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治效果,为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古茶区天牛的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ZM-80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利用天牛诱捕器研究F-8、APF-Ⅰ (普通型、持久型、加强型)、蜜糖水、CY-1和CY-2引诱剂对天牛的诱捕效果;采用田间释放法评价川硬皮肿腿蜂不同释放量和释放时间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高度2 m(高于树冠)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为13.25头/诱捕器,而悬挂高度1 m (树冠以下)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仅为2.1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 APF-Ⅰ加强型和CY-1引诱剂对多种天牛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总数分别为19.40和18.3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9和10月分别释放30000头/ha川硬皮肿腿蜂1次的效果最好,放蜂30和60 d后的防效分别为63.62%和68.72%。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防效为55.03%。【结论】利用APF-Ⅰ加强型或CY-1引诱剂,配合ZM-80型天牛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树冠,对天牛的诱捕效果较好; 9和10月分别按照30000头/ha各释放川硬皮肿腿蜂1次,能有效控制潮州凤凰山区单丛古茶园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2.
川硬皮肿腿蜂是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天牛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较完整的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形成了一套技术规范,以期为川硬皮肿腿蜂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彦霞 《甘肃农业》2014,(14):72-73
管氏肿腿蜂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杨干象、白杨透翅蛾、星天牛等多种钻蛀性害虫。本文阐述了管氏肿腿蜂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习性以及在兰州市的生存能力,并根据实际调查和大量数据、结合有害生物防治的防治特点掌握肿腿蜂在兰州市有害生物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常用于生物防治天牛类和吉丁类蛀干害虫的几种肿腿蜂为研究对象,利用 Dnaman及 Mega5.1等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哈氏肿腿蜂 1与管氏肿腿蜂的 406 bp COI的基因序列,两者的相似性仅为 93.84%,明显为两个不同种。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管氏肿腿蜂与川硬皮肿腿蜂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个姊妹群,松褐天牛肿腿蜂与其他肿腿蜂的亲缘关系较远,为分化较早的种类。但是硬皮肿腿蜂种类没有按照采集地的地理位置聚类。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的利它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种天牛的血淋巴和一种天牛的虫粪及其浸提物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刺激作用进行了研究 ,发现血淋巴能引起该蜂的取食反应 ,虫粪及其浸提物能引起该蜂的搜索行为。通过进一步对虫粪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定性定量分析表明 ,虫粪中的氨基酸和糖类都能单独引诱川硬皮肿腿蜂搜索寄主的行为 ,其中氨基酸含量为1 90 9mg/ g ,是血淋巴氨基酸含量的 1/ 6 7;糖类含量为 4 889mg/g ,是血淋巴总糖含量的 1/ 5 6。  相似文献   

7.
应用管氏肿腿蜂林间防治松墨天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氏肿腿蜂是有效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根据前人经验,本试验于2004-2007年在福建厦门进行林间放蜂防治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放蜂方法以每株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为优,校正寄生率分别达31.27%和30.99%,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1.36%;最佳放蜂时间为6-7月份,此时林间温度为27℃左右,适于管氏肿腿蜂活动,也是天牛幼龄期,易于被寄生;放蜂密度以蜂虫比为3∶1为宜.林间示范推广试验效果表明,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幼虫切实可行,寄生效果均稳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幼虫繁育肿腿蜂适宜蜂虫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长为2.0~3.0cm的松墨天牛幼虫繁育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分别按蜂虫比2:1.3:1和4:1接蜂.测定感染率、寄主干瘪率、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和出蜂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蜂虫比3:1处理组在繁育2种肿腿蜂时各项指标均最好,2种肿腿蜂在3个处理组的繁蜂效益产出比分别为1.00:1.98:1.36和1.00:2.79:1.49,故3:1的蜂虫比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种不同药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了室内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6%磷化铝毒签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效果最好,处理20d后校正死亡率为98.5%;5%吡虫啉稀释20、50倍液打孔注射防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34.5%;40%氧化乐果50、100、150倍液虫孔滴药防治对光肩星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3.88%、77.55%;22.5%杀虫优50、75、100mL/m3熏蒸防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40%、70%;22.5%杀虫优与5%吡虫啉混合液各25、50mL/m3熏蒸防治对光肩星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60%;3%触破稀释50、100、150倍液喷干防治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7%、69.7%、63.3%.  相似文献   

11.
管氏肿腿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管氏肿腿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20、24、26、28、30℃时,雌性管氏肿腿蜂世代历期分别为40.7、34.0、30.1、28.0、26.4 d;其卵、幼虫、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39、10.84、9.14、10.98、11.43℃,有效积温依次为52.25、103.01、223.70、258.24、442.86℃。  相似文献   

12.
宁波出口盆栽植物星天牛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江岭  顾建锋  崔俊霞  陈先锋  焦猛  李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11-18912,18915
[目的]应对欧盟对星天牛实施的严格检疫措施,为我国红枫等盆栽植物的出口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综合分析欧盟有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星天牛生物学特性、药剂熏蒸和浸泡等防治研究,提出了出口盆栽植物星天牛的综合防控措施。[结果]采用40%辛硫磷+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浸泡处理36 h或25 g/L溴氰菊酯500倍液浸泡处理48 h可完全杀死苗木中的星天牛幼虫。[结论]在物理隔离基础上,结合盆栽植物生产过程控制,并配合一定的化学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控星天牛,这对有关盆栽植物出口企业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相似文献   

14.
15.
星天牛在我国分布较广泛,能危害多种林木,近年来在椒江市木麻黄防护林中发生较严重,主要以幼虫钻蛀木质部,形成弯曲的蛀道,被害木轻则生长衰弱,重则易造成风折、风倒或整株枯死。此虫在椒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中越冬。对它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捉成虫;击杀卵和初龄幼虫;喷洒25%菊乐合酯或40%SN-851乳油1500倍液杀卵和小幼虫,用80%敌敌畏、90%敌百虫或40%SN-851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将上述药液注入通气孔可收到90%的防治效果,用百部的块根堵塞通气孔,可获得87%左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从罹病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刻槽中分离的菌株BH-1的16S rDNA系统发育及该菌株杀虫特性。[方法]常规细菌鉴定,将BH-1接种健康天牛后观察杀虫效果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用1010cfu/ml BH-1菌液接种2龄天牛幼虫8 d后致死率达72.7%。BH-1与GenBank收录的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5%,同时结合细菌的部分常规鉴定结果,鉴定出BH-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结论]BH-1的发现为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Study 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and insecticid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BH-1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arva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routine method and inoculated onto healthy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for observing insecticidal effect,further 16S DNA was amplified by the specific primers for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analysis. [Result] The mortality of second instar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reached 72.7% 8 d after 1010 cfu/ml BH-1 was inoculated. The homology of 16S DNA sequences between BH-1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accessed in GenBank reached 99.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routine identification,BH-1 was identified as S. marcescens. [Conclusion] BH-1 could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