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波  孙献莹  孟浩  高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11+14119-14111,14119
[目的]确定奶牛精子原位杂交中最佳蛋白酶K浓度。[方法]设置6个蛋白酶K浓度(10、20、30、40、60、80μg/ml),奶牛精子在37℃消化处理20 min,以精子尾部颈段和中段的存在作为选定最佳蛋白酶K浓度的标准。[结果]30μg/m l蛋白酶K既能有效去除精子蛋白质,又能保持精子的基本形态。[结论]精子原位杂交的最佳蛋白酶K浓度是30μg/ml。  相似文献   

2.
Sry基因是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采用primer premier 6对SR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公牛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高效DNA地高辛标记和检测试剂盒制备探针,对X精子(Y精子纯度7%)、Y精子(Y精子纯度93%)和常规精子(Y精子纯度50%)DTT去凝集、蛋白酶K去除鱼精蛋白,杂交.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标本背景清晰,精子头部成蓝色,边界清楚,X精子4.67% (n =600)有荧光信号,Y精子86.33%(n=600)有荧光信号,常规精子46.17%有荧光信号.实验证明了所选取Sry基因序列为Y精子携带,建立了精子原位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应用于死精子微注射法探索一种提高牛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方法。试验划分为三个部分:试验1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分为4个处理组1。组和3组成熟卵母细胞分别用1μmoL.L^-1和5μmoL.L^-1的钙离子A23187激活;2组和4组卵母细胞在1μmoL.L-1和5μmolL.L^-1钙离子A23187激活;2和4组卵母细胞在1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x射线能谱技术,对获能前后精子质膜表面(头部、中段)和内部(顶体内、中段线粒体内)的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牛精子用肝素+咖啡因体外获能后,头部、中段质膜表面的Na、Al、S、K含量升高,Cl、Ca含量降低;顶体内Na、Mg、Si、P和Fe含量降低,而Ca、K、Cl和S含量升高;精子中段线粒体内Na、P、Si、Cl和Ca升高,而Mg、S、K和Fe却降低。获能过程中精子顶体内Na/Ca、Na/K、Cl/Ca、Cl/K和Na/Cl的浓度比分别为42.13、12.43、15.36、45.31和2.74;而摩尔比又分别为73.42、21.13、17.37、4.99和4.23。本文并对可能的获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电比色计测定牛精液精子密度,克服了常规目测法和平板计数法的不足,既简便迅速又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应用死精子微注射法探索一种提高牛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方法。试验划分为三个部分:试验1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分为4个处理组。1组和3组成熟卵母细胞分别用1μmoL·L-1和5μmoL·L-1的钙离子A23187激活;2组和4组卵母细胞在1μmoL·L-1和5μmoL·L-1的钙离子A23187激活前去除颗粒细胞。精子获能用40mg·L-1肝素。在试验2和试验3,成熟卵母细胞的激活方法和颗粒细胞的去除同试验1,精子获能分别用50mg·L-1和100mg·L-1肝素。当卵和精子经上述处理后,一个获能后的死精子微注射到卵细胞质中。试验结果表明: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当用5μmoL·L-1钙离子A23187激活后,经死精子显微注射,受精率明显地高于1μmoL·L-1的钙离子激活组。当精子获能用不同剂量的肝素处理后,对牛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死精子显微注射受精过程中,当成熟牛卵细胞在钙离子激活前去除颗粒细胞将明显地降低其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牛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的研究进展:ICSI的囊 胚率从1990年最早报道的1.8%提高到最新的40.1%。这要归功于技术的创新。在此分析了电脉冲仪 (piezo-electric actuator)等新技术应用的效果,讨论了前期处理精子对ICSI的影响,比较了各种激活 处理对ICSI的提高结果,同时展望了ICSI这门技术在畜牧生产和转基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12对牛冷冻精液精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精液冷冻前于精液然释中添加VB12为试验组,不添加VB12的对照组。冷冻结果表明:试验组冻精解冻后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分别对照组提高16.11%,15.9%,精子畸形率与GOT活性明显下降;精子存活时间处长。说明VB12在牛精液冷冻中对牛了形态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靶DNA类型、染色体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位杂交法近年来广泛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其实验技术有很强的应用价值。阐述了病原微生物原位杂交检测法的实验地位和作用、实验课的设计思路和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最新技术发展 ,阐明了如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细胞检测、染色体检测、基因检测来进行植物研究 ,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该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可以广泛应用的对固体样品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丽娟  李立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70-12173
[目的]对台湾甜象草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台湾甜象草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建立了台湾甜象草的经典核型。并根据各条染色体对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的深浅度不同,参考DAPI对核物质的染色特点,了解各染色体上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的分布特点。[结果]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rDNA定位,得到2对45SrDNA的信号,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一对5SrDNA信号,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确定了台湾甜象草的核型是2n=28=10sm+12m(4SAT)+4st+2T,为2C。[结论]为染色体的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 YRX(马铃薯 X 病毒、Y 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 pHeYCPC326-XC-Sh 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夏波蒂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臂比范围为(1.37±0.23)~(2.28±0.14),核不对称属2B 型,核型公式为2n=4x=7m +5sm,其中 C 组与 J 组含随体。发现外源基因 YRX 在染色体 A、B、E、G、I 组均存在,大多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  相似文献   

17.
水稻OsRhoGDI1和OsRhoGDI2基因是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幼穗中分离的新基因,其编码产物是与水稻Rho蛋白OsRacD相互作用的一类活性调控蛋白。为研究这2种OsRhoGDIs基因在幼穗组织中的表达特点,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制备了探针模板,并采用随机引物标记的方法,以地高辛对探针进行了标记,进而利用这2种探针与水稻幼穗组织石蜡切片进行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OsRhoGDI1和OsRhoGDI2在幼穗组织中都有表达,但OsRhoGDI2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OsRhoGDI1基因,提示OsRhoGDI2可能是调控OsRacD活性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方面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为主题,介绍了菌落原位杂交的原理以及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avian influenza'virus (AIV) in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cells and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chicken tissues. A cDNA probe corresponding to a region of AIV nucleoprotein (NP) gene was synthesized and labeled with digoxigenin. Probe specificity was determined by AIV infected MDCK cells in vitro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cytoplasmic staining was only detected in AIV-infected cells. Various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 h to 35 days post-infection (PI) following inoculation with the H9N2 subtype A1V. AIV was localized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duodenum and cartilage of the throat and trachea at 12 h PI. Tissues from uninfected chickens were negative.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ISH wa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echnique to detect and localize AIV as well as to study AIV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