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晋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凋萎湿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晋西黄土高原油松等5种主要造林树种,每种采用30个重复的盆栽试验。通过对苗木蒸腾强度的变化、叶水势的测定,并结合苗木凋萎时的形态观察及其凋萎过程中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每一树种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在同一土壤、气候条件下,不同树种有着不同的凋萎湿度,而且它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凋萎湿度愈小则表明该树种抗旱力愈强。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2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农业水分常数进行分析,揭示了新疆农业水分特性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作物观测地段耕作层(0~30 cm)与少变层(30~50 cm)土壤容重、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3大常数各自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土壤容重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沿天山一带大于其他地区,耕作层土壤容重南疆普遍大于北疆,凋萎湿度从北向南呈减少趋势,田间持水量变化较大,北疆普遍大于南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 13种果树 (品种 )苗木蒸腾强度、气孔扩散阻力、叶水势及饱和亏缺的测定 ,结合苗木凋萎时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和形态观察 ,确定每种果树 (品种 )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在同一土壤、气候条件下 ,不同果树 (品种 )有着不同的凋萎湿度 ,而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土壤水分自动站土壤水分常数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壤容重0.95~1.93 g/cm3、田间持水量14.1%~40.8%、凋萎湿度1.1%~33.0%。部分台站测定的水分常数存在偏差,尤其凋萎湿度的误差最大,田间持水量误差较小,土壤容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质地对作物凋萎湿度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2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处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质地作物凋萎湿度及苗期生长状况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影响最大,沙土蓄水能力小,保肥能力差,作物只发小苗不发老苗,凋萎速度快;黏土通气性不良,透水性差,保水保肥力较强,作物不发小苗发老苗,虽长势较差,但凋萎速度缓慢;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作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凋萎速度适中。利用气象部门土壤水分监测网,掌握其变化规律,结合天气预报为农民提供实时墒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金银花植株夏季凋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实地抽样方法调查土壤养分含量、金银花品种、树龄、病虫发生程度、季节对金银花夏季凋萎枯枝率的影响,并通过凋萎防控试验提出夏季凋萎的防控对策。[结果]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升高,金银花夏季凋萎枯枝率降低;毛花柱忍冬的夏季植株凋萎枯枝率最高,其次为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夏季植株凋萎枯枝率最低;金银花植株夏季凋萎枯枝率与白粉病病情指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各季节金银花植株凋萎枯枝率从高到低排列是夏、秋、冬、春,其中毛花柱忍冬夏季凋萎枯枝率高达97.95%。[结论]在调查分析金银花植株夏季凋萎症状表现、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种植抗病力强的品种;开花前和采花后及时使用低毒药剂防治蚜虫、金银花尺蠖和白粉病;采花后及时剪除枯枝和老弱枝条;秋、冬季采用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配施等防控植株夏季凋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有44%的县(区)为壤土类土质,其次是黏土类,约占30%,砂土类地区最少,仅占5%。自动土壤水分站田间持水量的分布为12.5%~36.7%;土壤容重的分布为1.00~2.13 g/cm~3;凋萎湿度的分布为3.1%~16.9%。研究还发现,部分站点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存在疑问,特别是凋萎湿度差异较大,问题站点较多。  相似文献   

8.
氟磺胺草醚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对氟磺胺草醚敏感的玉米、向日葵、高粱为指示作物,利用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氟磺胺草醚不同浓度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并建立了氟磺胺草醚玉米生物测定方法——玉米株高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测定条件为在27℃条件下,培养120 h.研究结果对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快速测定和轮作换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几种旱地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对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部、东部地区的几种代表性土壤的颗粒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粗粉粒(0.05~0.01mm),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最大吸湿水含量和凋萎湿度与<0.01mm颗粒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通过最大吸湿水含量计算得出的凋萎湿度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可直接进行计算获得凋萎湿度,免去生物测试工作的烦琐。  相似文献   

