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回复到教育本身目的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个窗口 ,学校通过学生工作部门体现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 ,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充分体现了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与素质教育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对应试教育具有较强的纠偏功能。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一直游离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外 ,主要依靠政治、行政的手段而不是靠教育、教学的手段实现自己的功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为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融入高等教育内在有机体之中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高校学生工作应改变过去那种事务主义观念、包打天下的观念、怕变求稳的观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工作观念 ;改变过去依赖政治和行政组织形式的状况 ,确立相对独立的发展地位 ;改变过去功能过于狭窄 ,偏重于政治功能的局面 ,拓展学生工作新的功能等 ,实现学生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人的创新素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人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教育,只有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育,才可能是创新教育.将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创新教育,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评语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定性评价手段,在显示素质综合评价中,具有别的评价方式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1 评语的作用 1.1评语的激励功能。评语要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品质,允分肯定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奋发向上,鼓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高等教育转型条件下对学生教育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提出评价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评价指标要反映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评价标准引入多层次、多规格、兼顾共性和个性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地反映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密切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为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寻找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契合点,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功能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使用推进了小学素质教育,促进了小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评价体系,而是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公平,而且在评价学生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为手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关键,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舞阳一高属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长期以来,学校以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出了特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学校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一是以举办青年党校培训为切入点,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思想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连年举办青年党校培训,共培训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3000多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00多人,  相似文献   

9.
根据理工科大学自身特点提高文科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徐长宇 《河南农业》2008,(18):45-45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树立综合素质培养意识,为此要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