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空间和时间双重维度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成因、趋势进行分析,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的化肥施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施肥量是由要素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教育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在时间上,施肥量仍将逐年增加,到2020年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涵盖的21市、县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50 645.05 t。  相似文献   

2.
新疆化肥投入量与粮食增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疆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新疆1980~2004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新疆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增产潜力.并为保证新疆的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新疆粮食单产与单位面积施肥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粮食单产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增施化肥的增产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变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实现化肥减量目标。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2005-2015年的数据,采用因素分解法对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是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因,其次是播种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调整的贡献较小。但2010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提高的贡献在下降,种植结构调整的贡献在上升。分作物看,粮食作物施用强度提高和播种面积增加是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园艺作物施用强度提高和播种面积增加,传统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增长很少。分区域看,北方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施用强度提高,其次是播种面积增加;南方主产区播种面积增加和施用强度提高的累计贡献量大致相当。由此提出,促进粮食主产区化肥减量的重点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同时积极推广节肥型品种,促进园艺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4.
针对洞庭湖区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化肥利用率下降现象,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和边际效益原理,考虑农户经济效益,分析粮食生产中化肥最佳投入量。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化肥用量与粮食播面单产表现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y=-0.066x2+32.493x+1 624,210.65 kg.hm-2是洞庭湖区目前生产条件下,兼顾生产、经济效益的适宜施肥量,相应的粮食产量为5 539 kg.hm-2。2002年洞庭湖区粮食生产实际施肥量超过农户经济最优施肥量30.21 kg.hm-2。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的进程、前景与布局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试验研究资料与调查结果,对中国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进行了时空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是20 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重大成就之一,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46.43% ,每吨化肥科学施用可增产粮食8.84t。21 世纪中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量将持续增长。粮食每增产100×106t,则化肥最少需增施10.22~11.08×106t。为实现粮食持续发展与化肥高效施用,必须实施发展东部平原带,提高中部高原带,开发西部高寒荒漠带的战略布局。各带都应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与特用粮食生产,以提高国产粮食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存在的负面效应;并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讨了粮食单产与劳动力、农用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该区粮食生产仍然是粗放型生产。最后,本文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优化化肥投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河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选取河北省2001~2016年16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借助E-views8.0软件对模型进行OLS等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河北省粮食产量因素的二大因素是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化肥施用量。最后,提出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合理施用化肥,保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加大对各种自然灾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上升较快,化肥等物质投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了中国农田化肥投入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目前单位播种面积施肥量的差异把全国各省级单位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区域,并根据简单的投入产出公式,定量地评价了区域化肥投入——粮食产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的路径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96—2015年江苏省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资料和农村统计年鉴面板数据,研究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油菜籽、棉花、桑蚕茧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对农业生产减量施用化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4年江苏省的化肥施用强度以桑蚕茧和蔬菜作物最大,分别为50~60kg/667m~2和40~50kg/667m~2;棉花和粳稻其次,为30~40kg/667m~2;小麦、玉米和中籼稻第三,为20~30kg/667m~2;油菜最小,为20kg/667m~2左右。2)2014年江苏省的小麦、粳稻、蔬菜和其余5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30.72%、24.83%、16.61%和27.84%,化肥施用量分别占其总用量的25.21%、27.58%、21.71%和25.5%。3)针对江苏省化肥施用现状,提出了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增强作物轮作体系等化肥减量施用可行路径。