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直接市场评价法和间接市场评价法对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免耕抛秧不养鸭种植模式、翻耕抛秧不养鸭种植模式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调节大气功能、节水功能、涵养水源功能、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等价值进行了货币化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 080.28元/hm2,比免耕抛秧不养鸭高54.83%,比翻耕抛秧不养鸭高73.92%.免耕抛秧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为10 198.70元/hm2,调节大气功能价值为9 521.92元/hm2,节水功能价值为871元/hm2,营养物质保持功能价值为847.33元/hm2,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为641.33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田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免耕精量直播3种不同方式对比,了解不同方式对玉米生物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精量直播平均产量为7 876.00 kg/hm2、免耕育苗移栽为8 182.17 kg/hm2,分别比翻耕育苗移栽对照产量8 796.76 kg/hm2减产10.47%和6.99%。但免耕精量直播较翻耕育苗移栽降低劳力、农药、农膜等成本900元/hm2,较翻耕精量直播降低成本1 725元/hm2,投入产出比较高,实现了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稻油免耕直播保护性栽培效益及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油免耕直播保护性栽培效益及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稻油免耕直播保护性栽培,平均增产稻谷10.50%、油菜籽34.13%,省工132.3个/hm2,节本2 350.8元/hm2,增收5 254.7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和龙市因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制约水稻产业发展的问题,和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本文通过2014-2015年两年大田试验数据分析,确定了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并对提高和龙市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及节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3和吉粳81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分蘖多、产量高;②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免耕轻耙节水195m 3/667m 2,节水率21.8%,同时增产3.2%,水生产效率达到1.23kg m/3;③节水灌溉比常规灌溉节约用水100m 3/667m 2,节水率15.0%,同时产量略有增加;④安装IC卡的电机井比普通电机井每667m 2平均节水4.6%;⑤建有“U”型水泥灌水渠道的稻田节水效果明显,每667m 2少用水100m 3以上,平均节水率18.0%。  相似文献   

6.
河西灌区休闲期秸秆覆盖对储水灌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甘肃河西灌区休闲期采用秸秆覆盖(NTS)的免耕技术对储水灌溉产生了明显的节水和经济效益。直接节约毛水量2400m3/hm2,纯收益免耕覆盖(NTS)比常规耕作(CTB)和秸秆还田(CTS)分别提高1623.7和1367.4元/hm2。适宜的储水定额是900m3/hm2。  相似文献   

7.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月君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71+85-71,85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地膜重复利用、节本增效,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投入。至2010年,该技术在宁夏中南部地区推广面积已扩大到0.66万hm2左右,地膜西瓜平均产量30 000kg/hm2,后茬向日葵产量3 150 kg/hm2,节约成本2 625元/hm2,增加收入900元/hm2,累计增加纯收益3 525元/hm2,抗旱节水和节本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2006年进行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水稻上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秸秆覆盖田块同样适用。在用种量56.25 kg/hm2下,免耕机直播仍可获水稻产量9.390 t/hm2,比常规移栽对照增产3.99%,减少支出1 320元/hm2,增加纯收益2 070元/hm2,产投比提高0.91。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稻草免耕栽培产值40 897.5元/hm2,比对照增产4 920元/hm2;生产成本13 425元/hm2,比对照降低3 450元/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净增8 370元/hm2。说明稻草免耕栽培是节本增效的栽培新技术,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与常规栽培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忠义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20-120,126
通过对杂交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产量为8 650.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574.5kg/hm2,增长7.1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少投入2 377.5元/hm2,节支21.8%;纯收入增加3 240元/hm2,增长43.8%。水稻泡冬田实行免耕直播有明显的"两增一提早"优点,即增产、增效、提早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等株行距的宽窄行混合和等穴距错位插秧的混合稀植栽培形式 ,研究了边行效应在混合稀植栽培中的作用、混合稀植栽培的产量表现、组成行的产量、边行效应值及增产机理。该栽培技术体系综合了目前普通等株行距稀植和超稀植栽培的优点 ,通过边行效应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