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大面积试验示范及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23-6924
[目的]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毕节地区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试验示范。[结果]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在毕节地区累计示范应用面积11.90万雠,有效保收面积10.71万hm^2,比当地主栽杂交种新增玉米总产量7.50万t,新增副产品9.00万t,新增总产值12153.01万元,新增纯经济收入为8803.3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毕节地区复杂生态环境,选择自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完成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示范有效面积7.19万hm2,新增玉米总产5.40万t,新增副产品6.49万t,新增总产值9404.77万元,新增纯收入6702.13万元,新增投产比为1﹕2.48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制种、良种繁育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玉米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产业化开发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毕节地区复杂生态环境,选择自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产业化开发。2006~2008年完成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示范有效面积7.19万hm2,新增玉米总产5.40万t,新增副产品6.49万t,新增总产值9404.77万元,新增纯收入6702.13万元,新增投产比为1﹕2.48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制种、良种繁育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玉米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播种前准备、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杂交玉米毕单15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始选玉米自交系,1982年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405为母本、自交系411为父本杂交组配,经多年试验鉴定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在黔西北山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7.94万hm2,按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为社会累计新增玉米总产量40401.78万kg,新增总产值54224.88万元,新增纯收益52395.75万元,在其13年的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年新增纯经济效益达4030.44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28.65,科研投资收益率为3540.25,推广投资收益率为37.47,生产投资收益率为7.47。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毕单18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贵州山区目前较理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研究提出相应的高产制种配套技术。近两年来,通过对毕单13号高产制种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以下高产制种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高海拔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7号的最佳播期为3月26日至4月5日。  相似文献   

8.
毕单10号是本所于1993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W260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41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从育成至今,已示范推广应用887.36万亩,新增玉米总产量41 065.04万kg,新增总产值75 557.44万元.于2006年荣获毕节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6月20日经贵州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国内山区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利用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中,“墨白×兰卡”组配模式利用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七星关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节市七星关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水平居前3位的是毕试2041(11 460.3 kg/hm2)、SW424(11 445.1kg/hm2)、毕单13号11 100.2 kg/hm2,综合抗性较好的是毕单13号、毕单10号、SW424、毕试2041。株叶型较好的首推SW424,其次是筑黄1号、毕试2041和毕单10号,毕单13号植株稍显高大,均达到活秆成熟水平。生育期最长是毕单10号,为146 d,上述几个品种分别比对照毕节10号短6~9 d。总之,SW424、毕试2041、筑黄1号、毕单13号等4个组合在七星关区中海拔地区示范推广是基本可行的,其中黄粒型在丝黑穗病易发区最好包衣或慎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 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在成果展示田种植玉米新品种(组合)85个,其中新品种25个,占29.4%,新组合60个,占70.6%,类型丰富,数量多,创历史新高。调查了新品种(组合)的主要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育种上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早熟玉米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R2>生育日数R1>穗粗R5>行粒数R7>轴粗R8>穗长R4>千粒质量R9>出籽率R10>穗行数R6>穗位高R3。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与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毕玉4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玉4号系贵州省毕节地区种子站于1996年冬繁用外引系F2250(辐2250)与i-1配成的单交亲本(F2250xi-1)作母本,自选系94—9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白粒三交种,2000年11月20日通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不仅产量高,而且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品质优,是山区玉米丰产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唐义  李娟  张荣达  王道琴  葛雁  毛春霞  汪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37-7438,7447
[目的]探讨适宜春旱、伏旱严重的黔西北山区玉米(Zea mays L.)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因素D-最优饱和设计法,对杂交玉米毕玉7号在黔西北山区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毕玉7号在膜侧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x1)和氮肥(纯氮)施用量(x2)与产量(y)间的回归模型为:y=676.013+85.633x1+7.423x2+38.812x1x2-94.649x12-37.614x22;提出黔西北山区种植杂交玉米毕玉7号产量水平在9 750 kg/hm2以上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种植密度在6.270万~6.858万株/hm2,纯氮用量在308.790万~371.385万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在黔西北山区大面积推广毕玉7号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0个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墨黄1号、Suwan-1、新墨1号、豫综5号、辽旅综等5个群体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是适合本地利用的优良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在10个群体与测验种的50个杂交组合中,CML161x辽旅综(热×温型)、CML165x新墨1号(热×热型)、5公xSuwan-1(温X热型)、双M9x辽旅综(热X温型)、CML165x墨黄1号(热X热型)等5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对照优势大,在育种中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