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环割控制冬梢、促进成花在生产上很少利用。但是 ,龙眼环割控制冬梢、促进成花在大乌圆品种上效果良好 ,并有促花作用 ,其冬梢抽生率为 4 75 % ,成花率为 84 96 %。  相似文献   

2.
杀除柑桔夏梢的化学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控制柑桔夏梢的效率,从6种药剂中筛选出快速杀除柑桔夏梢的化学药物———夏梢特效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学药物对成熟叶片、果实均无药害,也不影响秋梢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12月是荔枝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荔枝花分化容易出问题的时期。除三月红外,荔枝老熟的结果母枝一般要在12月稳定地接受低温和干旱条件的刺激,才能彻底地进行花芽分化。如果这时期抽出冬梢,就会影响花芽分化,难以成花。而12月上中旬是高温向低温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常会反复出现高温,易造成荔枝反复抽冬梢,不利于花芽分化。因此,要密切注意结果母枝和天气的变化,采取措施预防抽冬梢确保荔枝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外源激素乙烯利控杀禾荔冬梢和促生短花穗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外源激素乙烯利的不同浓度于12月至1月对初产的荔枝禾荔品种进行喷布树冠控杀冬梢的试验及较大面积生产使用结果表明,600~650PPm浓度乙烯利可安全而有效地杀死禾荔抽生的幼嫩冬梢,起到控制冬梢生长的目的。同时,还能促生15cm以下短而粗的花穗,每穗总花朵数相对减少,雌花比例相对提高,为增加着果数,提高座果率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龙眼抽生冬梢的原因,经过试验和不断探索,取得了抑制龙眼植株抽生冬梢的有效措施,尤其是针针对无法拒的气候条抽生冬梢而喷布抑制剂这一措施,抑杀冬梢效果好,提高了植株开花结果率,明显地提高了产量,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此措施得到了果农的肯定,并已在整个龙眼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丰荔龙进行龙眼控梢、杀梢、促花试验。结果表明:对六年生的龙眼树杀除冬梢,用丰荔龙20ml兑水60~75kg喷雾最安全,喷后2d嫩叶100%干枯,芽顶轴及腋芽均无受害;持续高温,叶片转红明显冲梢时,用丰荔龙20ml兑水90kg喷雾,喷后小叶干枯,第5d可见红点,成花率达81.7%;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不宜使用丰荔龙。  相似文献   

7.
荔枝控梢促花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荔枝的冬梢与开花结果是一对矛盾。控制住冬梢,有利于促进荔枝开花结果,药物及农业技术控制冬梢促花效果较好。通过用2.4—D、萘乙酸、青鲜素、乙烯利和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农业技术(环割、断根)作对比试验,认为选择B9+乙烯利、乙烯利或B9来控制荔枝冬梢,不但可调节花穗长度、分枝数、雌花比率,还能提高座果率、株产量,效果显著。若应用于适龄树及营养生长特别强的树,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氟节胺、调环酸钙、烯效唑、多效唑)探究对台农芒果的控梢效果,以及对后期抽花率及花穗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控梢中期进行用药,氟节胺、调环酸钙、烯效唑调环酸钙复配和多效唑处理可显著降低新梢长,多效唑、烯效唑调环酸钙复配、调环酸钙配合乙烯利有良好的脱叶和杀嫩芽的效果。药剂处理控梢效果越好,花穗长度越短。  相似文献   

9.
在龙眼栽培中,做好控梢促花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广西,要求掌握龙眼末次秋梢的抽发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抽发的晚秋梢,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转绿老熟后天气转冷,可减少冬梢抽发.  相似文献   

10.
以 5~ 1 0年生挂果并抽生夏梢的糯米糍荔枝为材料 ,进行了杀夏梢的试验 ,研制开发出适用于生产的“荔枝夏梢枯”配方 ,本配方的特点是 :安全、速效、在喷后 2~ 4天杀除嫩夏梢 ,明显减轻糯米糍荔枝的落果率 ,达到丰产目的。“荔枝夏梢枯”在广州地区进行了应用与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节水条件下大田冬小麦的根冠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研究了京郊通县地区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根冠的发育规律,根冠间的动态消长关系及对后期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及敏感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引起根、冠功能降低,导致根、冠生长与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然而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冠的生长特征,根、冠自调节、自适应的功能表现却不同;前期受水分胁迫抑制,后期恢复供水时,“补偿生长”作用较突出;根长密度最大速率的剖面分布将随着生育阶段的增长由表层向底层转移。  相似文献   