10.
李爱莲  史勇峰  马亮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17-117,132
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影响,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通过多年对土壤的测定,从土壤湿度测定、田间持水量测定和凋萎湿度测定3个方面介绍了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实践证明经常进行土壤水分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5个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土壤物理特性、根系形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耕)显著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深耕的效应大于深松,在冬小麦季深松(耕)的影响大于夏玉米季。与秋季旋耕+夏季免耕相比,秋季深松(耕)土壤紧实度降低20.9%,土壤三相比R值降低12.9%,作物根系干重密度增加29.8%,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总产分别增加22.0%、8.8%和15.2%,冬小麦季、夏玉米季及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8.2%、7.9%和14.0%,经济效益增加19.8%。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其作物根系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与单一秋季深松(耕)相比,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降低5.6%和15.0%,作物增产4.4%,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4.0%和3.3%。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最好,作物根系生长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降低28.4%和26.6%,夏玉米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干重密度分别增加67.0%、45.3%、23.1%和49.5%。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冬小麦、夏玉米和周年作物产量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5.5%、3.4%和4.4%,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27.8%、11.6%和19.4%;冬小麦季、夏玉米季及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3.7%、3.5%和4.1%,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20.9%、10.7%和18.1%;经济效益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增加24.4%。【结论】秋季深耕+夏季深松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方式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玉米田土壤温、湿度及产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探索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最佳耕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夏季休闲期种植了3种禾本科作物(玉米、苏丹草和高梁)和一种豆科作物(大豆),并在下茬作物种植之前绿肥还田,探索对新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日光温室夏季休闲期(45 d)种植填闲作物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其中苏丹草的生物量最高,还田时干物质量达到12 489 kg/hm2,其次为玉米、大豆和高粱;试验新建日光温室土壤偏碱性,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较低,种植填闲作物后的日光温室土壤相比空白对照显著降低含盐量和速效养分,其中以高粱处理降盐效果最佳,降幅达34.9%;种植填闲作物的土壤微生物利用总碳源的能力大小为:大豆高粱苏丹草玉米休闲对照。填闲作物经过粉碎就地还田后发现:黄豆和高粱植株还田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而苏丹草和玉米植株还田则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填闲作物还田1个月后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含量,与还田绿肥的干物质量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新建日光温室,种植苏丹草作物和还田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全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因此,苏丹草是一种适宜夏季种植的填闲作物。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盆栽试验中以高梁作指示植物的非普遍性及其供肥方式的特殊性,本研究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的化学分析和吸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盆栽指示作物及供肥方式进行了改进,以期进一步简化原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提高盆栽试验结果的应用性。试验较系统的研究了四川省简阳市棕紫泥土的养分丰缺状况及供肥能力,结果表明,棕紫泥土壤上玉米生产的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氮、磷、次为钾,锌和锰可能是潜在养分限制因素。利用玉米做盆栽指示作物和习惯供肥方法比用高梁做盆栽指示作物更能准确反映田间种植玉米时土壤养分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应用系统研究法时,盆栽试验最好采用与大田一致的作物,且用习惯供肥方式更好。  相似文献   

15.
填闲作物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目光温室氮素利用率,减少硝态氮累积。[方法]在黄瓜收获后的夏季休闲季选择玉米、大葱作为填闲作物,以休闲处理为对照,研究玉米、大葱对日光温室后茬黄瓜产量及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在填闲作物生长季中不施用任何肥料,玉米、大葱仍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分别达到8.5t/hm^2和54.0t/hm^2,且种植玉米、大葱没有影响后茬黄瓜的产量以及外观品质;休闲夏季种植玉米、大葱后,0—120cm土壤各土层NO3^--N累积量显著低于休闲处理,不会引起较强的硝酸盐淋失。[结论]在休闲夏季种植玉米、大葱是有效降低目光温室黄瓜生长季土壤硝态氮残留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对玉米田土壤温、湿度及玉米产量进行科学测定,分析不同覆盖物对土壤温、湿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研究和推广我市农业抗旱、保墒、增产的创新技术集成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含水量很低,接近于凋萎湿度,2002年5月,6 m深土壤平均含水量为5.02%~5.12%,2003年5月为4.65%~6.35%,降水作用仅发生在地表至2 m左右土层内,在1.8~4.0 m有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含水量保持在凋萎湿度。土壤干层的存在是该区域林地和荒坡土壤水分分布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由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土壤水分收支长期亏损的积累结果,并非林木生长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豆鼓粒期灌水对生育期、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述了大豆鼓粒期土壤绝对含水分量近于凋萎湿度时,灌水可延迟熟期。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百粒重。  相似文献   

19.
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他作物,即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连作三年的优于连作二年的,玉米连作二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玉米适当连作并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将玉米、大豆、甜菜三种作物根茬分别加入土壤中,在不同温、湿度条件和不同氮素水平下培养后,研究其对不同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根茬后,玉米和甜菜的根茬使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较强,大豆根茬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最大降幅为36.5%;玉米和大豆的根茬使蔗糖酶活性提高幅度大(20%-60%),甜菜根茬影响不明显。在温度为15℃,湿度20%,不舍氮条件下,将玉米根茬加入土壤可以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