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奉贤区乡镇耕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奉贤区94%以上乡镇耕地环境质量达到1级和2级标准,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镉超标,少数地区农田灌溉水砷超标,灌溉水质量总体趋势和土壤类同,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和县耕地土壤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硼处于缺乏水平,微酸性土壤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壤的保肥供肥性总体较差,耕地总体质量中等,以中产耕地占多数.并提出相应的耕地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实施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藏粮于地”,以平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耕地地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平阳县耕地地力总体上处于中高水平,质量较好。近30 a来,有机质和速效磷都呈增加趋势,但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速效钾有所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较薄和排水不畅或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该县地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进一步采取分区耕地整治等措施,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管理与服务体系,从科技、工程、资金配套等方面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ArcGIS工具,从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排水条件、坡度、灌溉保证率8个方面入手,通过对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从国家自然等别更新、国家利用等别更新、国家经济等别更新3个方面对游仙区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上一年,2014年游仙区耕地虽减少111.79 hm~2,但耕地等别总体等别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后期可通过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和耕作制度的改进,提高耕地级别。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地形、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上,设立长期定位观测点,通过室内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安庆市耕地质量总体处在动态平衡之中,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基本持平,全氮明显上升,有效磷处上升趋势,速效钾显著下降。加快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确保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城港市防城区198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98年配方施肥养分测定和2007年国家立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分析,及对20多年来施肥量的比较,研究肥料施用和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较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必须重视用地养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7.
测土配方施肥对耕地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江都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江都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微量元素水平总体处于偏低到缺乏。  相似文献   

8.
闽侯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进行闽侯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高,清洁和尚清洁的耕地占全县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98.98%,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的仅占1.02%。环境质量处于清洁水平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泥田、灰泥田、青泥田、黄泥砂田和红泥土等土属,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泥田等土属。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侯县耕地土壤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借助GPS、GIS技术进行荔城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荔城区耕地土壤总体环境质量较高,但局部耕地污染较严重。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以上的耕地占85.71%,轻、中和重度污染耕地分别占13.26%、0.13%和0.89%,平原区耕地土壤受污染面积比例较高。全区受污染的耕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水田,占污染耕地总面积的78.72%;环境质量处于清洁水平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灰埭田、黄泥砂田、赤砂土、灰泥田和红泥土,而灰埭田、咸砂泥土和赤砂土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彭州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婷  张世熔  林海川  王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01-1704,1712
根据2000~2006年彭州市耕地统计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和GIS方法研究了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彭州市耕地以灌溉水田及旱地为主,且受地形地貌和区域条件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6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基本持平,但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耕地土壤中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升高,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在普遍升高,且土壤中氮、磷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有机污染物质,因而,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彭州市耕地的整体质量是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石林县耕地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耕地面积4476.33hm2,年均减少耕地447.63hm2,人均减少耕地0.047hm2。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依次下降。耕地生产力主要为中低产水平。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无可法替代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方法,对枣强县2013至2016年四期耕地等别及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平均自然等、平均利用等和平均经济等分别由7.93、6.81和8.52等上升为7.89、6.78和8.49等,耕地平均等别提升;新增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减少耕地逐渐向中低等别耕地过渡。  相似文献   

13.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202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规划,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土地整治使得未利用地的利用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从而评价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质量。[方法]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地区190.500 5 hm2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新增耕地省级自然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为7等、省级经济等为6等;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2等、利用等为12级、国家级经济等为11级。[结论]经过对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实现了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以湘乡市2014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及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为基础,在Arc GIS10.2操作平台上基于增量包法提取质量突变耕地,并对突变耕地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形成2014年度湘乡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针对变化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湘乡市耕地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明乐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90-193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是合理利用与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基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规范(试用稿)》中推荐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与修正法进行了广东省吴川市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结果表明:吴川市耕地质量等别为中等和低等,产能等别为4~10等;耕地质量等别与农用地分等结果中的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与国家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一致趋势,等别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6和r=0.320,P<0.001,n=13 094);以蚯蚓数量为依据的生物特性系数修正是导致耕地质量等别整体低于国家自然等的主要原因。经验证,相对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本研究构建的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明显地体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耕地质量和产能方面的功效,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在新增耕地、旱田改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土地整治项目中广泛涉及,如何整理出一套能够真实的反应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是农用地质量分等法,随着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的实施,产生了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与土地整治工程措施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