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京山区典型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015年3月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白马关河流域内黄梁根桥沟现场调查,收集该区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事件资料,对该沟的物源特征、降雨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参考该区域其他泥石流沟的堆积物,分别进行了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和总量计算;最后对该沟的泥石流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可为该沟以及该区域其他低频率泥石流防治、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梁根桥沟内物源总量为17.99万m3,大部分堆积在斜坡坡脚,严重挤压主沟道。短历时降雨是该沟以及该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条件,当暴雨强度在31.79~40.20 mm/h时,泥石流暴发可能性较大。受物源体影响,该沟为稀性泥石流沟,流速接近5.0 m/s;2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洪峰流量为187.41 m3/s,一次固体总量为6.82万m3,超过沟口目前的拦挡坝库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贵州31年暴雨雨强统计和贵阳市1年周期内小时降水量统计,对该区域暴雨及特大暴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加工针管式降雨设备对贵阳市降水进行室内模拟。结果表明,当集水管水头高度在30-70mm之间时,雨强为27.6—49.7mm/h的大雨;在80~130mm之间时,雨强为60.4~96.3mm/h的暴雨;在140~180mm之间时,雨强为102.6—125.5mm/h大暴雨。改进后的针管式降雨设备可以满足西南喀斯特地区暴雨雨强的降雨要求。  相似文献   

3.
河北太行山区“96.8”暴雨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该文对当时暴雨特征、典型泥石流等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分析了泥石流成因.该文指出,森林植被对“96·8”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泥石流灾害起到了抗御和消减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云南蒋家沟上游重力侵蚀和支沟泥石流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19-3322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流域上游泥石流形成源区的长时间雨季观测,分析了短历时暴雨条件下沟岸坡体的重力侵蚀过程以及上游支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尽管蒋家沟源区沟岸坡体坡度较大,但由于土体密实,且大部分处于非饱和状态,受基质吸力的影响,土体强度较高,坡体整体是稳定的。降雨过程中,由于短历时暴雨的降水入渗只能影响坡体表层的含水量,对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小;上游支沟中的洪水和泥石流冲刷坡脚、掏蚀沟床产生了大量的滑塌,是上游沟岸坡体重力侵蚀的主要方式,重力侵蚀使得原来密实的沟岸坡体变得松散,强度大大降低,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固体物质基础。在暴雨过程中,这些松散堆积物饱和并在其自身重力和沟道径流的作用下启动,形成上游的支沟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稻李氏禾又名秕壳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横支根茎和匍匐茎,株高90~120cm,秆基部倾斜或伏地,叶片披针形,花序圆锥状,分枝细、粗糙,并可再分小枝,下部1/3~1/2无小穗;小穗含1花,矩圆形,长6~8mm,具0.5~2.0mm小柄;颖缺,外稃脊上和两侧刺毛,内稃具3脉。  相似文献   

6.
巨龙竹竹材结构及其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巨龙竹两种变异类型的秆茎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维管束、导管、纤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为:巨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双断腰型的维管束仅发生在茎秆的基部;维管束的长度为0.17~1.77mm,平均0.68mm;宽0.14~1.08mm,平均0.67mm;长宽比0.29~3.00,平均1.03;最大密度17.5个/mm^2,最小为1个/mm^2,平均5.98个/mm^2;在同一秆茎的不同高度(轴向)及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径向)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巨龙竹发生节间缩短的变异时,节间中的各项成分如导管、纤维等亦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桦树是宝库林区乔木林的主要树种。该林分主要土壤物理性质:容重为0.8Mgm^-3,非毛管孔隙度为8.6%,毛管孔隙度为43.9%,土壤初渗速度为2.56mm/min,稳渗速度为1.49mm/min。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122.6t/hm^2。,平均林冠截留率为30.0%,干流率小于大气降水的2%。林地总贮水量为770万吨,桦树林分的水源涵养作用是巨大的。此外还拟合了地被物层各层厚度与其持水量、林外雨量(雨强)与其各分量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对化肥厂外部环境及校园环境的NOx、Cl-、TSP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校园大气Cl-平均浓度为1.1839mg/m3;校园大气NOx的平均浓度为0.0124mg/m3;校园大气TSP的平均浓度为0.2735mg/m3。化肥厂Cl-平均浓度为9.381mg/m3;化肥厂NOx的平均浓度为0.0123mg/m3;化肥厂TSP的平均浓度为5.779mg/m3;其中Cl-浓度和TSP的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2倍和19倍,而NOx与国家标准持平。因此,Cl-和TSP对化肥厂不锈钢设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各杉木混交模式中以杉木×米老排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总持水量为2918.12t/hm2,具有较大的初渗值(24.20mm/min)和终渗值(10.49mm/min)。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的发生给受灾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松散堆积物是泥石流发生的必要的物源条件,然而将泥石流松散堆积物的识别与矿物的识别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尝试利用ASTER遥感影像的VNIR-SWIR波段在各种矿物和岩石的诊断性波谱特征差异性,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OHA门限化结合的方法探测和识别出指示矿物的分布范围,从而间接得到研究区内松散堆积物的分布,为当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及其生态防护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白龙江中游、嘉陵江上游和汉江源头地区滑坡、泥石流均很发育.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除基岩裂解严重,地形陡峻,暴雨频繁外,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陡坡垦耕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前在陡坡耕地不能完全退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森林为本底,以耕地、道路、沟渠、河流、村庄、塘堰等作为斑块,森林的面积应占到小流域面积的50~70以上,并将上述各种斑块镶嵌于本底之中,用森林将斑块包围起来.对易受侵蚀部位如山脊、小梁、道路、渠道、河流等的两侧应保留或营造50~250 m宽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亚热带黄壤、红壤地区不同林分的蓄洪和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在黄壤地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抗一次性暴雨、连续暴雨和一般暴雨能力优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在红壤地区,在连续性暴雨和一般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抗洪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一次性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毛竹林抗洪 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秦岭火地塘林区5种林分类型对冬季降雪的影响研究表明:冬季降雪量占全年雨量的6.38~8.16%;林分拦雪量占总降雪量的19.22~48.60%;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最大拦雪量分别为8mm和4mm;影响林地上雪的水平分布和雪量的主要因素为林分类型和降雪量及降雪类型。  相似文献   

