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业集聚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将林业产业竞争力细分为林业产能竞争力、林业资本竞争力、林业技术竞争力、林业市场竞争力以及林业生态贡献力等5个系统层,构建了林业总产值等20个变量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从完善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吸引国内外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加快林业产业营销体系建设、创建创新型林业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蔚宁  张海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5-10408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在于中小城镇的自我壮大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以及产业联动发展,产业集聚是企业空间集聚的经济模式。该研究在总结有关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城镇化的本质与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比“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处于中国经济转型、“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机遇期,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投资比重增加,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值不断增加,产业布局均衡发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作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有着优越的林业发展自然、社会和政策条件,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贵州省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并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和林业资金来源与使用方面分析了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郭雁 《农技服务》2013,30(5):530-531
阐述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背景,对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工作的开展从构建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着力构建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防御机制和增加科技投入等5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用材林培育、果品、花卉、种苗、林木加工流通、森林旅游、野生动物养殖利用和林下产业等八大林业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产业化步伐,全市林业产业体系初步确立。逐步形成资源培育、林木加工、林产品交易"三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林业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向生态型、集约型方向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科学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区位熵的方法上测算199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集聚水平,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林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业产业集聚的弹性系数为0.167 987,表明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业产业集聚水平每上升1%,经济增长将上升0.17%。在控制变量中,实物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实物投资每增长1%,经济增长0.16%;人力资本投资的弹性系数最高,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每提高1%,经济增长将提高0.55%,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因素。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此推动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纵观农业发展的进程,同一农作物在特定空间区域内时常出现集中的现象,这一集中现象对于农户、流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79~2010年新疆特色林果业种植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方法测算新疆林果业种植的集中程度和专业化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全国的林果种植产业,新疆的林果业种植发展非常迅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优势在一个比较高的基础上长时期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01年至今一直处于非常显著的集中水平。对于这种集聚现状,本文分别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传统、自然禀赋、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方面深入分析新疆林果业种植集聚现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赵会杰  赵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82-83,87
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增长量、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但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慢于全国,且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且具有结构优势;第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较弱。最后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提高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与效率,发挥产业结构效应;提升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份额。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林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要实现这个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 ,为此 ,应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上 ,优化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重点是培育林产加工业这一林业主导产业 ,并通过主导产业影响作用的发挥 ,既拉动林业第一产业发展 ,又推动第三产业增长 ,从而推进整个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并最终达到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2000—2008年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林业各次级产业内部结构间的相对关系及各地区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主要影响,总结了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制约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客观地分析了吉林省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陶来利  周恺  朱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54-1256
基于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从产业分类和空间尺度上构造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地域特征明显,初步形成9大区域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是产业区域集聚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制造业在区域上形成集聚,并表现出区域专业化的特征.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正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阶段,区域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借鉴产业集聚常用定量研究方法,选用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集聚度评价指标,测评得出福州市休闲农业整体呈弱集聚状态,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项目同质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打造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中心区的对策:进行福州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空间整合,从培育棱心企业和促进中小企业集聚两个层面提升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物品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休闲农业产业的推进作用,产学研相结合为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海  陈文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91-5793
结合当前林业的地位与作用,给现代林业进行明确界定,建立了包括森林生态体系指标、林业产业体系指标和森林文化体系指标等3个层次,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生产能力、产业效益、产业结构、产业集约化水平、产业保障、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森林文化产业、生态文化知识普及与宣传、森林文化的社会发展等13个方面的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