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以后顺应蒙古地区的具体情况,影响到卫拉特蒙古文化深层次,其中民俗文化也逐渐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从卫拉特蒙古诞生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等三个方面试论藏传佛教对卫拉特蒙古人生礼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一 《河南农业》2016,(21):61-62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源于丧葬文化,是丧葬文化最直接的感性显现。纵观汉代画像石的画面,无论是现实生活画面还是神话形象,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追求生命的永恒不朽,成为渴望生命永恒的图式。  相似文献   

3.
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主要从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人生礼仪中的信仰习俗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论述了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卫拉特——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明显地体现出多元宗教观念为主的区域文化特色。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对他们的居住民俗,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卫拉特婚礼歌所承载的丰富的生活习俗文化进行分析和认识,进而向人们展示卫拉特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通过对卫拉特婚礼歌谣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的进一步透析和探讨,进而希望为歌谣的研究寻求一条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聚居在清水江流域的北部侗族,历史上深受荆楚文化的影响,其民族传统文化总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发展,在历史上几次大的社会转型中,其文化生态并没有失衡,而是从中得到升华发展.通过对北侗农业生产、宗祠和民居、大戏与阳戏、谱牒制度文化、婚俗、宗教信仰、祭祀与丧葬仪式等文化生态的地方性知识研究,揭示北侗民族文化生态的特质,对正确处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卫拉特《格斯尔》是蒙古《格斯尔》的重要版本之一。卫拉特《格斯尔》作为一个独立的异本,它的研究领域是极为广泛的,本文主要从史诗对马的描述,英雄与马的关系及它的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卫拉特《格斯尔》中马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元代德辉重新编修的《敕修百丈清规》继承和完善了前代禅宗清规的饮茶礼仪,并将之进一步仪式化、制度化,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禅茶制度.在《敕修百丈清规》中,明确规定的大小茶礼约有50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祭祀丧葬茶礼、僧众活动茶礼两大类.《敕修百丈清规》中,茶汤经常连用,不同语境下,“茶汤”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文明丧葬,节俭丧葬之风逐步形成。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大操大办、迷信复古、劳民伤财等现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在深入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对山东农村丧葬习俗问题进行梳理,对冥婚等典型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汉墓遣策出土的基本情况,结合古代丧葬和遣策制度,发现汉墓遣策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汉代丧葬文化的信息,为我们研究汉代丧葬文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该丧礼文献乃系传统村落文化田野考察所得,是相对于我国古代官方“国礼”文献而言的“村礼”“族礼”“家礼”新见文献。因而,《文公家礼·丧礼》一方面其体现了官方大传统下的儒家正统丧礼的观念,另一方面因受历史、地域以及包括佛道在内的其他文化体系的影响而自成特色,是研究清代湖南地区社会风情、地方历史文化尤其是民间丧礼的重要新见史料,颇具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蒙古马mtDNA D-loop区247bp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蒙古马的起源。【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将本试验所测得的21匹蒙古马的mtDNA D-loop区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43条蒙古马的对应序列,及世界范围内家马、普氏野马和内蒙古地区古马的mtDNA D-loop区序列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蒙古马具有39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756±0.00967,单倍型多样度(h)为0.979±0.007,表明蒙古马mtDNA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引用世界家马、古马、普氏野马和蒙古马共1074条mtDNA D-loop序列及本研究中21条mtDNA D-loop序列,共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蒙古马分布于A、B、C、D、E和F支系。【结论】蒙古马为多重母系起源,且与国内古马的母系起源几乎一致,推测蒙古马可能是中国北方家马的重要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慢性冷应激对蒙古母牛血清酶活力、血清蛋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激素分泌的影响,选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体况相近,体质健康的全年放牧蒙古牛母牛各8头,并于试验期最后一天清晨进行颈静脉采血并制备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活性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等HPA、HPT轴激素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等血清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冷应激对蒙古母牛产生了一定的应激:与非应激期相比,冷应激状态下蒙古母牛血液中的T3、T4、ACTH及GH等血清激素分泌显著升高(P0.05);冷应激状态下蒙古母牛血液中AKP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他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冷应激引起蒙古母牛血清中BUN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对TP和AL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冬季较低环境温度对蒙古母牛造成了应激,HPA及HPT轴被激活,增加机体产热以抵抗低温环境。与非应激状态相比,蒙古母牛TP、ALB、CK以及LDH等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说明蒙古牛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较适应蒙古高原高寒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程惠  胡文忠  何煜波  姜爱丽  徐国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76-11478,11536
论述了中华民族医药——蒙药的发展史及其研究进展,从蒙药的历史来源、蒙药材资源和研究现状、蒙成药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蒙药的研究概况,就蒙药的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蒙医药学民族独特的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数字化保护和科学发展提供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次对胎儿期蒙古马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进行RNA-seq,构建m...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14匹普氏野马(6匹A系和8匹B系)和18匹蒙古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分析了普氏野马和蒙古马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0个韩国Cheju马和2个日本家马细胞色素b全序列,以驴的序列作根,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5个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认为:普氏野马与蒙古马遗传关系较近;蒙古马具有多个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蒙古马、日本家马和韩国Cheju马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青海骆驼遗传多样性,揭示青海骆驼的母系起源进化。采集柴达木地区3个青海骆驼类群耳组织样品8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并与蒙古、内蒙古双峰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96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3个青海骆驼类群占有16个单倍型,而蒙古双峰驼独有7个单倍型,内蒙古双峰驼独有4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出两个独立的分支:第一支为青海骆驼3个类群与蒙古双峰驼,且德令哈双峰驼与其他两个类群间存在明显界限;第二支为内蒙古双峰驼。青海骆驼与内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但与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青海骆驼母系起源更倾向于蒙古双峰驼而非内蒙古双峰驼。  相似文献   

19.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无角陶赛特、蒙古羊及小尾寒羊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测定了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一代公羔六月龄前的日增重及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大于与蒙古羊,这与实际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