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强 《吉林农业》2009,(11):16-17
1.榆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1稳步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一江两河”(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沿岸堤防建设、中小型水库建设、涝区排灌系统工程和打抗旱机井等措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改造中低产田。在三大涝区推广以稻治涝、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肥种地养地措施等促进了涝区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农田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效果和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山东省陵县的陵西背河洼涝盐溃区农业生产长期遭受旱、涝、盐、瘦交替为害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农田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并对农田工程在防涝、排盐、降低潜水位、淡化潜水矿化度等效果以及实施农业措施.因地制宜种植粮、棉和绿肥作物,改良土壤,增产粮食等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低洼地是地势较低的一类耕地,其易受涝渍影响,土壤生产力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是典型的中低产田,提高低洼地生产力对粮食稳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汇总,分析了当前我国低洼易涝区涝渍胁迫的形成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涝渍胁迫改变了土壤的通透性、酸碱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抑制作物根系、叶片等器官的发育,进而导致作物减产;同时,从农业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3个方面,总结了机械改土、栽培措施、秸秆还田、轮作、有机肥施用、田间排水(暗管排水、明沟排水和鼠道排水),以及选育耐涝渍种质资源等技术对低洼易涝区耕地的改良效果,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八五○农场二队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八五○试验区幅射区基点队,2000年在春涝、夏旱、秋涝三灾相连的条件下,采用大豆优良栽培技术获得丰产,具体配套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大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在历史上的很多年份里,洪涝灾害给大连市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易涝区的治理规划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主要涝洼地分布情况的调查和涝灾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大连地区易涝区的治理原则、标准及措施等,同时以列举重点易涝区治理为典型案例,对易涝区治理规划与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浅显易懂的展示和说明,可供同类区域治理规划与研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涝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涝区工程科学管理的思路,已经刻不容缓。涝区管理在农业建设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香华  李国师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919-920,922
淮北平原西南部即皖西北的西南部,包括阜阳全市及利辛县是麦收期雨害的重发区,麦收期雨害平均7.3年一遇,初夏涝平均12.8年一遇;皖西北毫州、涡阳、蒙城等地为相对轻发区,麦收期雨害平均10年一遇,初夏涝少见.麦收期雨害是淮北平原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威胁,因此,在小麦育种目标上应突出早熟,以达到避灾保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皖南烟区渍(涝)灾情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依据气象要素和作物田间综合表征,对烟区渍(涝)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天气—田间渍(涝)综合识别指标"和应对措施,以期为烟区渍(涝)灾情信息服务和防灾抗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菊花受涝后生长受阻、观赏品质降低,严重时大面积死亡或绝收。菊花种植应从生产全过程开展防涝救灾措施,树立防涝的意识,了解菊花受涝后表现症状,采取科学的涝后应对措施。从园地选址、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栽植方式、受涝后及时科学的补救等各环节着手,可以将涝害对菊花种植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菊花种植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辽中县根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在防洪设施完善后,,根据省依河系划分涝区的要求和省"分区排水"的规划设计原则,确定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和机排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大搞改洼治涝工程,全县形成辽绕、辽浑蒲、浑蒲3大涝区。在辽绕涝区中,建成袁海亮、贺家、王回窝堡、3涝片在辽蒲涝区中建成王家岗、民畎两涝片;浑蒲涝区中建成于家台、乌伯牛、黑鱼沟、细河4涝片。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都在积极推广的小井种稻技术亦称小井灌稻。它是在低洼易涝的旱田或新开垦的草炭地上,建设管型浅井,用小型柴油机或微型电泵抽取浅层地下水种植水稻的方法。它可解决低洼易涝地上种旱作易涝、种稻又缺水的矛盾,是一项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治涝、治碱,致富,发展水稻生产的实用工程技术。本刊特作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2.
依据黄河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计算多时间尺度下的SPI指数,对黄河源区历史时期的时空干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之前黄河源区干湿交替,变化幅度较大,21世纪后湿润强度有增加的趋势且在1961—2017年近57年里总体上是向涝(湿润化)的趋势发展;季尺度下黄河源区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比旱灾的大,其中夏季出现中涝的概率较大,约达50%,而秋季则较容易出现轻旱和轻涝,概率均高达45%以上;黄河源区南部地区发生重旱及以上旱灾的频率较低,发生重涝及以上强度湿润化的频率较大;东北部地区较易发生重旱、中旱、轻涝、重涝;西部地区发生特旱特涝的频率相对较高。研究黄河源区历史时期干湿变化特征分析,为黄河源区防汛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治涝原则与措施根据“以蓄为主、小型为主、乡办为主”方针和涝灾成因,应采取“以蓄为主、以排为辅、蓄泄兼施,上下游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涝原则。治涝工作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对长远需要和近期可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总的可归纳为:保、防、蓄、截、排、提、改七个方面。保、防是治理外水的对策;排、提、改是治理内水的对策。内外密切结合,是治理涝灾的完整规划。保:是在山区和坡地,通过青山育林,植树种草。滞渗迳流,保持水土,防止山洪,减少涝区外围坡地的下泄迳流,以及防…  相似文献   

14.
大豆耐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涝害是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探索其耐涝机理,对培育选择耐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大豆耐涝鉴定方法与指标、耐涝的遗传学研究、不同时期耐涝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目前大豆耐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大豆耐涝研究的重点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筛选耐涝的大豆遗传材料,选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涝渍害是影响我省徐淮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为了从栽培措施上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播期和苗期不同施肥水平对减轻夏玉米涝渍危害的效应,为防御或减轻涝渍危害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徐州铜山花碱土试验站进行。土壤为黄泛平原砂壤土,前茬为蔬菜。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1)主区为畦作(A_1)、平作(A_2);(2)裂区为苗期(可见叶5~6叶)亩施尿素15公斤(B_1)、10公斤(B_2)、5公斤(B_3)和不施肥(B_4)四个水平;(3)裂裂区为  相似文献   

16.
涝渍胁迫是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涝渍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感受到缺氧信号,并做出适应性调节,如产生厌氧蛋白质等.同时植物细胞的代谢途径也发生改变,其突出的特征是以无氧发酵代替有氧呼吸.涝渍胁迫也可以诱导植物生长形态的改变,如通气组织的形成和不定根的产生等.从植物的生长形态、生理代谢、内源激素等方面概述了涝渍胁迫对植物产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指出了目前对植物受涝渍胁迫进行化学调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贺 《河北农业》2019,(10):63-64
<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田菁是一种优良的夏季绿肥作物,具有耐盐、耐涝、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抗逆力强等特性。由于固氮能力较强,植株养分含量丰富,翻压后改土增产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区。盐碱地上种植田菁,可以明显降低耕层土壤盐分,耕层盐分平均下降30%~50%,故为盐地区改良土壤的优良作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怀化市西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怀化市气候特点,从生产实践角度对西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西瓜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势强、耐早怕涝等特点,生产上实行地膜覆盖避雨栽培、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轮作、合理安排播期等措施是西瓜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无籽西瓜具有特殊的生理需求,应推行一套特殊的栽培措施;析西瓜枯萎病是制约西瓜发展的瓶颈,研究推广西瓜嫁接技术是西瓜高产稳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