14.
镉污染灌溉水入田前快速净化材料和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灌溉水入田前低成本、快速净化技术,创制了一套农田Cd污染灌溉水的快速净化装置,筛选出四类低成本、环保、高效的Cd净化材料以及材料配比方案。研究表明,不同材料Cd静态和动态吸附效果为赤泥粒石灰石沸石油菜秸秆。模拟灌溉时长3 h,灌水Cd浓度60μg·L~(-1),过水流量53.3 m3·h~(-1)(内径40 cm圆形过水断面),保障净化后水中Cd浓度低于农田灌溉水安全标准(10μg·L~(-1)),Cd污染水净化率≥83.3%,上述四类材料对Cd吸附总量变化范围为344.4~358.2 g·m~(-3),各材料间Cd吸附量无显著差异。净化装置主要工艺参数:进水口径10 cm,壳体内径40 cm,壳体高度65 cm,最大处理水量64.8 m3·h-1,滤层高度45 cm,材料承载体积56.5 dm~3,滤层分为三层,每层由10 cm厚单一材料构成,材料粒径5~8 mm。灌溉水推进速度1.4 m·s~(-1),组合材料处理Cd污染水(10~60μg·L~(-1))净化率85%,材料一次装填可净化Cd 15.2~20.1 g,预计可处理水507~671 m~3,满足0.13~0.18 hm~2单季稻田灌水净化需求(灌水Cd浓度和灌水定额分别以40μg·L~(-1)和3750 m3·hm~(-2)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葫芦岛高频次暴雨的气候背景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850 hPa纬向风距平和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数据,使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8月葫芦岛地区高频次暴雨的气候背景及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5~2.5℃,快速进入拉尼娜状态;热带地区低层850 hPa赤道中太平洋出现纬向风的强的负趋势,Walker环流有明显增强的正趋势;副高明显偏强,利于西太平洋暖湿的气流沿副高边缘向我国东北地区输送;3次暴雨过程均具有完整的高低空配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水汽充沛,具有对流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16.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小陇山林区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林分类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容重变化在1.28~1.44g/cm3之间,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土壤总孔隙度变化在45.82%~51.7%之间,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都呈现递减趋势.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锐齿栎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非毛管持水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各林分类型森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2 801.0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872.3t/hm2.林区森林土壤有效持水量均值低于1 000t/hm2,仅相当于87.2mm的降水,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太阳能集热器分别以空气和水为热储能媒介时对卵石层的储热特性. (1)利用由直径为47mm,长度为1500mm的28根真空管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和直径为50~100mm的卵石,设计了热循环储热系统,在宽4m、长2.7m、高2.6m的房间内的供热量为10.8 m2.(2)对不同热储能媒介的热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空气作为媒介时,卵石层中热储能为55MJ·d-1,以水为媒介时热储能为49MJ·d-1.(3) 以水为媒介时卵石层的温度变化相对以空气为媒介时的温度变化较小,并且稳定.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含水量很低,接近于凋萎湿度,2002年5月,6 m深土壤平均含水量为5.02%~5.12%,2003年5月为4.65%~6.35%,降水作用仅发生在地表至2 m左右土层内,在1.8~4.0 m有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含水量保持在凋萎湿度。土壤干层的存在是该区域林地和荒坡土壤水分分布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由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土壤水分收支长期亏损的积累结果,并非林木生长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