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展领域,公共空间不仅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风乡情、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从公共活动与场地特点的角度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类型以及设计策略等方面,通过对乡村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与公共空间的规划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以鞍山台安县下薄村为研究对象,将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运用在其设计中,这为下薄村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也为乡村文化和旅游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公共空间中运用当代公共艺术,能够促进乡村公共空间价值和职能的发挥,提升乡村建设的效果。不过由于公共艺术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其涉及到诸多细节性工作,所以在乡村公共空间中运用当代公共艺术,也要做好全面性分析,切实结合乡村公共空间的位置、区域、形状等合理选择公共艺术的应用方式。文章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提供一些乡村公共空间中当代公共艺术的运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治理空间的理论构建在学术界有许多种模式。从一些基本的理论模式入手,在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背景下来分析和理清乡村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逻辑。从治理的主客体方面来说,任何良好的治理都是主客体一致性的表现,乡村公共治理的主体只能是乡村社会本身。在这个意义上建立起来的乡村组织化体系才是有可能的,而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自组织系统的构建正是乡村社会建立组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乡村活力这一视角出发,选取了邯郸市108个村庄样本,构建了乡村公共空间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约束的BCC-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基于乡村活力的公共空间使用效率。结果表明:(1)共有24.07%的样本综合技术效率为1;(2)各类型村庄样本的公共空间使用效率的排名为“信仰型”>“生活型”>“文化型”>“政治型”;(3)低效率区村庄的公共空间数量远超其他区间,但村民进行集体活动的种类较少、频率较低,导致该区间村庄将公共空间使用高效转化为乡村活力的能力较弱;(4)部分村庄过分重视公共空间数量的增加,而轻视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引导使用。基于此,提出了注重对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从类型和规模2个方面进行合理布局、听取群众意愿,增强政府、村民和市场三方之间的沟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瑶  张鹏 《农业与技术》2024,(3):102-108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建设中可供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运用GIS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居住人口等基础数据,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网络,测度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分布已基本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呈现出核心区较高,边缘区较低的“中心外围”空间布局特征;中心城区6个区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排名为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结果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POI数量和建成区开发面积是主导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6.
所谓网络公共领域,就是具有独立、理性评论能力的网民以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政治事务)为讨论内容,以网络论坛、博客为主要载体形成的一种公共领域。当代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政治功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空间,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新路径,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分别建立了青岛市公共游憩空间数据库、道路空间数据库、公共游憩空间服务区范围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进行了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分析研究了青岛市共游憩空间的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公共游憩空间可达性总体上偏高,但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市南区公共游憩空间分布较多,存在供给过剩的状况,而市北区与李沧区公共游憩空间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市北区的东部及西部,李沧区的东北部几乎没有公共游憩空间大片地区处于服务盲区,公共游憩空间供需矛盾较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青岛市公共游憩空间的优化对策,增加市北区,李沧区的公共游憩空间面积,开发荒山、改造河流,建设绿道,打造立体网络型的公共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来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化。基于此,从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出发,详细阐述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公共空间活力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其层次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对于我国城市微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领域而言,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深圳市罗湖区嘉宾公园为研究对象,阐述城市微型公共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的重要意义,并展现其为城市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深圳市罗胡区嘉实公园的建成为我国城市微型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日常生产及生活等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村落内乡土记忆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内涵及价值、类型及特征、功能及其转换、空间转型及机制、活化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初步形成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思路与框架,丰富了传统村落研究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既有研究成果看,集成构建研究理论框架、完善研究内容体系、加强保护利用方式与模式研究等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对2012—2022年10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结果/结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共空间的发展,已有许多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乡村公共空间也得到广泛关注。梳理了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分类,研究了其面临的困境,整理了学者们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在总结现代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基础上,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的研究动机,充分利用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多重功能,设计出了独具人文与时尚特色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和规划提出了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作为当前市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公共空间,更应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通过公共艺术,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相结合,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文化,构建宜居的高品质城市。本文结合当前济南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根据济南泉城特色文化,系统研究济南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城乡经济差距的拉大,乡村的人口结构也逐渐拉大,乡村大量的青壮年为谋求经济外出务工,逐渐脱离乡村,导致乡村的人口结构大部分由老、幼、妇、残组成.经研究,存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对这类使用者的需求没有经过考虑和推敲,而导致改造后的空间荒废,适用性不足,从而浪费资源.因为文章以广东省乡村公共空间为例从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活力的精确评价是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成功建设的基础,即校园公共空间的建设规划要有一个科学、完整、客观、可以定量进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方法]基于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相对于空间使用者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现如今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使用者缺乏、活力缺失的现状,[结果]本研究把可以支撑社会交往活动的活力评价作为基本原则,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表征及活力构成两个方面分别对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评价,并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物质属性和具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评价,作为具体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结论]最终构建可定量操作的数据统计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对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小品作为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运用和展现公共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进一步探讨校园景观小品未来的发展方式,力为校园环境诠注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地区20个美丽乡村的107个公共空间为调查对象,分析乡村公共空间植物群落的物种构成、植物多样性和垂直结构特征,并对不同类型乡村和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京地区乡村公共空间调查共记录植物111科259属344种,植物群落丰富度和乡土性较高,以“乔+灌+草”模式为主。从乡村类型来看,休闲旅游型乡村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最高,但乡土性最低,乔木、灌木层的多样性、均匀度较高;而自然生态型乡村植物群落乡土性最高,草本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最高。从公共空间类型来看,点状和面状公共空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以及乔木、灌木层的多样性比较接近且明显高于线状。此外,不同类型乡村和不同类型公共空间优势乔、灌、草的差异较小。不同类型乡村和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植物群落特征存在差异,植物景观也各有不同,应在了解植物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和植物景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共开放空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高品质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对构建现代化宜居城市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上海建成区公共开放空间现状、优化空间使用,文章选取8处代表样点,进行了公共开放空间类型与分布调研,总结出无核型、单核型、双核型、多核型、轴向型及两极型6种典型模式;同时,从空间数量和使用两方面对不同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状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空间优化对策,以期能够对上海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