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南丹县粮食生产能力的调查,发现南丹县耕地数量与质量逐年降低、耕地环境不断恶化、粮食自给能力受到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一些合理的保护当地耕地的对策,以提高南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除了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外,加强高产稳产土壤的培育,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高产土壤的培育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20,(1):91-93
为提高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基于粮油专家团队对临安区粮食生产进行的相关调研,分析了该区粮食生产现状和特点、粮食生产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合理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础条件、加强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平昌县耕地地力现状、对策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在我国农村一直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制约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环境保护。摸清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肥力状况、土壤退化状况、地力状况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再次成为国人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遏制粮食下滑,确保粮食安全.关键在于保护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方法、途径众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耕地减少,肥力减弱,则是这些年来粮食发展不甚乐观的根本所在: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评价、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概念、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与评价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土地评价和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特点和不足,以期为深化应用土地评价成果,丰富粮食安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用于粮食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文章采用1983-2010年的数据,运用比较法和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57%的速度增长,是粮食增速的3.52倍;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的化肥投入边际效用以年均1.58%的速度降低;粮食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加0.32个百分点,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增加1.74个百分点。最后,针对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粮食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及2个虚拟变量(D1、D2)为解释变量。经过多元回归,获得了拟合度较好的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其预测产量历年平均相对误差为3.02%,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从分析结果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用量和农业劳动力,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尚处在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过渡时期,适度增加化肥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及氮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中冬麦区3个代表性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以33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构建的土壤肥力水平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品种有20世纪80年代品种小偃6号、90年代末品种小偃22和近年品种西农979。长期施肥包括6个处理:不同水平的氮磷化肥配施(N1P1和N2P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1N1P1、M1N2P2、M2N1P1和M2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在各个肥力水平土壤上,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均随小麦品种更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在高肥力土壤上更为明显。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其中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151.0%—610.5%),其次为小偃22(127.9%—349.7%),小偃6号增幅最低(148.1%—341.8%)。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低肥力条件下,小偃6号籽粒产量高于西农979,高肥力条件下则相反。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随品种演替有降低的趋势,但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各品种小麦的氮肥生理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陕西关中小麦品种演替在高肥力以及养分投入充足时不仅表现出单产不断提高,而且氮效率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品种更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土壤肥力,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雯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3-20585
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在综合比较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山东省粮食生产总体来说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山东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及粮食单产在全国所占比重,说明了山东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水土资源状况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总结出山东省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紧张,水质污染较严重;耕地面积大且整体质量较好的特点。同时也分析了水土资源在空间上的配合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山东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建议,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加强耕地资源监管,综合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加强水土资源污染治理与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居民口粮消费逐渐下降,饲料粮占粮食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居民对肉类消费稳定增长,特别是牛羊肉、禽肉和奶制品消费增长较快。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要求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紫花苜蓿作为优良的豆科牧草,不仅是畜牧业的发展保障,还可以起到肥土丰田的作用,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食物安全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将紫花苜蓿纳入到现行的轮作系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粮食安全的观念、制度与技术创新思路。在粮食安全观念创新上,要树立“大粮食”观念,逐步实现粮食的数量安全、经济安全和营养安全三级目标,确保粮食增产与增收同步,并重点保障口粮安全,开放非口粮市场。在粮食安全的制度创新上,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强化耕地评审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粮食市场购销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粮食产购中的调控与管理力度。在粮食安全的技术创新上,着重调整粮食产销的区域布局,推行多熟超高产生产技术,构建“大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大量排放,导致农业水土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本文就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5种解磷溶磷菌肥在冀西山区旱地玉米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冀西山区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易形成难溶性磷的特点,以不施用菌肥为CK,以5种不同的解磷溶磷菌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用不同菌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全磷含量、籽粒全磷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菌肥对玉米苗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对大喇叭口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变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所有施用菌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CK,其中处理Ⅳ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本研究条件下,施用不同菌肥对植株和籽粒的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参试菌肥均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除处理Ⅴ外,其他菌肥处理的产量均〉9000 kg/hm2,增产幅度(15.6%~24.2%)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避免农民盲目施肥,提高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粮食供需环境剧变及国内耕地非农化压力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健康状态下耕地的粮食产能是全社会的重中之重。但是现有的耕地质量认知仍偏重于“自然环境本底”与“投入-产出”作用的耦合效应,缺乏从健康视角对耕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的多维度考量。以广州市从化区为研究区,在大量样本采样检测和实地调研测产的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了健康视角下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受地理环境健康背景、土壤健康状况和农田健康人工环境3个健康维度协同影响,三者贡献力分别为2.702、2.025和1.200,13个影响因素贡献力(q值)介于0.012~0.865之间,36个影响因子贡献力介于0.004~0.537之间。健康视角下我国南亚热带水田粮食产能关键限制因子主要为农田水文条件、土壤物理与微量元素健康状况、土壤侵蚀状况、生产保障措施和人为管理强度中的7个因子,其贡献力介于0.299~0.537之间,贡献力大小依次为:表土质地 > 平均水位变化 > 农作活动频率 > 土壤侵蚀程度 > 灌溉保障能力 > 有效硅含量 > 灌溉方法。受现代农业种植策略影响,我国南亚热带水田中土壤肥力、酸碱度和生物健康水平普遍较高,但土壤有效硅含量严重不足,基于灌溉保障和灌溉方法的农田精准水环境管理措施也亟需重视。可见,农田粮食产能的“木桶效应”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导致粮食产能的不稳定性与空间差异性,建议高度重视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微量元素健康状况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环境的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