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背景下,以微观福利为视角在对粮农粮食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新疆奇台县353户小麦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粮农粮食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后,奇台县粮农粮食规模经营意愿不明显,有50.71%的粮农表示补贴政策改革后愿意进行粮食规模经营,仍有49.29%的粮农不愿意进行粮食规模经营;其中农资投入花费、补贴收入、小麦面积占比、小麦种植规模、对补贴促进收入增加的作用认知、是否有土地转入行为、务农人数、年龄和机械使用程度是粮农粮食规模经营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43-315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春玉米的可能种植北界向北移动了158.3-285.8 km,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增加了3.87×104 km2,占东北三省土地面积的4.91%。(2)1981-201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比例由81.14%增加为86.66%,其中最高产区和高产区面积比例由36.61%减少为34.82%,而次高产区则由44.53%增加到51.85%,低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8.86%减少为13.34%。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单产减少40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7.0%。(3)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稳产区、稳产区和次稳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80.20%增加为89.28%,且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比例由40.97%增加为49.97%,而低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9.80%减少为10.72%。(4)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61.09%增加为83.00%,但最适宜区面积比例由18.83%减少为6.67%,可种植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20.08%减少为10.33%。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总体下降了171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2.6%。【结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明显向北向西移动,春玉米的可能种植面积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如果不考虑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的适应,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面积所占比例缩小,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春玉米雨养产量的稳定性增加,其中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的区域内,春玉米的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  相似文献   

4.
受国家玉米调控政策影响,本年度大西江农场玉米种植面积骤减,大豆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大豆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向专品种种植方向转变,但因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年度大豆产量较常规年份减产57%以上且品质差,大豆市场销售价格低,即使有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及风险理赔,大豆收益仍很低。  相似文献   

5.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单一化趋势显著。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应从减少单一玉米型和增加水稻和大豆组合型入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辽市鼓励杂粮杂豆种植,红小豆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加大,增大了在杂粮种植面积的比例,本文旨在通过通辽市红小豆产业发展的基础解决当前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发展红小豆产业,将红小豆种植逐渐发展成为通辽市杂粮种植业的支柱型农作物,为发展通辽市三农及促进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价格上升对补贴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区分专业苜蓿种植区域与非专业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种植补贴额度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制定苜蓿种植补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引起种植面积变化的各种因素,既要保证苜蓿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又要考虑苜蓿产品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意义重大。一、选地、施肥红小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红小豆不耐涝,较耐瘠薄。应选择前茬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9.
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状,考虑预期收益率是模糊数的情形,利用可能性均值和可能性方差作为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建立均值-方差组合投资模型.最后,利用lingo软件进行数值分析,表明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过去的信息为条件,以一致性风险度量CVaR为优化目标,以组合收益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时变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通过基于pair-copula-GARCH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得到未来某时刻收益率的多个可能情景,并引入一个特殊函数实现了投资组合模型的线性化,得到了最优投资组合策略.最后针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2014,(17):12
<正>近日,省农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吉林省2014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对今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的标准、方式、对象、范围、品种以及申报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方案》指出,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均可实行良种补贴。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上述农作物的不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对全省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补贴。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的农民(农场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视     
