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瓜起源于美洲大陆,包括2个起源中心地带,一个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其种类包括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黑籽南瓜等;另一个是南美洲,为印度南瓜的起源地。南瓜起源的多样性和长期自然进化及人工选择,形成了南瓜种群、地理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南瓜具有良好的栽培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近年来市场上南瓜畅销,南瓜常常开花多结瓜少,造成南瓜开花多结瓜少的原因,有光照不足、氮肥过量、授粉不良等诸多因素。根据南瓜生物学特征和植物学特征,种植时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南瓜属三个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瓜属三个栽培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的41个品种的子叶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产生了10条酶带;其中,中国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大,印度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小。聚类之后发现: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关系较远.但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品种聚在各自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依据不同科属作物生态生理功能差异,检验了环境友好型跨年度瓜菜(辣椒、南瓜和芥菜)—香蕉轮作+花生间作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年度轮作间作显著地提升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群落,降低了真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所有香蕉+花生间作系统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花生覆盖地表保持水分和抑制杂草是间作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因素。还田秸秆助长微生物。辣椒还田生物量高于南瓜和芥菜。因而,辣椒—香蕉+花生不同科属作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5个不同品种南瓜内生细菌多样性特征并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分析,为挖掘和利用南瓜内生细菌功能菌株及开拓南瓜辅助育种新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采集5个不同品种南瓜茎部,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南瓜茎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内生细菌门、属分类水平的群落结构组成,以及不同品种南瓜茎内生细菌优势菌群占比。【结果】不同品种南瓜茎部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5个品种南瓜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由18个门,30个纲,101个目,199个科,362个属,567个种和863个OTU组成,但不同品种南瓜茎中的内生细菌分类阶层总数存在差异。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是不同品种南瓜茎部的主要优势细菌门类,不同南瓜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但丰度占比不同;属分类水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剑菌属(Ensifer)、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细菌是不同品种南瓜茎部的主要优势细菌属,优势内生细菌属组成及其丰度随南瓜品种的不同呈现明显差异。杂交品种与父母本品种的门、属分类水平优势内生菌组成及占比均基本相同。PICRUSt分析显示,不同品种南瓜茎部内生细菌主要涉及6个生物代谢通路及46个子功能。不同品种南瓜茎部内生细菌基因二级功能层预测基因种类基本无差异,但基因拷贝数却随着品种不同而异。环境条件是影响南瓜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品质南瓜植株具有相异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品质优良南瓜品种具有富集内生细菌的趋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剑菌属(Ensifer)、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等13个菌属是5个不同品种南瓜茎部的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而糖霉菌属(Glycomyces)、Candidatus_Rubidus属和Actinokineospora属细菌是品质最优品种——‘桂丰7号’香芋南瓜茎部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同时,‘桂丰7号’香芋南瓜茎部内生细菌基因功能中,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37个二级功能层预测基因拷贝数在5个南瓜品种中数量最多。【结论】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和更为丰富的二级功能预测基因拷贝数均是‘桂丰7号’香芋南瓜品质优于其余4个品种南瓜的重要原因,糖霉菌属(Glycomyces)、Candidatus_Rubidus属和Actinokineospora属细菌有望作为提高南瓜品质的备选功能内生细菌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份籽用南瓜材料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9.85%~206.82%,平均变异系数为45.85%.在主蔓刺毛、主蔓色、叶裂程度、白斑有无、雌首花天数、瓜梗长、瓜瘤有无、瓜面蜡粉、瓜横切面形状9个性状上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超过50%;2、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8份籽用南瓜材料分属于3个南瓜栽培种,分别是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在亲缘关系上,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近,与印度南瓜远,与传统观点相一致;3、主成分因子分析分别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个方面说明了耔用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的贡献率达到50.98%,确定了叶色、叶形、白斑有无、花萼形状、花蕾形状、雌首花日期、主蔓色、主蔓刺毛、瓜梗质地、瓜梗基部膨大形状、瓜溜有无、瓜面蜡粉、瓜面特征、瓜横切面形状、种子周缘、种喙特征16个质量性状是区别不同籽用南瓜栽培种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6.
