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重心逐步从东北、西北向西南地区转移,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栽培模式;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高;经过GM(1,1)模型的预测发现,未来10年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将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地区集中,我国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区个数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我国马铃薯主产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年到2018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皆为DEA非有效,综合技术效率主要受投入要素规模效率的制约;2)研究区域仅内蒙古、山东、辽宁、湖北和四川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其余省份均处于下降状态,技术进步是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障碍;3)我国马铃薯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明显,在四大优势区中,西南优势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华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纯技术效率较高,东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规模效率较高;4)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H—H”集聚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对区域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下一步应着重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破解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瓶颈,并针对马铃薯不同区域生产效率特点制定马铃薯生产效率提升政策,进一步发挥优势省份效率提升扩撒效应。  相似文献   

3.
朱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21-11123
我国是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2011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8.2%和23.6%。该研究从讨论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和途径出发,根据文献记载和历史因素,以20世纪60年代为时间分隔,将马铃薯的发展分为2个主要时期,通过研究马铃薯的历史发展,解析马铃薯形成当前生产规模的过程及原因,并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马铃薯在我国各省多有种植,目前已经形成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优势产区;分析还发现,我国还远远算不上马铃薯生产强国,马铃薯生产还存在生产方式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单产水平不高、马铃薯生产品种单一、结构矛盾突出、脱毒种薯的供应赶不上生产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有些则是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第五大粮食作物,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种植区域,但普遍存在品种单一,种薯质量较差,种植技术粗放,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在分析我国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意义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冬种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江门市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分析阐述了冬种马铃薯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从完善马铃薯供种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机械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江门市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已纳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均在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本文分析了湖北省恩施州马铃薯生产现状,找出了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优势,最后提出了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在朝阳县生产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生产优势,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种植品种。为了促进朝阳县马铃薯生产、增加薯农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马铃薯生长周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把朝阳县的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了划分,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马铃薯常发的病虫害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不同病虫害所采取的相关防治措施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针对朝阳县马铃薯种植生产模式中诸多容易引发病虫害发生的生产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2009-2015年各产茶省份茶叶生产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各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意义。【方法/过程】通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各产茶省份茶叶生产的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优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省茶叶生产优势影响因素。【结果/结论】茶叶生产优势省份名次格局已基本形成且保持相对稳定;各省茶叶生产的规模、效率和效益优势处于动态变化中;影响各省茶叶生产优势的最主要因素依次为规模优势、效益优势、效率优势。从地理空间上看,我国各省茶叶生产优势布局大体上已形成由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及横断山脉以东包围而成的茶叶生产优势带,且优势带内部形成产茶省份优势等级东西相互对称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黑痣病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我国很多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侵染幼芽、茎基部及块茎产生的症状,湿度、连作与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温湿度、酸碱度及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病原菌的鉴定方法、致病机制以及分布情况及各地区优势菌种进行归纳,并对农艺措施、选育抗性品种、化学药剂与生物防治等不同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马铃薯黑痣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黑龙江省克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克山马铃薯具有生产条件好、历史辉煌、生产现代化、销路稳定等优势,然而也存在比较优势不突出、种加环节不衔接、融资渠道不通畅、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推进马铃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等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马铃薯适宜种植地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1974年开始,对我国马铃薯栽培分区问题进行了历时7年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推行新品种及新的科研成果以促进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根据对全国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以不同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并依据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划分为4个栽培区域,即:1、北方一季作区;2、中原二季作区;3、南方二季作区;4、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划分栽培区的科学依据和每个栽培区的界线及包括的省分和地区,并明确提出了各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方向、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四川、湖北等11省市为例,采用2018年地区统计及农户调查数据,分别运用基于数据包络的非参数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冬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四川、江苏较高,云南、江西及上海市较低;2)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地区差异;3)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支农支出,其次依次是科技人员密度、户主年龄、从事油菜劳动力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从事油菜劳动力数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正相关,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负相关。因此,我国冬油菜生产地区在政策上应着力提升冬油菜生产规模效率,保障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和从事油菜劳动力数水平。同时,还应关注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6个省份的收获指数为0.35~0.47,秸秆系数1.13~1.86。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甘薯分别为0.69和0.45,木薯分别为0.64和0.50。其中,11个省份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收获指数为0.55~0.77、秸秆系数0.30~1.17。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5个省份棉花的皮棉收获指数为0.12~0.18,秸秆系数2.41~4.09。花生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50和1.14,6个省份花生收获指数为0.41~0.54,秸秆系数0.85~1.43。油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26和2.87,6个省份油菜收获指数为0.24~0.28,秸秆系数2.57~3.17。向日葵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32和2.63,4个省份向日葵收获指数为0....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4-2014年15个省份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象数据,探讨了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及区域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生育期降水增加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其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同时,降水变化的二次项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各区域来看,水稻全生育期降水增加对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而对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另一方面,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且气温变化与水稻单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各区域来看,气温升高对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而对东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测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渔业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比较省际差异,分析影响中西部地区渔业产业发展的因素。本研究采用2017—2021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的渔业相关投入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中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渔业投入产出效率,测算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中西部渔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因素及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分异情况。结果表明,2017—2021年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渔业技术效率处于有效状态;全要素生产率呈递增趋势,但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表现为技术进步特征,技术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该结论可为中西部地区制订区域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各粮食主产区间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阻碍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问题,利用13个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对我国粮食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进一步对影响地区差异的各个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劳动力规模、劳均资本投入以及前沿技术水平对粮食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呈正向影响,即这3种因素加剧了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平衡;2)技术效率水平、劳均土地、劳均用工以及粮食生产劳动力结构等因素则对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有抑制作用,通过提高这些因素的投入水平能有效促进粮食产业的地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