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陈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51-6152,6192
提出了小麦节水型品种应具备的特点及两圃平行交替选择节水型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突破了常规育种技术单一选种环境、遗传类型不能充分表现的缺陷;通过加大逆境选择压力以及后代材料逆境与非逆境的交替选择,多抗节水高产品种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小麦Tal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a1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创立了Ta1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通过多个优异亲本的复合杂交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经C4~ 6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轮选后代的逆境与非逆境环境的交替选择 ,使基因广泛交流和重组 ,实现了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效基因的相互累加。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基因型 ,育成了一批遗传基础丰富 ,背景广阔 ,具有多抗、节水、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新品种和苗头品系 ,为抗逆性小麦育种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聚类轮回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矮败小麦为群体改良工具,提出了小麦聚类轮回选择育种技术.按照育种目标组建不同类群,分类群聚合同类有益基因,使基因在相对同一的趋向上进行交流和重组.实现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效基因的相互累加,轮回改良群体,逐渐逼近育种目标.育成了一批遗传背景丰富,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特性的小麦新品种和特异材料,为小麦的群体改良探索出了一条简易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依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遗传育种研究室将主要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任务筛选适合北纬33°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进行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筛选适合华北、西北东部和东北种植的节水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建立与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小麦新品种烟农2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优质小麦育种及优质小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山东省长期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制订了小麦优质高产、抗旱节水育种目标。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高产、矮秆、多抗小麦品系烟1933为母本,以陕西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耐瘠、抗病小麦品种陕82-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水旱地交替选择,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小麦新品种烟农21号。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杂交育种实践6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眸60年(1954~2013)的冬小麦育种实践,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铁律是市场决定生产。从生产实际出发,选育抗旱、高产、多抗的广适性品种,成果颇丰;偏离了育种方向,则徒然而不达。育种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高产育种信息,瞄准前沿;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对于增产潜力大、缺点较多的关键遗传资源的改良,采取多亲本渐近杂交法较易获得成功;亲本选配要"强×强"组合,关键是创新种质要到位;杂种后代采取旱、水地和高、中肥水交替选择法,是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的有效途经。从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来看:农林10号(Norin10)可能携带抗旱高产基因,应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育成适合沧州地区生产的小麦突破性品种,利用矮败材料和优异抗旱耐盐亲本材料,建立盐碱圃和优良圃的双向交替选择,从而构建轮回选择群体,创新了矮败小麦轮回双向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实现了品种大量聚集有效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使之充分重组累加,产生更多遗传变异。利用自然选择的方法加大逆境选择压力,培育品种的多抗性,并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方法选择培育出不同类型区的品种,培育出了沧核036等小麦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小麦抗旱育种及水分高效利用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抗旱高水分利用类型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植物新种和小麦新品种引种、驯化及研究方向;用改良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抗旱性遗传生理研究和品种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黄淮麦区蔓延,给我国的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系统阐述了我国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机制、外缘抗源的利用及抗赤霉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分析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2种技术路线,提出在加强小麦抗赤霉病优秀种质资源搜集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1.
小麦高产抗旱育种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不断调整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突出培育重点性状等,利用与创新关键遗传种质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及选育环境,育成了晋麦46号、晋太170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河北省黑龙港麦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特殊生态条件,培育抗旱耐盐节水高产的小麦优良品种。[方法]利用多抗节水丰产品种配制三交组合西农863/08950536/石5144,通过2圃平行交替选择的育种方法进行育种。[结果]育成了抗旱耐盐碱节水型小麦品种沧麦6004。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旱、抗寒、抗倒伏、抗干热风,蛋白质含量15.37%,湿面筋含量35.30%。2003年由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冀审麦2003010。[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麦区种植。该研究为抗旱耐盐节水型小麦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同彦  赵书岗  赵锦  郑永圃  杨学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86-10588,10605
小麦是我国第2大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的形态解剖学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该研究主要是对小麦的根、茎、叶及籽粒等形态解剖学研究与小麦节水、高产、抗病等育种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马铃薯生产主要存在缺乏高产抗病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种薯市场混乱、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低、自然灾害频繁、马铃薯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建议】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扶持力度以培植龙头企业、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强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免耕栽培技术深度研发、加强种薯市场监管力度、大力发展马铃薯贸易、开展小型机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以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马铃薯生产主要存在缺乏高产抗病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种薯市场混乱、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低、自然灾害频繁、马铃薯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建议】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扶持力度以培植龙头企业、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强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免耕栽培技术深度研发、加强种薯市场监管力度、大力发展马铃薯贸易、开展小型机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以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系谱及育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历史;分析了大面积当家品种的系谱,指出目前生产主体品种遗传背景较狭窄,遗传基础较脆弱;讨论和分析了4个直接与育种相关的问题:1.拓宽种质来源,丰富遗传基础;2.切合生态特点,加强适应性和丰产性选育;3.正确把握品种抗性,降低主要病害危害;4.正确定位品质目标,注重发挥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选择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深耕整地、培肥土壤、适时播种、做好播前种子处理,科学施肥、优化施肥结构、加强小麦生育期的科学施肥、浇水管理、适时化学调控和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淮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30-8531
通过对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现状及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的探讨,介绍小麦滴灌节水增产原因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并提出奇台县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9月15~25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滴灌带滴头间距宜为30 cm,滴头设计流量3.2 L/h,滴管带铺设间距为60 cm;冬小麦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灌水量4 200~4 500 m3/hm2。这可为奇台县小麦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