一套适应高寒冷凉地区平菇栽培最佳生产方法,为今后高寒冷凉地区平菇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使之这一技术在平菇栽培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平菇畸形菇病是平菇生产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它不仅影响产菇量,而且使菇体降低或者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平菇生料栽培过程中,欲使之高产、稳产,除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平菇菌种和营养丰富的培养料外,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在发菌过程中免遭病、虫、杂菌的危害,尤其是竞争性杂菌的频繁发生,常造成栽培失败,损失惨重。因此,在平菇生产实践中,生产者多在培养料中加入化学杀菌剂和杀虫剂来加以控制。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2.
平菇是一种大众性食用菌,因其生产简单,口感好,价格适宜,在商洛市已进入专业化、周年化栽培。本文侧重对平菇四季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在生产中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麦草资源十分丰富,在秋冬季节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设施,用麦草栽培平菇可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使之资源化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平菇生产效益。笔者于2003年在尖扎县良种场进行了麦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平菇是我国栽培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菇类品种。技术上多采用生料栽培,装袋过程人工手灌,费工费时效率低,栽培管理过程中常使用杀菌剂(多菌灵)、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和杀虫剂(敌敌畏、氯氰菊酯等),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较大。随国内、国际对食品安全检测项目的增多和标准的提高,采用生料栽培法生产的平菇将很难通过市场检测。为此,近年来我们借鉴香菇生产技术,将有关技术应用到平菇生产中,总结出平菇无公害熟料机灌墙式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及周围其他菇农的平菇长了"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笔者近日在农贸市场也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平菇都有"瘤盖病",菌盖上密布凹凸不平的疙瘩,消费者戏日"长粉刺",惟恐蘑菇"有病有毒"而拒绝购买,生产者很无奈.  相似文献   

16.
平菇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环境条件不适宜,常易形成畸形菇。生产中应查明畸形菇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1.球形或烧瓶形。平菇的菌柄呈球形或烧瓶形,表面不平或扭曲呈波浪状,菌盖不能形成,只有很小的一点或有明显的冰凌状条纹,  相似文献   

17.
张时  汪尚法 《新农村》2010,(9):23-23
近年来平菇栽培中退菌现象常有发生,给平菇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现将平菇退菌的有效预防及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平菇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栽培户管理不善,防病观念不强等原因,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有的菇棚出一潮菇后.迟迟不出菇:有的出来的小菇未长大就发黄.继而萎缩死亡,导致平菇品质下降.产量难于提高,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林下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平菇在市场上只有春秋冬3季满足供应,夏季出现断档。为满足夏季市场供应,解决生产环境条件控制问题,在杨树人工林内进行了平菇生产试验,实现了低成本下的高产、优产,总结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平菇生产经营的特点,分析影响平菇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平菇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技术,提高经营水平,转变经营方式等,以期为平菇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