4)化肥减量施用措施的重点是控制小麦、粳稻等粮食作物,蔬菜、桑蚕茧等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并优先控制苏北地区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完善减量施肥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化肥施用量制度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等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区不同类型农田化肥增产效益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肥在豫西地区不同地形农田的增产效益与增产潜力,为引导和实现化肥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施用、提高豫西地区粮食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豫西地区平川地、坡平地、坡地等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的多年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豫西地区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作物单产以平川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坡地最低。尽管在3种类型农田上使用化肥均可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但化肥增产效益以坡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平川地最低;对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多年统计资料的分析也获得相同结论。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未来豫西地区粮食产量及增产潜力进行的预测表明,当采用本研究中最大施肥量时,豫西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到4.24×109 kg,是2003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2.1倍;并预测在增加粮食产量中,坡地贡献率占50.1%、坡平地占33.7%、平川地占16.2%,坡地和坡平地粮食生产对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具有决定作用。【结论】豫西地区3种典型地形农田中化肥增产效益存在差异,以坡地化肥增产效益最大。因此,加强坡地化肥投入,可有效地提高本区粮食总产量,对今后本区粮食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化学肥料减量施用技术是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探讨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为广东冬作马铃薯的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 3 种商品有机肥处理和等施肥量的化肥处理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 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有机肥处理马铃薯块茎对品质的影响与化肥处理无显著差异。3 种有机 肥处理中商品有机肥 2 处理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总产值高于另外两种有机肥处理,而肥料成本低于另外两种 有机肥处理。商品有机肥 2 处理肥料表观利用率为 10.17%,分别比商品有机肥 1 和商品有机肥 3 处理高 1.96、3.52 个百分点。产量和经济效益占优势的商品有机肥 2 处理有机肥同效当量为 66.02%。【结论】在南方冬作马铃薯 种植中有机肥可以部分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施。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hm2,较10年前下降了近1/5,但由于单产持续增加,年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t以上。作为单产最高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兼顾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化肥减施潜力有待研究。【方法】2020年对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3个水稻主产区进行农户施肥调研,每个稻作区分别选择高、中、低产代表乡镇为调研点,每个调研点选择2—5个村,每个村选择10户进行调研,共计590份调查问卷。各稻作区氮肥推荐用量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确定。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基于此分析辽宁省水稻化肥减肥潜力。【结果】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稻区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10.4、7.7和8.7 t·hm-2,差异较大,同一稻作区高低相差约4 t·hm-2,不同稻作区间高低相差约2.7 t·hm-2。辽宁省稻田N、P2O5和K2O平均习惯用量分别为229.4、102.8 和91.1 kg·hm-2,氮肥用量较2004—2017年降低了12%—32%,磷钾肥用量有所增加,氮磷钾肥比例约为2.2﹕1﹕1;3个稻作区农户习惯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变异较大,纯氮和P2O5平均用量高低相差分别为79.5 kg·hm-2和35.4 kg·hm-2;农户纯氮施用量高低相差约4倍,有2.5%农户不施钾肥,个别农户不施磷肥,P2O5和K2O最高用量分别为294.5和225.0 kg·hm-2,盲目施肥现象依然存在。以各稻作区近3年平均产量增产5%为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辽河三角洲稻作区目标产量为10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34、111和101 kg·hm-2,有82.1% 的农户氮肥效率较低,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其中有21.7% 的农户具有较大减氮潜力,可节约氮肥13.7%;9.6%的农户具有较大磷肥减施潜力,可节约磷肥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目标产量为7 5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79、83和76 kg·hm-2,68.0% 的农户磷肥效率较低,过量施磷现象普遍,其中有28.0% 的农户具有较大节磷潜力,可降低18.6%的投入量;约20% 的农户处于氮、钾肥低产低效水平,能减施7%左右。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目标产量为9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10、80和91 kg·hm-2;约有30%的农户氮、磷、钾肥具有较大减施潜力,其中氮、磷肥可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结论】辽河三角洲稻作区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有21.7%的农户可减施氮肥13.7%;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磷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有28.0%的农户可降低18.6%的投入量;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约有30%的农户具有化肥减施潜力,氮、磷肥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硝酚钠(CSN)与胺鲜酯(DA-6)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和化肥复配施用对棉花化肥吸收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复硝酚硝与胺鲜酯分别和化肥复配施用,采集棉花2叶期、4叶期、6叶期各20株,测定棉株鲜重,干重,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计算棉花3个时期的干物质比、氮吸收率、磷吸收率、钾吸收率,与CK相比较,分析复硝酚钠与胺鲜酯对棉花肥料吸收率的影响。【结果】复硝酚钠和化肥复配施肥后,棉花对肥料的吸收率在2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0.76%、0.87%和10.4%。4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8.5%、2.34%和24.86%。