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冬小麦、夏玉米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氮高于单施氮肥。在试验条件下,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氮肥相比,明显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的吸氮量,且利于植株后期对氮的吸收。有机肥的施用量为7.5~22.5 t/hm2时,氮肥的配施量应在225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类型畜禽有机肥氮素在组分和有效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化肥氮为参考标准,明晰不同畜禽有机肥氮素相对化肥氮的有效性,可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有机无机科学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腐熟风干基猪粪、鸡粪、牛粪及化肥为材料,施氮(N)量均设置6个水平(0、40、80、120、160、200 mg·kg-1干土),采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利用作物吸氮量或产量与化肥施氮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估算3种畜禽有机肥氮素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结果】(1)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40—120 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和猪粪处理对籽粒和生物产量的提升幅度高于鸡粪和牛粪;在160—200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猪粪和鸡粪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牛粪处理。(2)等氮条件下,化肥处理对小麦籽粒/地上部氮吸收量的提升幅度高于有机肥处理;3种有机肥相比,小麦地上部氮吸收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猪粪、鸡粪、牛粪;有机肥处理的氮素回收率随施氮水平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化肥处理呈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并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基酸氮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幅度有限;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以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降低了酸解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化肥长期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0)以及矿化率,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土壤N0大于化肥配施秸秆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矿化势N0与培养前后土壤氨基酸氮变化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的变化量间的负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的有效手段;氨基酸氮是土壤可矿化态氮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中国多熟制农作生态系统条件下,农田中氮素的低有效度是阻碍作物高产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旨在跟踪稻麦轮作体系中化学氮肥与有机作物残茬(专指作物地上部秸秆)的氮素去向,为农田氮素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多重复小区内设置15N同位素示踪微区的连续跟踪试验的方法。【结果】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无论作物残茬是取出还是还田,肥料对作物吸氮的贡献率为17.17%(16.55%—17.79%),而施用作物残茬的相应值为12.01%,即作物吸氮有82.83%或87.99%来源于土壤氮库。化学氮肥和作物残茬的作物氮素回收显示截然不同的模式:作物对化肥氮的回收呈现一次性特征,即施肥后第1季的氮回收量占到总回收氮量的92.04%,与之相应单施作物残茬区的第1季作物15N回收率为总回收率的38.03%。表明化肥氮绝大部分在第1季为作物回收,作物残茬氮则有较长的后效;第1季结束时,化学氮肥区和作物残茬区的土壤15N残留率分别为33.46%(两种残茬管理方式的平均值)和85.64%。残茬氮的土壤残留远远高于化肥氮的残留率;在第6季(化学氮肥区)或第5季(作物残茬区)结束时,化肥区与残茬区的作物+土壤的总15N回收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4.38%和79.11%),而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加入或不加作物残茬对肥料氮的作物+土壤回收率则影响很小。【结论】化学肥料氮与作物残茬氮相比,前者对作物吸氮而言更为快速有效。而与之相反,作物残茬氮则对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有更多贡献,因为作物残茬氮进入土壤有机质库的量高于化肥氮。为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实行化学氮肥与有机氮源的合理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特征,探讨土壤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为评价土壤肥力、制定合理施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开始于1979年的哈尔滨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对照(CK,不施肥)、不施氮肥(P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5个处理,采用氯化钾浸提-差减法、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Bremner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耕层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别增加34.7%和56.2%,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增加89.8%和144.7%。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酸氮、酸解氨基糖氮和酸解未知氮的含量,增幅分别在23.3%—29.1%、19.2%—33.2%、30.6%—47.6%和20.2%—32.0%,对非酸解氮无显著影响。不同施肥措施下有机氮各形态的分布趋势为非酸解氮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基糖氮。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酸解有机氮占全氮比例有所提高,增幅达6.4%和9.9%。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均与酸解有机氮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酸解氨基酸氮、酸解未知氮和酸解铵态氮对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最大。【结论】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措施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酸解氨基酸氮、酸解未知氮和酸解铵态氮是土壤活性氮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培养条件下水稻土(黄泥土)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为正确认识集约化农业利用条件下,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的黄泥土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碳含量情况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2%猪粪>对照及化肥配施0.5%秸秆或0.5%猪粪>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化肥配施2% 秸秆>对照、化肥配施2% 猪粪或0.5% 秸秆>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和代谢熵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化肥配施2% 秸秆或者猪粪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大于其它施肥处理;微生物代谢熵的关系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者2%猪粪及单施3倍常规化肥>化肥配施0.5% 秸秆或0.5%猪粪及单施0.5倍常规化肥>对照及常规施肥量处理;BIOLOG分析表明,大量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微生物多样性。