2003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上升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作物种植情况调查显示,2003年美国农民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比例均比2002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2003年美国种植的玉米面积估计将为3191万hm2,与2002年的种植面积持平,其中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38%,比2002年的比例高出4个百分点。2003年美国种植的大豆面积估计为2957万hm2,其中转基因大豆的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80%,比2002年高出5个百分点,但是,2003年美国的大豆种植总面积将是1998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德国扶持生态农业日前,德国公布了2003年度联邦政府农业报告,据该报…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国家一系列农业供给侧政策,如大豆目标价格、大豆生产者补贴、水稻最低保护价下调、"玉米调减"、"轮作休耕"等实施的背景下,对松嫩平原中部地区主要农作物年际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松嫩平原中部(海伦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5年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选取水稻、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际间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作物面积转换、作物轮作等。【结果】 (1)水稻2014—2017年面积持续增加,2018年水稻面积减少,大豆、玉米5年间年际波动较大,其他作物面积持续增加。(2)2014—2015、2015—2016、2016—2017和2017—2018年这4个时段旱田轮作区域的面积占5年间旱田公共面积的51.72%、50.36%、45.57%、55.32%;玉米和大豆之间的轮作分别占轮作面积的94.42%、93.54%、84.28%、81.76%。(3)4个时段旱田公共区作物轮作次数分别为0次、1次、2次、3次和4次的旱田面积分别为28 248.60、48 695.32、96 812.60、69 538.50、25 731.23 hm~2,分别占旱田公共区面积的10.50%、18.10%、35.99%、25.85%、9.56%。【结论】(1)5年间海伦市作物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总体呈增长趋势,其种植面积和比例2017年之前持续增加,年增长率超过10%,2018年略有降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和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波动剧烈,且变化趋势相反;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持续增加,种植比例提高近5倍。(2)2014—2015、2015—2016、2016—2017和2017—2018年这4个时段中旱田轮作区域面积高于45%,2017—2018年轮作面积最高,达到55.32%;玉米和大豆之间的轮作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玉米大豆轮作为主要的轮作方式,高于轮作面积的80%;4个时段均轮作的区域面积不足旱田公共区面积的10%,玉米、大豆的重茬和迎茬仍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高嵩  王宁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0-224
依据169户组合种植玉米、大豆、红小豆农户的截面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机械+人工、土地投入对普通农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种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种子、机械+人工投入对种粮大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化肥与土地投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普通农户中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对组合种粮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性别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种粮大户中仅有受教育程度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设施农作物风险条件下最优生产组合,在target-MOTAD(The minimization of total absolute deviation model)模型基础上,打破风险状态概率等值恒定限制,对target-MOTAD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南京市六合区设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target-MOTAD改进模型实证研究设施农业中"高设施,高风险,高收益"与"低设施,低风险,低收益"2类情境的设施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不同风险条件下最优组合种植策略。结果表明:利用伪随机数模拟风险状态发生概率的target-MOTAD改进模型研究不确定情境的设施农作物组合种植计划是正确和有效的;南京市六合区"典型设施农户"的种植结构需要调整。综合考虑风险状态的规律和生产资料投入等因素,target-MOTAD改进模型更接近现实种植情况,可为不确定情境下设施农作物种植计划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需要的不断增加,红小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09年我县种植面积达到11085亩,亩产量15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256.65元,现将红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玉米最低保护价转化为玉米种植补贴,东北地区等省份出现玉米滞销的现象,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就需要转变散户种植模式,向抗风险能力强的合作社方式转变。以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应用,增加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需要的不断增加,红小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09年我县种植面积达到11085亩,亩产量15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256.65元,现将红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农业系统的“水-土-经济”要素是刻画人类活动与生态-水文过程互馈效应耦合的关键界面之一。本研究以局部均衡理论为依据,基于栅格尺度的水、土、作物的空间分布数据与行政区尺度的粮食生产、消费与贸易数据嵌套,构建了行政区-栅格跨尺度的农业部门局部均衡分析“水-土-经济”要素耦合模型(Water-Land-Economic nexus Model,WLEM)。研究以黑河流域“粮改饲”补贴政策为例,模拟种植与加工环节的农机设备补贴下水土资源消耗强度与空间布局的变化,刻画农业“水-土-经济”要素的耦合机制与政策干预下行为调控的资源消耗及经济产出的系统效应。模拟发现,对种植环节的大型农机补贴增加了非水土自然要素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加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而对加工环节进行农机补贴,可通过提高青贮技术直接影响青贮玉米作为饲料的投入,与种植环节补贴相比,其对青贮玉米产量的拉动作用较大。种植与加工环节叠加补贴在鼓励青贮玉米生产的同时,一定程度减少了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符合“粮改饲”政策目标。结果表明,在政策补贴过程中需重视加工环节的农业机械设备补贴,并完善种植补贴和加工补贴两种政策的优势互补机制。从生产和加工两个环节补贴的空间效益来看,青贮玉米与籽粒玉米在畜牧业投入上的竞争关系使作物种植过程中水土资源要素投入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这与栅格尺度上水土资源要素作为农产品成本的占比以及要素供给和替代弹性差异直接相关。该研究为制定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方案与农业发展政策,实现流域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内蒙古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内蒙古是我国玉米生产主产区,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粮食品质越来越好,粮食单产稳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增无减,从现实条件看,一是内蒙古政府对玉米生产进行了战略调整,将原先用于出口的玉米转化为对内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又把玉米秸秆加工成牛、马、羊等的常用饲料,从而做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内蒙古政府加大玉米种植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年来玉米主要病虫害也中等偏重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