6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31.14%、5.33%和35.56%;胺鲜酯和化肥复配施肥后棉花对肥料的吸收率在2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8.31%、0.85%和9.25%。4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11.51%、1.48%和15.66%。6叶期时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提高了27.11%、4.49%和30.31%。【结论】复硝酚钠与胺鲜酯与化肥复配施用,对棉花化肥吸收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为材料,采用椰糠有机肥、生物酵素·活性菌肥和化肥作基肥,研究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养分、豇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椰糠有机肥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尤其施用量在14 286 kg·hm~(-2)(B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 H值较种植前(CK0)及施用化肥的处理(CK)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均达显著性差异;(2)椰糠有机肥总体表现出优于化肥及生物酵素·活性菌肥的良好效果,其中施用量为9 524 kg·hm~(-2)(B1)时,产量最高,B2次之,但B1,B2之间差异不显著;(3)B2处理豇豆表现出最好的综合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肥料的施用是作物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注意肥料的施用可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通过总结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及菌肥施用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旨在为今后的肥料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其中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技术转化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率的提高确实可以显著降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且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存在滞后性。经替换因变量、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存在差异,仅在粮食主产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具备减污效果;3)从作用机制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含有氮磷元素的化肥施用强度,优化化肥投入结构,从而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据此,建议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技术落地,更充分的发挥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连续12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定位试验,至第12年对水稻、小麦进行数据监测,结果表明,3个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86.9万/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有效穗比单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1.65万/hm2;作物(小麦、单季稻)产量2季以施栏肥配施化肥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年平均增产367.5 kg/hm2,增长率为3.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年增长率提高了5.8%。3个不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33.3万/hm2,秸秆还田的有效穗比不施肥(对照)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9.95万/hm2。施栏肥比秸秆还田年平均增产277.5 kg/hm2,增长率7.4%,秸秆还田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5.8%。土壤养分施栏肥和秸秆还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均有提高,施栏肥增幅最大,无机区增幅较小。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程度不同。通过监测结果得出,以栏肥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对作物增产和改良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化肥配施对水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N、P、K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水稻N肥的用量范围为90~ 12 0kg/hm2 ,经济效益最好 ,最高用量不得超过 180kg/hm2 。缺素施肥区水稻产量呈NK >NP >PK ,化肥的投资效益与肥料种类和用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攀枝花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5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农家肥、油枯、氨基酸有机肥、海藻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开展田间试验。[结果]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烤烟株高、茎围、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明显,对节距的影响不明显,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优,海藻有机肥处理效果较优。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对烤烟各经济性状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氨基酸有机肥处理产量、产值最高,分别达到3 062.25 kg/hm2、58 446.45元/hm2,农家肥处理次之;中上等烟叶比例以油枯处理最高,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次之。各处理烟叶主要化学品质差异明显,氨基酸有机肥处理的各项主要化学品质之间协调性最佳。[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高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改善烟叶化学品质具有明显作用,尤其氨基酸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施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广东是我国柑橘重要产区,柑橘产业受黄龙病影响严重,在柑橘生产中,果农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投入。近些年随着品种改良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广东柑橘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施肥过量、施肥方式不合理、管理粗放、农药滥用、肥药利用率低等问题,并由此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及柑橘果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目前,广东柑橘产区化肥、农药用量高,施用方式不合理,具有较大的减施和改进潜力。为改善广东产区柑橘施肥施药现状,按照"科学用量、替代减量、协同增量"的橘园科学用量的思路,通过多年田间关键技术筛选、集成与示范,优化整合相关配套措施,构建了广东产区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明确了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精准测报、同适期多病虫害协同防治、合理配施增效助剂、地面覆盖除草等技术要点,已经在广东柑橘产区应用推广,有效地减少了橘园化肥、农药的用量,并且在主要病虫害防控、产量及品质上取得效果良好,为广东产区柑橘的健康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