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中,通过添加石油降解菌(群)、氧化剂、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措施来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用量逐年增长,石油污染土壤的现象日趋严重。利用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成本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阐述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修复技术,并对现阶段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是现代新型的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在解决石油污染土壤问题中引进微生物修复技术。总结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类型;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微生物种类、复合菌群及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石油高效降解菌;影响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效率的多种因素,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原理、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修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和石油污染物对该地区土壤、水、空气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点分析,最后结合"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微生物修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是一类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在当前最具应用前景.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评述,并针对该方法的局限性对其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石油在开采、运输和炼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常会有泄露或排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石油烃在表层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土壤通透性能变差,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综述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植物以及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实例,并对今后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油废水和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一些区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经济而无二次污染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其实质是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定向调控,充分发挥功能微生物的石油污染治理作用,强化对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转化,从而达到石油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概述了当前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其现状,介绍了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范围。同时指出在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方法与生物修复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浅谈滨海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绿化常用技术,提出了盐碱地进行大面积绿化应采用以生物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新方法。并以塘沽滨海森林公园的建设为例详细阐述适合于滨海盐碱地绿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生物学特性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侵蚀环境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微生物量与其相互关系及呼吸强度等土壤生物学性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演替中,土壤生物学性能在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基本恢复,土壤微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随演替进展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强度也随演替进展而呈对数函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无径流和淋溶条件下钾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在无钾的径流和淋溶损失情况下,连续3年种植玉米,测定出广西10种土壤的钾肥利用率为79.0%~93.8%,平均为87.5%,研究结果表明,钾肥利用率与作物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供钾量的估算方法对钾肥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土壤供钾量应依据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供钾水平的改变及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来估算才符合实际情况,钾肥利用率的计算也应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艳霞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10-10411,10421
[目的]为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恢复。[方法]对昆明市东郊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的各肥力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填埋场周边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呈强酸性或极强酸性,缺乏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钾素含量相对丰富。[结论]生态恢复时,应多施有机肥和化学氮、磷肥,适当补充钾肥。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除弃耕地表积盐以及以生物适应环境的新思维等全面生态重建的内部水土开发体系,辅以适宜盐渍化地的耕作、栽培措施,已经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控制,弃耕地已大量收复。对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收复(生态重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土壤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危害,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叙述了当今对土壤农药污染进行修复的方法,并对其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远盲蚓和壮伟环毛蚓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生物学综合性状(P<0.05);且皮质远盲蚓对菜园土生物质量的优化作用高于壮伟环毛蚓。【结论】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其能够作为有效生物资源应用于可持续土壤管理体系。但是,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与蚯蚓自身生态类型和土壤特征密切相关。在未来工作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进行蚓种筛选和适宜有机物添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绿磺隆结合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磺隆结合残留的分析方法、结合残留对作物的影响、土壤中绿磺隆的微生物修复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沙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当地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5在毛乌素沙地,选择海拔、坡向、坡度相近的30年踏郎、30年花棒、30年花棒×踏郎、40年樟子松、15年河北杨、20年杏树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流沙地为对照,对7块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评价样地之间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花棒×踏郎0~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生物学指标均高于纯林;河北杨0~5 cm土层土壤细菌数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樟子松;杏树0~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低于其他林地;与流沙相比,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学特性各指标以0~5 cm土层增幅最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可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酶活性可用来判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沙区应营造多样性丰富的固氮混交林,减少纯林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