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然植物色素(natural plant pigment)是天然色素(包括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的主要部分,作为食品添加剂和染色剂有着悠久的历史。于公元六世纪,我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已记载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的方法及其应用,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植物色素的应用一直局于主导地位。1856年英国人W.H.Perkis从煤焦油合成了第一个有机色素苯胺紫,此后合成色素逐步在工业化的食品、制药及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比例上升,并且由于其低成本、高稳定性和色彩的亮丽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合成色素主导了色素市场一个半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的深入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多为焦油类物质,化学结构含有苯环或萘环,确认了部分合成色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癌及其他毒副作用,使合成色素的应用种类迅速下降,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2.
多种植物色素酸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月季花等多种植物花瓣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在酸、碱溶液中的性质作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植物色素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出现了颜色的改变,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色素植物和植物色素的概念、色素植物的类型、色素植物中含植物色素的部位以及植物色素的类型和应用方式。通过比较植物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特性,提出了植物色素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期为植物色素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廉波  王婉婷  秦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40-17541
[目的]研究东北家玫瑰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应用条件,为其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以东北家玫瑰花花瓣为原料,用酸性(柠檬酸)食用乙醇提取红色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东北家玫瑰红色素的应用范围。[结果]该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自然光照射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变化。对常用食品添加剂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碱性和温度超过80℃的条件下红色素发生变化,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结论]东北家玫瑰花红色素是一种价廉易得、安全可靠、天然绿色、使用方便放心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5.
花生红衣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中的红衣色素是一种可食用的天然色素,除具有一定的药理保健作用外,其还以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色调自然等优点而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因此研究花生红衣色素的提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花生红衣在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次数等条件下分别进行色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花生红衣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天然植物色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色素因其无毒无害的特性逐渐被诸多领域所应用。为进一步推进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该文对天然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化妆品研发以及染发剂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加以详细阐述,比较天然植物色素与合成色素的差别,并对未来的色素生产市场的展望,以期使天然色素的应用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粱红色素的主要成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高粱颖壳中提取的红色素(简称高粱红色素)是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属于类黄酮系化合物,含有多种成分。此种色素资源丰富,提取工艺简单,是高粱壳变废为宝的好途径。但就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高粱红色素尚未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对其主要成分及结构研  相似文献   

8.
天然色素稳定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一种天然产物作为天然色素的稳定剂,可使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褪色、变色现象很小,这地天然色素的应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柳滢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54-4855
[目的]对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并进行实际应用.[方法]在浸提前,采用冻融-研磨法破碎细胞,并将改进工艺与原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新改进的工艺对玫瑰花色素的提取量比原工艺提高24.50%,且新工艺简单实用;玫瑰花红色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将自制的玫瑰花红色素加入白酒、白醋及饮料中制备出特色玫瑰花系列产品,产品性质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天然玫瑰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黑枸杞花青素含量超过了绝大数其他含花青素的植物。本文介绍了黑枸杞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生理活性,以期为黑枸杞的食品开发以及药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加仑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加仑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不同的金属离子及介质pH值对吸光度的影响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热等较为稳定,对氧化还原剂稳定,可以在pH2~10的介质中使用,性质优良,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速生树种杨树花中提取的食用天然色素。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该色素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以及蓄积试验对该色素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表明,该提取色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花青素,使用该天然色素具有成本低、可利用价值高,安全、无毒等特点,是食用天然色素中又一优良新产品。  相似文献   

13.
分离了一株在PDA上强烈产生红色素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内生菌, ITS-nrDNA序列分析及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其产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在513 nm处有强吸收峰,该色素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至23 d色素达到最大的浓度2.73 mg·mL-1,随后浓度逐渐下降。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浓度逐步增大对色素有减色反应,色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红色加深,紫外光下长时间放置无大变化,但在紫外光照射3 h时色素达到最大色度,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金属离子Ca2+、Fe2+、Cu2+和Zn2+对色素影响较大,能改变色素颜色。该色素浓度为2.11 mg·mL-1时,对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syringa pv. actinidia拮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辣椒色素及不同色素浓度对百菌清于水溶液中的光解。结果表明,百菌清在水中的光解速率为辣椒黄色素>辣椒红色素;随色素浓度的增加,在100 mg·L-1的辣椒色素水溶液中,辣椒黄素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而在50 mg·L-1的辣椒红色素溶液中,辣椒红色素有显著的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牵牛花色素色的超声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牵牛花色素的超声提取法以及温度、酸碱度和金属离子对牵牛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牵牛花超声提取条件。为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花黄色素的提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95%或100%乙醇提取蒲公英花瓣中的黄色素。该色素对pH,热和散射光稳定,受仪器中有关物质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天然胭脂萝卜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笔者以新鲜胭脂萝卜(Raphnussativuscv.)肉质根为原料,提取胭脂萝卜红色素,选择常用的5种稳定剂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出最佳的稳定剂及其用量。研究结果发现0.03%维生素C、0.03%谷氨酸、0.03%柠檬酸能明显地延缓其颜色变化,0.03%维生素C 0.03%柠檬酸的组合对该色素的稳定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确定维生素C和柠檬酸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04%和0.08%。  相似文献   

18.
红心萝卜色素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红心萝卜品系主要部位的色素含量、积累量分析表明,红心萝卜色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非均一性和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肉质根是色素积累的主要部位,其皮在植株各个部位中色素含量最高,与肉同为积累色素的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质体色素与其降解产物关系。结果表明,T1t2处理可有效提高烤烟中上部叶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也可降低叶绿素含量,使总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保持适宜的比例;在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总量方面,中部叶T1t2处理三者含量均最高;上部叶T2t2处理新植二烯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二者含量最高,T1t2次之,T1t2处理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质体色素与其降解产物的相关分析表明,烤后样品中叶绿素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烤烟中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总量相对较高,烤烟品质较好。因此,T1t2处理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影响最大,尤其是中部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热处理温度、酸碱度和几种金属高于对桅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会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均较稳定,但强酸性会使其褪色.铁离子和锡离子可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而铜离子和铝离子对其色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