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正>最近,在中国有关转基因作物的激烈辩论,凸显了在科学家与公众之间传播极为缺乏,也显示出政府迫切需要提高透明度。2009年11月,中国农业部宣布给两种抗虫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后者能帮助禽畜吸收更多的磷元素,磷是玉米和大豆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大豆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蒋春志  赵青松  张孟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91-10394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转基因方法,分析了大豆遗传转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展望了大豆转基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绝对黏度,折光率,脂肪酸和甾醇含量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理化性质上区别不大。相对密度:转基因大豆油为0.9197,非转基因大豆油为0.9572;绝对黏度:转基因大豆油为59.8 MPa.s-1,非转基因大豆油为60.3 MPa.s-1;折光率:转基因大豆油为1.4683,非转基因大豆油为1.4690;脂肪酸组成: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主要脂肪酸都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两种油样中甾醇总含量都在300 mg.100 g-1以上,且含量种类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2009年初夏,对于中国大豆产业而言,一个格外沉重的话题就是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非转基因的中国大豆还能坚守多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豆等部分农产品开放了关税保护,随着中国大豆需求量的连年激增,进口大豆开始逐渐统治了市场。而这一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格如铁矿石一样,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日本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它能刺激头发生长和预防因化疗引起的脱发。如果新品种大豆的安全性获得证实,则可以使许多人减少秃顶之烦恼。研究者声称,他们给这种大豆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大豆,简称GM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随着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大豆的培育和世界市场供给的增多,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大豆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主要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06,(6):32-32
日本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能刺激头发生长和预防因化疗引起的脱发。如果新品种大豆的安全性获得证实,则可以使许多人减少秃顶之烦恼。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吉田川瑞教授声称,只要定期食用这种大豆即可。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大豆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46-5047,5050
介绍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分析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转基因大豆贸易,提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转基因植物所带来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豆中有很多是转基因大豆,它是否对人体健康、我国大豆品种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论述了世界转基因大豆的现状、优缺点和引发的争议,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剖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一:美国的转基因农产品,专门出口祸害第三世界真实情况:作为转基因农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已相当普及,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木瓜等,都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饭。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吃得很欢。据美国农业部在2005年发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逐年激增,廉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的整个产业链都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思考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的方法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的设想,然后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中国大豆食用油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可有效促进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分析转基因大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更利于转基因大豆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CNKI 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检索出2001~2015 年相关文献,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在转基因大豆研究中侧重基因表达以及农杆菌介导转换,而中国侧重于其本身,包括大豆的产业以及转基因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影响等。应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转基因大豆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个转基因品种94Y20和TN1以及1个非转基因品种运豆101作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放线菌全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大豆对土壤鼓粒期和成熟期土壤细菌具有一定影响;转基因大豆对苗期土壤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具有一定影响,对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品种TN1的花期土壤真菌显著减少。结果说明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CR检测转基因大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性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以非转基因大豆和CP4-EPSPS转基因大豆为材料,以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外源基因5-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CP4-EPSPS)为检测的目的片段,建立PCR反应体系。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大豆基因组DNA,并对所提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确定转基因大豆的PCR检测限。[结果]改进CTAB法提取的大豆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完整,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均可扩增出约409 bp的条带即Lectin基因,而只在转基因大豆中检测出CP4-EPSPS特异性片段;当转基因大豆的含量为100%~0.2%时,均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转基因大豆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可行性,利用公布的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全球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及中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1996-2004年,美国、阿根廷和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率分别从2%、1.7%和0增至85%、98%和22%。2)美国和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种植转基因大豆可使杂草管理便利化和高效率。3)可能存在问题是:提高单产和增加利润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是大豆原产地并具有独特的消费结构,而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会对中国大豆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生产转基因大豆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建议:继续禁止在中国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造成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特性。截止到目前,我国今年获批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共包括3种大豆、两种玉米和两种棉花。3种大豆转基因特征分别为抗除草剂、抗虫和抗虫耐除草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前景巨大。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大豆遗传转化所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Z04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04为试材,探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可培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的15~6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生长的30~9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非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