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龙湿地5月份水—气界面CO_2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扎龙湿地5月份水-气界面的CO2通量特征,分析环境因子对CO2通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5月对扎龙湿地内的典型水体:扎龙湖、龙湖、克钦湖和东升水库水-气界面的CO2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扎龙湖、龙湖、克钦湖和东升水库CO2通量分别为13.57±3.45、17.86±1.80、18.48±0.83和(18.32±3.59 )mg·m-2·h-1,平均为16.79mg·m-2·h-1,与北方温带湖泊水库排放通量相近,但明显低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湖泊水库.扎龙湿地5月份水生态系统通过水-气界面向大气排放CO2,属于CO2的源.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水温和气温)、水生植物生物量(湿质量和干质量)与水体CO2通量呈显著相关,说明温度和水生植物生物量是引起扎龙湿地内湖泊水库春季水-气界面CO2通量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力;总氮(TN)、总磷(TP)与各采样点CO2通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磷化氢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湖水中磷化氢的浓度和大气中磷化氢的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r2)是0.43±0.25(n=40,P<0.05),底层湖水中磷化氢和湖底底泥中的磷化氢的相关性差,它们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r2)只有0.050±0.057(n=40,P<0.05).湖泊磷化氢的空间分布相关性也表明湖泊底泥是磷化氢产生的重要来源,是导致湖泊水域磷化氢广泛分布的主要源.  相似文献   

3.
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测试方法,对调水后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巢湖表层水、底层水、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16、0.02~0.17、0.01~0.08 mg·L-1,均值分别为(0.03±0.04)、(0.04±0.04)mg·L-1和(0.03±0.02)mg·L-1.秋季6个取样点表层水、底层水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范围均为0.03~0.06 mg·L-1,均值为(0.04±0.04)mg·L-1显著高于夏季对应样点浓度.而秋季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平均值为(0.015±0.003)mg·L-1(变化范围0.01~0.02 mg·L-1),与夏季对应样点相比差异不显著.夏季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7.46~6.27 μgP·m-2·d-1,平均值为-1.54 μgP·m-2·d-1秋季磷酸盐释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0.61~-3.77μgP·m-2·d-1,均值为-6.19 μgP·m-2·d-1,与夏季对应样点释放通量差异显著(a=0.05,P=0.002).情景模拟表明,排除外源污染的影响,当引入长江水磷酸盐浓度介于0.0034~0.009mg·L-1时,巢湖调水后替换水体可在7.2 a左右达二次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寒温带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渐伐林生长盛季的地表CH4通量进行原位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盛季该地区森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CH4日平均通量为(Mean±SE)-0.05±0.01 mg·m-2·h-1,且峰值出现在0:00和16:00左右.在生长盛季整体上原状林地土壤和无凋落物覆盖不同处理对土壤CH4通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在变化幅度和时间分布上有一定差异,无凋落物处理下土壤的CH4吸收通量变化幅度大干原状林地土壤.观测期闻土壤CH4通量与温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线性相关系数较小,而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该地区在生长盛季土壤温度在控制土壤CH4通量中表现出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湖泊内源磷以磷化氢形态的释放问题。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铁磷和钙磷形态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含量与总磷、溶解态磷、铁磷、钙磷、铝磷呈显著相关,与有机磷、闭蓄态磷、交换态磷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沉积物各种形态磷转化为磷化氢的机制中,无机磷最有可能为磷化氢形成的前体物,磷化氢可能作为富营养化湖泊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参与沉积物磷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6.
模拟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比、搅动、铁盐(Ⅱ、Ⅲ)和锰盐(Ⅱ)等理化因素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比为3∶1时,吸附态磷化氢和顶空磷化氢气体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517ng·kg-1和40ng·m-3。扰动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50r·min-1的低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变化不显著;100r·min-1的中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量先增加后下降,其净含量是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扰动强度增加到150r·min-1后,磷化氢释放加剧,吸附态磷化氢的量急剧下降。铁盐(Ⅲ)可加速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消失,铁盐(Ⅱ)和锰盐(Ⅱ)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释放通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土壤CO2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8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值最大,可达770.29mg·m-2·h-1,而在最冷的1~2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最小,其通量仅为33.23 mg·m-2·h-1.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大气、土壤表层、地下5 cm处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O2释放通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函数上升;地下5 cm处温度与土壤CO2通量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P<0.001,n=61);CO2释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东北地区3种典型的旱地作物(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N2O排放进行了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湿度等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旱田作物的N2O排放在其各自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整个生长季观测中,常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和平均通量分别为:玉米田-26.2~822.1μg·m-2·h-1,平均通量110.3μg·m-2·h-1;大豆田-96.8~281.0μg·m-2·h-1,平均通量66.0μg·m-2·h-1;春小麦田-27.1~183.1μg·m-2·h-1,平均通量46.3μg·m-2·h-1。研究还表明,土壤湿度是制约旱田N2O释放的关键因素,在土壤湿度较低时,施N肥并不会增加N2O的排放量。从作物的整个生长季来看,施N肥处理比未施N肥处理的N2O排放量要高,具体表现在玉米田和春小麦田常规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是无N处理的3.88倍、1.10倍。  相似文献   

9.
贵州草海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草海湖泊沉积物孔隙水为研究对象,实测其溶解态甲基汞和溶解态无机汞的质量浓度,并根据质量浓度梯度和菲克第一定律,初步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态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汞、甲基汞与上覆水体中的无机汞、甲基汞之间均存在质量浓度梯度,其溶解态无机汞的质量浓度梯度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8.6 ng/L和25.1 ng/L;溶解态甲基汞的质量浓度梯度分别为0.46 ng/L和2.7 ng/L.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汞的释放通量分别为31.4 ng/(m2·d)和52.8 ng/(m2·d);甲基汞的释放通量分别为1.7 ng/(m2·d)和3.9 ng/(m2·d).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扩散通量远低于同背景区的阿哈湖、红枫湖,并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变化与孔隙水中汞的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一致,均为在丰水期的扩散通量大于在枯水期.  相似文献   

10.
pH值偏高是云南高原湖泊存在的特征性问题.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增幅甚至可达几百倍.过量的氮、磷从地表水中汇入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但是磷从底泥中释放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使得用控制沉积物与湖水界面物-化要素限制磷释放的研究更显重要.为了给高原湖泊治理提供依据,从滇池湖区地质背景、浮游藻类、溶解氧、大地热流、水质富营养化等方面研究pH值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