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1、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防治技巧: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  相似文献   

3.
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此病于2004年在河南省黄河沿岸稻区零星发生,水稻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5年发生地块增多,感病程度有所加重,据调查,沿黄稻区的中牟县严重地块的病株病率达60%以上。目前,该病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对条纹叶枯病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糯稻、粳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假枯心。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09,26(3):76-76
<正>1症状表现水稻条纹叶枯病可以使水稻叶片褪绿、不能抽穗或虽能抽穗但不能结实,造成水稻直接减产。稻苗发病后其症状显而易见,其上部叶片和叶鞘褪绿呈现黄绿色或黄白色的条纹或花点,有的水稻品种发病心叶软弱,卷曲下垂,病株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穗茎节曲棍形手感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及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水稻感病后一般7—10天显示症状.病毒潜育期最长可达25天左右。主要症状:条纹型。一般在苗期至分蘖期,水稻心叶出现黄白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假枯心型。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心叶卷曲成捻状,下垂而成“假枯心”,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至7月15日,我县境内粳稻和部分杂交水稻暴发流行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面积1300多顷,占粳稻栽插面积66%以上,其中汪波荡农场400公顷粳稻全部发病,病株率83%~95%。全县有130多公顷粳稻绝收,大部分田块减产5~8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已严重威胁我县优质粳稻生产,但大部分农民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防治就很困难。因此,对该病的防治重点是做好预防,并进行综合防治。1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及发生特点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引发的一种病毒病。水稻感病后7~10天显症,病毒潜育期最长25天,不同时期发病,其症状有所差异。在水稻苗期至分蘖期表现…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灰飞虱的若虫、成虫刺吸水稻的液汁,传播病毒导致病害的发生。水稻条纹病发生后,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重病田块甚至造成绝收。因此,在今后水稻生产中,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尤为重要。我们根据近年来对条纹叶枯病研究分析制定具体防治措施,仅供参考。一、病害主要症状水稻感染病毒后,表现为:心叶(或剑叶)下1~2张叶片出现黄绿色或黄白色短线条纹,对光看条纹比较明亮。在秧苗期和分蘖期生病,心叶细长,黄白脆嫩,容易拔断,病苗不到孕穗就枯死。在分蘖末期后生病上部叶片的叶尖呈橙黄色或水黄色,形…  相似文献   

8.
一、症状(一)假枯心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显症。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心叶柔软细长,卷曲或纸稔状,下垂而成"假枯心"。秧苗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部分分蘖发病显症后,同株的主茎和其余分蘖皆显症。病株的病原物均不侵染同穴健株。每个病穴有单根或数根病株,但病穴常分散,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5,(9)
<正>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引发的一种病毒病,农民俗称为水稻的"癌症",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治愈。该病近几年在辽南地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应引起重视。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危害水稻感染条纹叶枯病后7~10天显症,不同时期的发病症状有所差异。在水稻苗期至分蘖期,该病表现为水稻心叶出现黄白条纹,条纹间为绿色;其次表现为为假枯心病,心叶卷曲,很像螟虫为害所致,但无虫孔;还有一种表现为黄化型枯死,多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造成的东亚温带地区一种最为严重的水稻病毒病,其发病症状为病株矮缩、分蘖减少,一般先从心叶及第一叶片基部出现褪绿黄斑,逐渐向上扩展,有时连成不规则的黄色条纹,使叶片质薄且弱.心叶常扭曲成纸捻状或枯死,造成"假枯心",老叶不表现症状.发病早的病株多提前枯死,后期发病的病穗常紧包于叶鞘不易抽出,也不结实,似"枯孕穗",对产量影响很大.本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灰飞虱越冬成虫带毒率高,加上感病品种的连续种植,造成近年来条纹叶枯病大发生,且持续流行时间长、发生范围广,已经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我们在以虫治病的原则下,采用推广抗病品种、浸种处理及大田前期防治等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口传病毒诱发的病毒病。一般夏插后大田分蘖初期始见病,分蘖末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发病植株症状:叶片条形失绿,心叶捻曲下垂呈纸捻状,似螟虫危害的枯心,但剥查后无虫道。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品种应用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威胁,连续几年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在8.2%左右,重发田病穴率高达70%,产量损失达10%~50%不等。  相似文献   

12.
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发病后,心叶发黄、卷曲,至分蘖末期死亡,或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条纹叶枯病是全株性病害,主茎发病后,其生长出来的分蘖同样发病,发病高峰在分蘖期,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目前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及传毒媒介,总结了该病田间发病规律,分析影响病情因素,提出防治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配套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水稻栽培为塑盘旱育抛秧,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发病较轻,但自1999年后危害迅速上升,2001年全县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29.3%,2002年占45.3%,故近两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1995年以来,该病先后在我省武进、姜堰等地大面积发生,1998年病区扩大到淮安、宿迁等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洪泽、楚州区的田块发生率达85%以上、受害田病株率达10~30%,严重的达50%以上,造成水稻减产5~40%.  相似文献   

16.
灰飞虱几个传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吸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的无毒灰飞虱(不带RSV的灰飞虱)经过4h吸食即可使35%的水稻发病;经吸食48h的吸食,即能使50%的水稻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发病植株的百分率不再增长。吸食48h条纹叶枯病的病株的灰飞虱在健康秧苗上吸食4h后,可使40%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病株率不再增长。不同温度对长翅型和短翅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25℃时产卵量最高,相同温度下产卵量以短翅型的高于长翅型。  相似文献   

17.
三星镇地处崇明岛西北部,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1万亩,实行稻麦二熟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在20世纪70、80年代曾有发生,后来几乎绝迹。进入21世纪后,水稻条纹叶枯病又开始露头,2004年明显上升,全镇发病面积达2000亩,绝大部分田块病株率均在0.5%左右,虽尚未造成经济损失,但仍有个别田块病株率超过20%,发病中心病株率达40%,导致明显减产。到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急剧上升,危害也明显加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浙地区和上海部分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态势,局部已发病成灾,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浦东新区2004年仅在机场镇发现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40亩,到2005年全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到1906亩,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有310亩,部分田块病株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1症状表现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稻株感病后,最先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向上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黄绿相间的条纹,再后逐渐变柔软、细长,下垂而成假枯心,农民俗称"抽筋",而部分老叶仍保持正常绿色,不显病症,植株明显矮化。病株一般不能正常抽穗  相似文献   

20.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1):34-3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病害一旦发病显症,几乎没有补救措施,常导致植株死亡。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病曾在江苏省苏南地区流行。本世纪初以来,该病在江苏省发生不断加重,尤其是2004~2008年全省持续大流行,成为新世纪江苏省水稻上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