37份南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收集的国内外37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10.35%~69.44%),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多样性。其中突出的是叶形、瓜形、瓜形指数、商品瓜横切面形状、老瓜肉色、种皮色、商品瓜横径等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瓜形(69.44%)。此外,南瓜种质资源的其它一些性状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南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26份南瓜核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2对能明显扩增出稳定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检测出9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1~12个,平均为4. 5个; SSR标记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 148~0. 840,平均为0. 460。26份材料可以分为2个类群,与可追溯的系谱信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价国内肉用老南瓜品种,对参展的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的始花期、第一坐瓜节位、果长、把长、茎粗、节间长、最大叶纵横经、单果重、果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在把长、单果重、果长和肉厚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在始花期性状上变异幅度较小;各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41个肉用老南瓜可以分为3组,其中第1组在多个性状上优于第2和3组群,但各组间及组内品种间的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老南瓜育种的优良性状选择和亲本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6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瓜类蔬菜为试验材料,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条件,用RAPD技术分析不同瓜类蔬菜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改良SDS法和改良CTAB法均能成功提取DNA,后者提取的DNA产量高,纯度较好,适合遗传多样性研究。用60条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有8条引物扩增条带清晰,呈现多态性,共扩增出94个条带,大小为200~3 000 bp。RAPD104软件显示:苦瓜与丝瓜、黄瓜、茭瓜、南瓜和佛手瓜的成对遗传距离指数分别为0.4393,0.4583,0.6000,0.5735,0.7306。NTSYS-PC程序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同属的南瓜和茭瓜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苦瓜与丝瓜;苦瓜与黄瓜亲缘关系较近,与南瓜和茭瓜较远,与佛手瓜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0.
以主要来源于浙江省的4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26对南瓜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1份种质被分为4类,2类为白籽南瓜(各1份),1类中国南瓜(35份),1类印度南瓜(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5~0.96,平均为0.79。其中,中国南瓜类群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86,印度南瓜类群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67,这2个类群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4。所收集的浙江省种质资源除其中2份外,均被分类为中国南瓜,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中国南瓜的亲缘关系较印度南瓜近,种内亲缘关系较种间近。研究结果对浙江省南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氮、硼、锰和锌的含量,降低钾、钙、镁、铜和铁的含量;钾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钾和叶球中所有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氮、钙、镁的含量;氮钾配施可减轻氮肥对钾吸收以及钾肥对镁吸收的降低作用,但对叶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氮钾肥料单施的效应和氮钾交互作用.氮肥和钾肥提高结球甘蓝养分元素的吸收数量,促进边叶钙和镁向叶球转移.氮肥和钾肥可以明显降低边叶养分元素的比例,而提高叶球中的比例,这对叶球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对于我国具有战略意义。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从棉花的内部生理过程、外部形态结构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动态交互出发,实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的动态描述和精确模拟,为棉田生产管理措施的优化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便利。本文在综合介绍棉花生理生态过程模型、棉花形态结构模型和棉花功能-结构模型的技术原理、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棉花生长发育模型在我国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灌溉优化、施肥决策、病虫害管理及棉花生产区域系统评估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根据我国棉花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从模型的本地化研究、尺度提升及其推广示范方面为我国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is review provides a summary of botanicals and plant strengtheners that have potential uses for disease and pest management in potato and tomato cultivation in African. We discuss their possible use to prevent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which infest potato and tomato, such as early and late blight, bacterial wilt, potato tuber moth, and tomato leafminer. There are several examples of the successful uses of botanicals for pathogen and pest control relevant for different African climatic conditions;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vitro and often lack field verification. Plant strengtheners(substances that induce and improve crop resistance, yield, and quality) are little studied and used in Africa in comparison to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possible benefits of using botanicals and plant strengtheners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are discussed here in relation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ir modes of action and accessibility to farmers.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composition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extract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uncertainties regarding stability and formulation, lack of legislation and limited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hamper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s and plant strengtheners for use in sustainable Africa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楚雄武定烟叶产质量,探索不同类型的生物有机类肥料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在楚雄州武定县通过同田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研究腐植酸有机肥、功能微生物菌剂以及生物有机肥等不同种类生物有机类肥料对‘云烟87’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A、生物有机肥B的处理烟株提前2~3天进入旺长期,促进烟株早生快发;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有机肥、生物有机肥A烟株封顶后株高分别提高3.57%、12.37%,单株叶片提高-7.73%、5.83%,中部最大叶面积提高-10.24%、21.46%;施用腐植酸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A产量分别提高12.50%、2.28%、14.82%,产值提高0.16%、-4.02%、30.13%,均价提高-10.96%、-6.13%、13.3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植烟土壤营养成分及土壤酸碱度,使其更利于烟株早生快发,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改善烟叶品质,增强烟叶化学协调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Zn含量高于1.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Zn肥,小麦和玉米增产效果不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植株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土施Zn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籽粒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氮磷钾配施锌肥小麦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25.0%和25.7%,玉米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12.0%和13.0%。  相似文献   

17.