【结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以灵敏地反映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在高度集约利用农业下,大量的施肥,特别是化肥降低土壤的生物量及活性,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饼肥、猪粪及化肥混合施用对烤烟根际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及腐殖酸总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现蕾期,而脲酶活性在团棵期最高.花生饼肥、花生饼肥+猪粪、花生饼肥+猪粪+化肥配施时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化肥和不施肥处理;花生饼肥+猪粪混施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纯施花生饼肥最高,其次是花生饼肥与化肥配施;不同生育时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变化以微生物量碳在现蕾期达到最高值,而微生物量氮高峰出现在团棵期;施用花生饼肥提高了土壤腐殖酸总碳,花生饼肥比对照、化肥处理提高了52.2%;单施猪粪比对照、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26.1%;但饼肥+猪粪比对照、单施化肥提高143.48%.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烤烟土壤中,通过混施一定比例不同碳氮比的猪粪与花生饼肥,不但能够调控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转化,而且增加根际土壤腐殖酸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烤烟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揭示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生态系统氮素内循环矿化及硝化特征的影响,探索维持紫色水稻土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方法】利用重庆市北碚区21年的中性紫色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硝化细菌数量、氨氧化潜势及硝化强度的变化。【结果】与长期不施肥对照相比,单施化肥(除单施氮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和氮素矿化势(N0),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累积矿化氮量最高达164.43 mg•kg-1,氮素矿化势相比CK处理增加了59.29%,而含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增加累积矿化氮量和氮素矿化势幅度显著低于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不同施肥(除氮磷钾肥与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施用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尤其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为CK处理的74.25倍;土壤氨氧化潜势和硝化强度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均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而含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显著低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氨氧化潜势和硝化强度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紫色水稻土供氮潜力及改善有机氮品质的有效手段,含氯化肥抑制了硝化过程,可充当硝化抑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施用猪粪有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晚籼37号为材料,在水稻施纯N 180 kg/ha,N∶P2O5∶K2O=3∶1∶2.5的情况下,比较并分析全施化肥(NPK)、低量猪粪配施化肥(F7M3,即70%化肥配施30%猪粪)、中量猪粪配施化肥(F5M5,即50%化肥配施50%猪粪)和高量猪粪配施化肥(F3M7,即30%化肥配施70%猪粪)等处理的枝梗籽粒氮含量、穗位籽粒氮含量、稻穗氮含量、水稻籽粒吸氮量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配施猪粪有机肥能有效降低水稻一次、二次枝梗籽粒氮含量,且随猪粪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穗位籽粒氮含量也呈降低趋势,其中F3M7处理上、中、下部的籽粒氮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1.6%、11.9%和9.1%(P0.05,下同)。增施猪粪有机肥能促进水稻产量增加与稻穗氮含量下降,与NPK处理相比,猪粪配施处理的稻穗氮含量显著下降5.7%~10.1%,水稻产量增加4.3%~14.1%,但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籽粒吸氮量与NPK处理无明显差异,均在92.0 kg/ha左右。【结论】猪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影响稻穗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物体内来自标记氮肥的含量和比例随生长季的增加显著下降,高量氮肥和玉米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其含量和比例(P<0.05)。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随作物生长季的增加而降低,而标记氮肥的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随着生长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连续3季作物的吸收利用,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分别平均为15.82%、61.11%和23.07%。标记氮肥的作物利用率和损失率主要发生在第1生长季内,高量氮肥的施用降低了标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氮素损失率;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能明显增加标记肥料氮在土壤和作物中的回收率,降低氮素损失率,提高比例为21.74%,从而说明在施肥当季,通过施入高C/N比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合理调节土壤中C源和N素营养的施用比例,可以达到增加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15N研究烤烟对饼肥和秸秆肥中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5N-菜籽饼肥和^15N-秸秆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和不同施肥方法等不同处理中烤烟对饼肥和秸秆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效果。结果表明:(1)烤烟各器官来自肥料的氮(NDFF%)随着饼肥和秸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有顶权〉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茎〉根的趋势;(2)烤烟对饼肥中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秸秆肥,饼肥组合中在下部叶成熟时达到高峰,以后稍有降低,且以25%饼肥+75%硝铵全基施利用率最高,达到40.07%。秸秆肥组合中以25%秸秆肥+75%全基施利用率最高,且各处理烟株整个生育期利用率持续上升,不利于上部烟叶落黄成熟;(3)秸秆肥处理的回收率较饼肥处理的普遍要高,都在90%左右,土壤残留率高,不利于前期烟草的生长。