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作物,其已开发的衍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文章系统介绍了木薯间套作栽培模式、效益和优势以及我国木薯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木薯产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木薯新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动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延长木薯产业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木薯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作物,其已开发的衍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文章系统介绍了木薯间套作栽培模式、效益和优势以及我国木薯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木薯产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木薯新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动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延长木薯产业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增长趋缓,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比重增加。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乡镇企业以第二产业就业为主,约占七成,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到三成。第二产业就业中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就业集中在批发业和运输业。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略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增加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就业的方法之一。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较第二产业高,各级地方政府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首选,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这其实是对产业结构理论的误解。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支撑才能持续。要解决就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关键在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从一二产业发展向第三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因此,鲜花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分析种植、运输、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希望为我国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鲜花产业链的完善提供帮助,并且助力农村人口通过花卉种植产业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经济产业结构分类中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很多因素,本文主要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国家财政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方面,探讨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因素,并为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木薯产业提升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兴录  樊吴静 《农学学报》2015,5(8):119-125
木薯产业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提升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广西木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业提升的主要要制约因素;提出重新认识木薯产业的战略地位,推进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品种,推进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推广木薯集约化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整合加工企业, 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强化“企业、薯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木薯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等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袁德梽 《农家顾问》2015,(2):20+29+38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各地特色效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要按照GAP标准实施规范化种植,而且还要将与中药材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纳入整个产业发展规划,使产业链延伸,从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木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是我国主要热带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南方省区。木薯用途广泛、产业链长、经济效益高、开发前景好,已经成为与国计民生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用木薯为原料制成的燃料乙醇,被称为环保型的“绿色汽油”,是经济可行的生物质能源。大力发展木薯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鉴于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特殊环境及一系列挑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模式推进中国现代农村产业融合:一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种方式既可能发生在企业、合作社或农户、家庭农场等涉农产业组织内部,也可能发生在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不同产业组织之间,通过组建涉农产业联盟或深化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现。二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产业组织通过在农村空间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如发展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肥西县典型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的“肥西老母鸡家园”的分析来诠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得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的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对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木薯是我国主要的食用和饲用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木薯产业在粮食安全、生物质能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省自然条件很适宜从事木薯生产,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木薯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木薯产业化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沧州市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加深与三大产业的融合度。选取2014~2018年沧州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5个细分行业的产值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作为分析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细分行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农业的整体发展与第二产业关联度最强,其中,种植业和牧业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强;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最强。沧州市农业应在产业内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相应农产品加工业以加强与第二产业的融合;结合生态旅游、物流、餐饮、金融等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27日,广西木薯协会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该协会由广西从事木薯、淀粉、酒精、淀粉和酒精衍生物及相关产业的单位、个人以及热心木薯产业发展的有关人士组成。  相似文献   

16.
作物轻简化生产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轻简化生产是与传统复杂的手工操作作物生产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手段,使作物生产变得更轻便、简捷的生产方式,在实现作物高效生产的前提下,获得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和全国林业产业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支撑,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的第一层次整体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竞争力水平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水平低;第二层次中第一和第二产业内涉林产业结构合理,但第三产业内涉林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和第三产业内主要涉林产业竞争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木薯的生产、加工、贸易3个方面对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展望了木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就中国木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旨在为中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其深加工开发前景广阔,包括木薯种植业、淀粉和酒精加工业及深加工业。引进和选育木薯新品种、科学种植、引进外资加大综合利用力度,是木薯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我国木薯的生产现状,特别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我国木著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2021,(5):48-49
正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第一产业,能够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建设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保障。许多地区把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