高粱作为中国主要的酿造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病,且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栽种地区更易发生和流行,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引起产量的大幅下降和籽粒品质的劣变。多年来,高粱病理学家和育种家对高粱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分离、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寄主抗性利用和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为炭疽病的生化防控以及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展高粱炭疽病研究,发掘更丰富多样的优异抗性种质资源,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可以满足中国高粱产业对天然有机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还可以推动高粱生产向高产优质转变。对高粱炭疽病的分布和发病症状、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流行原因、抗性资源鉴定和高粱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高粱与炭疽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高粱炭疽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筛选不同养分的高效利用型砧木,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的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为葡萄生产中的砧木选择和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组合的苗木在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种子发育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采收期和落叶期7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整株取样,测定植株氮、磷、钾、钙、镁矿质元素含量,计算各组合单株元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不同砧穗组合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87-1/34EM组合的氮、磷、钾、钙、镁累积量最高。以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为指标,评价养分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87-1/420A组合氮和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87-1/贝达和87-1/101-14组合磷和钙的干物质生产效率较高,而镁的干物质生产效率中则以87-1/5BB组合表现较好;钾果实生产效率以‘1103P’砧木表现最好,‘101-14’砧木氮、磷、钙和镁的果实生产效率最高。收获指数体现了果实中养分的吸收分配情况,不同砧木处理下,‘贝达’砧木磷和钾的收获指数最高,氮、钙和镁的收获指数分别以‘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表现最高。【结论】本研究中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情况差异显著,吸收能力与利用效率之间表现不一致。‘贝达’和‘101-14’砧木对磷和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1103P’砧木钾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较高;氮和镁的生物利用效率分别以‘420A’和‘5BB’砧木表现最好,而经济利用效率则以‘101-14’砧木表现最好。另外,‘贝达’砧木促进了磷和钾向果实的分配,‘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分别促进了氮、钙和镁向果实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适宜的畜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 340万t,增长0.8%,生猪存栏量68 861万头,增长0.5%,我国是传统的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福利化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拥有了高产品种猪和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之后,猪舍内小气候环境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就开始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通过在畜舍中模拟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家畜的生理变化规律,制定猪适宜环境参数并应用于生产管理,以较好的环境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益。近年来,欧美国家更加关注饲养环境对畜禽精准饲养和动物福利与健康的影响。美国NRC(2012)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为变量的代谢能摄入量动态模型,实现营养供给的动态预测。我国生态气候复杂,生产要素的集成缺乏统一的环境基础,当猪舍环境较差时,会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并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文章以我国现有的猪舍内环境参数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与试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猪舍内环境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饲养密度等适宜参数的异同;畜舍中温度主要影响猪的采食量进而对其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猪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猪增加的采食量,更多的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能量利用率因而较低;畜舍中的湿度往往是伴随着舍内温度产生的协同效应;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诱发疾病以及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猪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规模化猪场发展的前提下,群居会给猪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因饲养密度增加导致的应激,会破坏猪的生理机能、行为习惯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0~8周龄肉仔鸡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的生长曲线及0~3、4~6和7~8周龄3个阶段每日摄入不同水平的能量及蛋白对其体蛋白、体脂肪沉积的影响,旨在确定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动态的沉积规律及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及体脂肪的效率。试验1,包括3个饲养试验分别选取体重相近的0、21和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24只,按性别及日粮随机分为18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0%、70%和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质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质量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9种日粮;试验2,选取体重相近的0日龄AA肉仔鸡144只,按性别不同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以测定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结果显示:1)Gompertz方程能很好的拟合不同性别肉仔鸡蛋白和脂肪的生长,不同性别间蛋白和脂肪极限重量、羽毛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而胴体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2)在0~3、4~6和7~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