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淀粉颗粒的结晶度进行了研究。只有在玻璃态情况下,淀粉的无定型区域才产生X-射线衍射图样,衍射峰的强度、面积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淀粉的含水量。玉米淀粉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微晶区域和无定型区域。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结晶度从小到大,并达到一个平衡值(约45%)。室温下,当水分含量处于低水平时(小于11.25%),玉米淀粉颗粒中的无定型区域处于玻璃态,衍射图形显示的是微晶区域和无定型区域两部分的衍射图形的综合。当水分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时(大于18.55%),淀粉颗粒中的无定型区域处于橡胶态,其X-射线衍射图形仅由微晶区域形成。在较低水分含量时(小于18.55%),由于塑化作用的影响,增大含水量会导致更多的微晶的形成。当水分含量超过18.55%之后,再增大水分,就会导致微晶片层和剩余的无定型片层的同时分解。  相似文献   

2.
板栗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镇安县的大红栗为原料 ,对板栗淀粉的颗粒性质和淀粉糊粘度性质进行了测定 ,并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粒的颗粒形状多样 ,大小为 1~ 2 0 μm,偏光十字位于淀粉粒中央 ,板栗淀粉的结晶结构属于 C型 ;板栗淀粉糊是假塑性流体。温度对板栗淀粉糊流变性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剪切应力下降。蔗糖、食盐及明矾的存在使淀粉糊的黏度曲线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板栗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栗淀粉组成、颗粒性质、淀粉糊的理化性质、板栗淀粉水解工艺等作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板栗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栗淀粉提取工艺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板栗淀粉提取率,以丹东产板栗为材料,研究板栗淀粉提取过程中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研磨时间4个重要工艺参数对板栗提取率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对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亚硫酸浓度>研磨时间,最佳组合为亚硫酸浓度0.26%,浸泡时间27~28h,研磨时间7~8min。  相似文献   

5.
板栗淀粉糊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 ,在同一温度条件下 ,淀粉糊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剪切速度下 ,剪切应力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板栗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优于木薯淀粉糊 ,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催化剂(硫酸铜、硫酸亚铁)对氧化淀粉羧基质量分数及结构方面的影响,采用淀粉糊滴定法测定了两种氧化淀粉的羧基质量分数,并比较了其X射线衍射图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结果为:硫酸铜氧化淀粉的羧基质量分数为0.048%,结晶度为33.76%;硫酸亚铁氧化淀粉的羧基质量分数为0.001 7%,结晶度为34.12%。试验表明:硫酸铜对双氧水的催化效果缘于硫酸亚铁;双氧水不能打破淀粉结晶结构,氧化反应主要是在非结晶区进行。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信阳产茅栗(Castanea sequiniiDode)、油栗(Castanea mollissinaBL.)、嫁接栗(EngraftedCastanea mollissimasp.)3个品种的板栗坚果为材料,分别对其进行5种不同条件的微波处理,并对其贮藏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板栗的腐烂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虫蛀率普遍下降,栗果水分含量普遍降低,而对板栗果仁蛋白质、还原糖、粗脂肪、灰分含量的影响不大.在微波处理功率240 W、处理时间40 s的组合条件下,对板栗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微波对大米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 450 MHz微波处理大米淀粉,观察微波对大米淀粉颗粒微观结构、分子质量分布、润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可导致淀粉物化特性发生变化,且淀粉的微波效应与微波强度有关;微波处理后淀粉颗粒破裂,淀粉分子链断裂,支链淀粉和中间级分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上升,淀粉的润胀性和溶解率下降,消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板栗淀粉提取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护色时间、干燥时间与粉碎次数对板栗出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色时间对板栗出粉率影响显著,最佳护色时间为9min,此时出粉率可达33.7%;而干燥时间和粉碎次数对板栗出粉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板栗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爱尔兰Megazyme公司提供的K-RSTAR试剂盒方法为基础,对原方法中一些可变条件进行优化,包括去除可消化淀粉阶段的酶液pH、水浴时间和溶解抗性淀粉阶段的葡萄糖淀粉酶的作用时间、作用温度、添加量等。【结果】结果表明去除可消化淀粉阶段的酶液pH为6.0,水浴时间为12h,葡萄糖淀粉酶的作用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50℃,添加量为0.2mL。最终确定了适合板栗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淀粉种类及其组成对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淀粉物料的一些物理及流变特性,研究了淀粉种类及化学组成对微波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米、马铃薯淀粉及含支链淀粉较多的淀粉物料能很好地经微波膨化,这些产品的膨化率较大,并且产品的质构等质量比其它淀粉物料好。  相似文献   

14.
双酶法水解板栗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板栗中的淀粉能被人体更有效利用,减少板栗饮料生产中的分层和沉淀现象。采用双酶法(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对板栗浆液中的淀粉进行水解。以淀粉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终确定了制取板栗淀粉水解液的糊化、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加酶量8U/g、95℃、pH6.0、时间60min以及加酶量80U/g、60℃、pH4.0、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板栗品种的筛选、资源利用以及加工特性的改良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燕山红栗’为试验试材,通过碘染法、切片法和淀粉粒提取法,及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分析坚果不同发育时期淀粉颗粒变化。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偏光特性;X射线衍射法分析淀粉颗粒晶型;扫描电镜观察淀粉颗粒表面形态。【结果】淀粉颗粒几乎占据板栗子叶细胞的所有空间,淀粉颗粒粒度分布不均匀,大小淀粉粒同时存在于细胞中,小淀粉粒直径3~5μm,大淀粉粒直径可达到20μm,随着坚果发育大淀粉颗粒比例不断增多。淀粉颗粒呈鹅卵石状,表面光滑。淀粉颗粒为单粒淀粉,晶型为C型,具有明显的马耳他十字。【结论】为淀粉特性的变化提供形态、分布的理论依据,为板栗加工、品种改良、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采前因素如病虫害、采收方法、贮前处理以及贮藏方法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并对我国板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微波辐射合成淀粉多元接枝型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超吸水树脂,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超吸水树脂,以吸水倍数为指标,系统研究了影响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互穿网络型超吸水树脂的聚合条件,并通过SEM、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pH6.2;反应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4∶1,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2∶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单体(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0.015,引发剂(过硫酸钾)与单体(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0.09,淀粉与聚乙烯醇质量比5∶1,微波功率420 W,辐射时间120 s。所得产物吸水倍数较高,其中无离子水吸收倍数为891,0.9 g/L的NaCl溶液的吸收倍数为153。  相似文献   

18.
板栗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解决板栗加工褐变的问题,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板栗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求出该酶的适宜温度为40~60 C,最适pH值为4.0和7.0,Vmax=0.93吸光度/min,Km=76.15mmol/L.并探讨了该酶的热稳定性以及抑制剂氯化钠、柠檬酸、四硼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对酶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