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一致,东部、西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带已扩展到西部;个别年份广西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酸雨频率变化反位相。  相似文献   

2.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宗英飞  刁军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23-5225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酸性降水占全省区域的57.9%,其中重酸性降水占全省区域的47.4%。2009年酸性降水占全省区域的63.2%,比2008年扩大5.3个百分点;重酸性降水占全省区域的26.3%,比2008年减少21.1个百分点。2008、2009年全省有3个酸雨中心,分别是大连地区、丹东地区和阜新地区,而大连地区酸性降水最为严重,具有潜在长远危害。2年酸性降水时间分布主要在多雨的5~8月,占酸性降水的75.0%。[结论]辽宁省酸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应当引起各个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应对策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广西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2003~2008年近6年及南宁、百色2个观测站点1996~2008年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对广西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年平均pH值均〈5.6,其中,有5个站年平均pH值〈4.5,说明广西酸雨较为严重。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酸雨春、冬季较夏、秋季要强。  相似文献   

5.
夏佰成  闵凡花  向波  李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98-4301,4361
利用重庆1966-2008年34个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出各站近43年逐年的入春日期,运用EOF、REOF、趋势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入春日期的空间差异大;一致性异常特征是重庆地区入春日期的最主要的空间模态,而高、低海拔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重庆地区入春日期可分为西部型、中部型、东南部型及长江沿线型4个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各主要空间分区的年际变化特征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弱的提前趋势型和抛物线型;近43年来入春日期各分区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8年MODIS NDVI数据,应用均值法、趋势分析法揭示吕梁山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吕梁山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全区99.77%的植被覆盖稳定趋向良好转化,其中吕梁山脉中段NDVI较高,晋西、晋西北NDVI较低.地形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陕西省涝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依据年均暴雨出现次数,年均大暴雨日数,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年均连阴雨出现次数,雨涝总月数及历年4-10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等综合指标,揭示了陕西省涝灾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因制宜防涝抗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陕西省涝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依据年均暴雨出现次数、年均大暴雨日数、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年均连阴雨出现次数、西涝总月数及历年4~10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等综合指标,揭示了陕西省涝灾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因地制宜防涝抗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几十年来统计的辽宁各站资料,对辽宁省各地雷暴日数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平均雷暴日数辽东山区、辽北和朝阳地区较多,达30 d以上,其他地区多在30 d或以下,大连较少,仅19 d;雷暴集中出现在6~9月,占年雷暴日数的75%以上;近50年辽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略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1 d/10a;从雷暴日数的空间变化来看,从东部、西部、北部向中部、南部递减。辽宁西北部、东部和北部年均雷暴日数最多,辽宁中部次之,南部沿海地区的雷暴日数最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7~2006年的降雹资料,对淄博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冰雹集中出现在4~10月,6月份降雹次数最多;降雹时间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14:00~16:00;降雹持续时间一般为1~15 min,冰雹直径一般在40 mm以下。  相似文献   

12.
以闽江口琅岐岛天然朴树防护林林下、林隙2种生境为对象,采用离地收集种子的方法,连续定位观测了朴树种子雨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朴树种群种子雨是从9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次年的1月结束;林下的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比例,均极显著高于林隙内(P<0.01);林隙内种子雨量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这对林隙内朴树更新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总体上,林隙内南北向的种子雨,高于东西向的。林下与林隙内,朴树种子雨高峰期有所不同,林隙内种子雨高峰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而林下的是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林下的种子雨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也有一个小高峰。林隙内种子雨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而林下的种子雨既受朴树生物学特性影响,又受天气因素影响。朴树在林隙内主要采用实生更新,不是因为种子源比林下多,而是林隙内环境更适合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湖北省二维闪电定位系统2009—2018年的云地闪电资料,分析了荆门市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门市云地闪以负闪为主,占93.35%,平均电流强度正闪明显高于负闪;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7—8月和13:00—02:00时段内,负、正闪次数的比值在全年和全天存在明显差异;十年间荆门市闪电活动呈现显著逐年下降趋势,电流强度有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逐渐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28-15731
利用徐州、淮阴、南京和常州4个观测点12年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降水量强度、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酸雨发生频率及pH值的影响作用,发现酸雨发生频率和pH值都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有由北向南增强的趋势。笔者未考虑“干沉降”类型酸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国720个观测站中西藏的38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01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对42年来该地区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气温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全区温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352℃/10 a,特别是藏西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整体较高,为0.417℃/10 a;西藏地区气温与海拔高度有很好的负相关,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7.
近52年我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海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64-6066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东部与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全国只有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60天;②我国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一次年4月,其中小雪和特大暴雪1月份最多,中雪2月份最多,大雪和暴雪3月份最多;③在51个年度里,1955—1967年度我国降雪处于少雪的负位相,1968—1994年基本为多雪的正位相。1995~2005又为少雪的负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