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西他赛是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我院肿瘤科于2003年7月~2005年7月对30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化疗,对出现的毒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癌。1·2治疗方法与转归化疗前1天口服地塞米松7·5 mg,2次/d,持续服用3 d,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多西他赛100 mg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混合均…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抗肿瘤机理与毒副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合叙述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理和它的毒副作用。紫杉醇的抗癌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最后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紫杉醇体内免疫调节功能也可以对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另外,对紫杉醇的一般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初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应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化疗,观察化疗毒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9%和42.3%,无显著性差异(χ2=0.467,P=0.494)。2组间Ⅲ、Ⅳ度毒副反应多西他赛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液潴留。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但其副作用较重,可致体液潴留,应用多西他赛时需强调化疗前的激素足量、化疗后的病情监测和发生体液潴留时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表柔比星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08,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程度比对照组严重(P<0.01),而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谷丙转氨酶升高、脱发等不良反应程度则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2 a生存率为40.3%,高于对照组的16.2%(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较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疗效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检测棉铃虫α、β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HeTubA),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得到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069957)。序列分析表明,HeTubA开放阅读框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氨基酸序列包含多个α-微管蛋白保守区。与其它一些昆虫的一致性分析表明,HeTubA与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及家蚕(Bombyx mori)的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α-微管蛋白基因在长期进化中非常保守。荧光定量PCR表明,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不具有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特异性,且二者均在复眼表达高,腹部表达低;HeTubA在末龄幼虫期和蛹期高水平表达,HeTubB在末龄幼虫期和成虫期高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对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进一步进行了蛋白质3D结构的构建,可用于深入研究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功能及开发新型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小麦叶片原生质体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并辅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对含有叶绿体较多的小麦叶肉细胞微管骨架的标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来自未完全展开叶片的原生质体中,微管的数量多且骨架的排列方式较复杂,而从完全展开的叶片获得的原生质体中,微管数量很少,实验中发现,外加Ca^2 离子浓度的增加,使微管的稳定性降低,并确定了导致微管解聚的Ca^2 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DN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多西他赛75mg/m2静脉点滴,第1天;奈达铂80mg/m2静脉点滴,第1天、第2天使用,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4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中位生存期6.9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正常水稻品种IR36和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观察了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微管构型的变化,两份材料均形成了前期的核周微管、中期的纺锤体微管和末期的成膜体微管等类型,但减数分裂前期不育系培矮64S的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微管构型表现出一些细微变化,微管排列紊乱,粘成束状,推测这些变化可以与部分小孢子的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β2-微管蛋白,筛选使β2-微管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并对可溶性蛋白进行纯化。【方法】以构建好的质粒(pET32a+-β2-tubulin)为模板,PCR扩增出β2-微管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上,并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及Rossatta(DE3)pLysS,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并筛选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高的阳性克隆;为了克服常规诱导条件下表达的β2-微管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诱导温度、时间、诱导物浓度、初始诱导时的菌液浓度、培养液及宿主菌等六因子的综合分析,获得了β2-微管蛋白可溶性表达的优化条件;利用HisTrap HP预装柱对β2-微管蛋白进行纯化,可获得纯度很高的可溶性β2-微管蛋白;SDS-PAGE确认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1.6 kD;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6×His及β-微管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本研究为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提供了参考;获得的微管蛋白为研究微管蛋白靶标类药物的抗性机制以及生产中开发新的以微管蛋白为靶标的杀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