饼肥处理中以25%饼肥+75%硝铵全基施的回收率较高,达到81.80%;(4)土壤“AN”值以25%饼肥+75%硝铵基追各半和25%秸秆肥+75%硝铵基追各半最高,说明土壤有机肥施用量不宜偏高,一般以保持中等施肥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MNPK处理(3%)。3季作物收获后,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施入氮肥在土壤和作物系统的总回收率分别为50%、77%和84%,损失率分别为50%、23%和16%。3季作物收获后三供试土壤标记氮肥残留率均约为20%,且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结论】长期平衡施肥尤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的15N生物示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大白菜15N示踪法研究不同复配比例有机无机复配肥的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比全化肥复配肥明显提高6.5%~11.9%;大白菜产量提高9.0~32.6 g/盆,增产6.0%~21.7%.试验筛选出较佳的有机:无机复配比例为:27:73和47:53,N-P2O5-K2O总含量为15%~20%,大白菜化学氮肥利用率达到38.75%以上,肥料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15N示踪技术应用于甘蔗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微区方式,研究在施氮量相等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分别施用20%、30%和50%15N标记尿素对甘蔗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的NDFF%和NDFF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氮素在甘蔗根系和叶片的分配比率均为基肥>分蘖肥>攻茎肥,而在蔗茎中的分配比率则是攻茎肥>分蘖肥>基肥;不同时期施肥甘蔗对氮素的利用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促进烤烟轮作周期内有机肥和氮肥的合理施用,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前作施用有机肥(秸杆、油枯、腐熟猪粪)对烤烟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前作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影响烤烟对氮肥的利用;有机肥的种类不同,对烟株各部位叶片中的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后,烟株不同部位的氮来自肥料的比例增加,提高了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有机肥前作施用可以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对中部叶的品质有利。试验的结果表明: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较好。  相似文献   

17.
^15N测定甘蔗生物固氮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甘蔗生产中的氮肥施用量分别为500~750、100~200kg/hm^2。巴西甘蔗产量约为80t/hm^2,因使用固氮甘蔗品种和相应的固氮技术,其施用的氮肥量,仅为广西的1/10,氮肥投入量远远小于甘蔗收获从土壤中带走的氮素量。笔者在开展甘蔗品种固氮特性研究过程中,进行了^15N同位素稀释试验,以了解在广西生态条件下,甘蔗品种的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棉花铃期植株氮素挥发的化学成分和各成分损失量。在室内水培条件下,采用密闭生长室抽气法测定棉花植株NH3挥发;应用^15N示踪技术,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棉花植株N2和N2O挥发。在抽气速率为0.26m^3/h情况下,棉花植株氨的挥发速率约为48.34μg/g·h。同位素标记时期,在静态箱法测定期,棉花N2的释放速率为3.96μg/g·h干重;N2O的释放速率为4.53μg/g·h干重。棉花铃期可以通过地上植株释放出NH3、N2和N2O。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15N标记畜禽粪尿有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及15N有机肥标记方法。15N标记有机肥主要用于畜禽粪尿氮素循环与利用研究领域。15N有机肥采用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两种方法进行标记,其中间接标记法又分为标记饲料法与标记尿素法。对15N有机肥标记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A pot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15N isotope technique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he varying rates of urea-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yields,quality,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of pakchoi cabbage (Brassica chinensis L.) and asparagus lettuce (Lactuca saiva L.).^15N-labbled urea (5.3515N atom %) was added to pots with 6.5 kg soil of 0.14,0.18,0.21,0.25,and 0.29 g N/kg soil,and applied in two splits:60 percent as basal dressing in the mixture and 40 percent as topdressing.The fresh yields of two vegetable spec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input of urea-N,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quad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se of urea-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fresh yields.When the dosage of urea-N fertilizer reached a certain value,nitrate readily accumulated in the two kinds of plants due to the decrease in NR activity; furthermore,there was a lin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ate content and NR activity.With the increasing input of urea-N,ascorbic acid and soluble sugar initially increased,declined after a while,and crude fiber rapidly decreased too.Total absorbed N (TAN),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 (Ndff),and N derived from soil (Ndfs) increased,and the ratio of Ndff and TAN also increased,but the ratio of Ndfs and TAN as well as NUE of urea-N fertilizer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input of urea-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labeled N fertilizer led to the increase in unlabeled N (namely,Ndfs) presumably due to "added nitrogen interaction" (ANI),the decease in NUE of urea-N fertilizer may be due to excess fertilization beyond the levels of plant requirements and the ANI,and the decrease in the two vegetable yields with the increasing addition of urea-N possibly because the excess accumulation of nitrate reached a toxic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