12.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root, shoot and growth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tube experiment of winter wheat. The water supplying treatments included: sufficient irrigation at whole growth phase, moderate deficiency irrigation at whole growth phase, serious deficiency irrigation at whole growth phase, sufficient irrigation at jointing stage, tillering stage, flowering stage, and fillering respectively, after moderate and serious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ir previous growth stage. Root and shoot biomass were measur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operative root-shoot interactions model, the equilibrium and growth stability were studied on the strength of the kinetics system theory. There was only one varying equilibrium point between the root and shoot over the life time of the winter wheat plant. Water stress prolonged the duration of stable growth, the more serious the water deficit, the longer the period of stable growth. The duration of stable growth was shortened and that of unstable growth was prolonged after water recovery. The growth behavior of the plants exposed to moderate water deficit shifted from stable to unstable until the end of the growth, after rewatering at flowering. In the life-time of the crop, the root and shoot had been adjusting themselve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o as to maintain an equilibrium, but could not achieve the equilibrium state for long. They were always in an unbalanced stat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growth. This was the essence of root-shoot equilibrium. Water stress inhibited the function of root and shoot, reduced root shoot interactions, and as a result, the plant growth gradually tended to stabilize. Rewatering enhanced root shoot interactions, prolonged duration of instable growth. Rewatering at flowering could upset the inherent relativity during the long time of stable growth from flowering to filling stage, thus leading to unstable growth and enhanced dry matter accumulating rate in the whole plant.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冠平衡与生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根、冠平衡与生长稳定性。【方法】利用管栽试验对供试冬小麦设置11种供水处理。即充分供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前期中度和重度缺水后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复水。测定作物根、冠干重。根据已经建立的根、冠关系模型,运用动力系统理论,研究根、冠生长过程中的平衡与稳定性。【结果】作物根、冠在一生中只有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点。水分胁迫使根、冠稳定生长的时间延长,胁迫愈重,延长愈多。复水后作物的稳定生长时间缩短,不稳定生长时间延长。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开花期复水后,作物的生长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直到其生育期结束。【结论】根、冠平衡的本质是,在作物的一生中,根和冠一直在追求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平衡,但又永远达不到平衡,根、冠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水分胁迫抑制根、冠功能的发挥,使根、冠之间的影响减小,生长趋于稳定。复水使根、冠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大,不稳定生长时间延长。开花期复水可以打破作物所固有的从开花始到灌浆止的较长时间的稳定生长,引起作物的不稳定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速度。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福建遭受极端低温冻害丛生竹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9年 1 2月下旬福建受北方强寒潮影响 ,出现强烈降温 ,1 2月 2 3日闽北极端最低气温- 1 0℃ ,闽南 1℃ ,为 5 0 a间最低温 .丛生竹种受冻害损失严重 .福建原产和引种的丛生竹约1 1 0种 ,引种到闽北约 60种 ,其中约 45种受不同程度冻害 ,尤其是笋用竹种受冻害最严重 .为了减少损失 ,今后福建北部引种丛生竹 ,应慎重选择 ,规模要控制 .作为种质资源的 5 0多种 ,除光泽、邵武外 ,南平、三明受冻害竹种 ,采取复壮措施 ,全部恢复生长 .对丛生竹种作 1次全面冻害实况调查 ,供各地引种栽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B9对牡丹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施B9对牡丹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B9对牡丹新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成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使花期延长,其中B(即小风铃期)处理效果较好,延长花期大约9d;而B9对牡丹花径大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毛竹笋体氮、磷、钾含量与氨基酸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冬笋体内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其氮钾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大部分水解氨基酸含量,与冬笋P%成显著正相关,与春笋K%成显著负相关,与N%的关系,无论冬笋或春笋都成显著正相关。春笋体内N/K,N/P比值与大部分水解氨基酸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冬笋中,这种关系不很明显。冬春笋这种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与笋体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被认为是笋体生长阶段不同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富士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和花芽形成的影响,找出有效的促花措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矮化中间砧富士(“红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材料,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幼树的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含量、成枝率、成花情况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拉枝后进行扭枝、刻芽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与对照相比使枝条的茎比导水率和叶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41.4%和39.1%;使花芽分化期侧芽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减少,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侧枝总长的增长量减小39.7%;成枝率提高32.7%;平均单株成花数和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3倍和3.3倍。枝条导水率和侧芽激素的变化最终抑制树势旺长,并促进树体花芽分化。拉枝后刻芽和刻芽加去顶梢均对富士苹果成花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扭枝显著,且拉枝后扭枝和刻芽加去顶梢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富士苹果拉枝后进行刻芽、扭枝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数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提高,有效解决富士幼树拉枝难以成花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不同整形修剪模式下短枝富士苹果树体结构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在河北省行唐县苹果标准示范园内,分别对自由纺锤型短枝富士、细长纺锤型短枝富士2个树形结构的树干尖削度以及其上着生小主枝轴的总粗度、平均粗度、总长度和平均长度进行了调查,并通过SPSS分析探讨了不同树形树干尖削度与其小主枝轴各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自由纺锤型短枝富士苹果的树干尖削度与其着生小主枝轴的总粗度、平均粗度、总长度和平均长度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细长纺锤型短枝富士苹果的树干尖削度与其着生小主枝轴的总粗度呈负相关,与其他因素呈正相关,其中与小主枝轴平均长度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矮砧密植短枝富士苹果树整形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紫云英嫩梢菜用价值,开展紫云英品种田间试验以及产量品质、卫生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表现为:中花型>早花偏迟>早花型,产量与品种现蕾期、初花期、株高、径粗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度为鲜草产量>初花期>株高>径粗>现蕾期;紫云英嫩梢维生素C、Cu、Mn比豌豆苗、绿豆芽、空心菜高,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达61.7mg.hg-1,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食用卫生安全,可作为特色蔬菜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