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对玉米顺流干燥工艺试验研究中,借助于自行研制的试验台,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每级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干燥时间四因素对单位热耗、小时降水量、干燥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玉米顺流干燥工艺的数学模型,用图形法分析了干燥工艺参数对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顺流干燥与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研制的顺流干燥试验台上,利用水稻对传统流干燥工艺与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确定较佳缓苏时间,总结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谷物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降低干燥能耗、提高干燥效率、改善干燥质量,需要对各种谷物干燥工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设计出一种多工艺谷物干燥试验台,利用它进行了顺流干燥、逆流干燥、顺-逆流组合干燥和顺流干燥逆流冷却等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了各参数对几种谷物干燥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顺-逆流组合工艺的干燥效果最为理想。文中给出了顺-逆流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论可用于新型谷物干燥机的设计和现有同类型干燥机的操作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多级顺流间歇式干燥工艺的研究中,借助于自行设计的顺汉干燥试验台研究水稻在二级与三级干燥过程中最终水分和爆腰率增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缓苏时间发率增值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水分的适当干燥级和较佳缓苏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多级顺流间歇式干燥工艺的研究中,借助于自行设计的顺流干燥试验台研究水稻在二级与三级干燥过程中最终水分和爆腰率增值的变化情况,分析缓苏时间与煤腰率增值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水分的适当干燥级数和较佳缓苏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应用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研制而成的5HSY-1型移动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并阐述了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机理。该机具有降水幅度大、干燥均匀、单位热耗低、耗煤量低、烘后品质好等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性能指标与干燥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干燥工艺函数进行有约束非线性优化,获得干燥工艺最佳参数组合可供干燥机设计参考。比较分析两种顺流干燥工艺,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单位热耗量可节省26.9%。  相似文献   

8.
水稻结构特殊,干燥时一次降水幅度过大或降水速度过快,都会产生裂纹,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颗流干燥与缓苏相结合,可以保证烘后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地研究干燥模式对卷烟各模块的主流烟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干燥模式为着手点,设计试验,从燃烧速率、主流烟气和感官质量3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干燥模式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干燥模式对燃烧速率影响显著,进气流干燥的烟丝燃烧速率较薄板干燥的烟丝快,在同是薄板烘丝的条件下,KLD顺流KLD2Z逆流KLD逆流。干燥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影响显著,对总粒相物、焦油、烟碱的影响:KLD顺流KLD2Z逆流KLD逆流CTD;对CO的影响:KLD顺流CTDKLD2Z逆流KLD逆流。A组感官质量排序:CTDKLD顺流KLD逆流KLD2Z逆流;B组和C组感官质量排序:KLD2Z逆流KLD顺流KLD逆流CTD。[结论]研究可为卷烟生产选择适宜的工艺路径,进而提高工艺对卷烟产品的贡献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式谷物干燥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顺流、顺逆流结合式谷物干燥工艺及设备,能将高水分谷物一次干燥降水15%左右,节能性能好,烘后粮食品质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