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在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地人口在大量的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的基本研究结构主要是对龙泉驿区旧城改造的问题,原因和出路做出分析,针对旧城改造这一重要社会工程做出总体总结。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龙泉驿区旧城改造的必要性,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方法:文献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从对旧城改造,拆迁模式,龙泉驿区五金厂片区的分析探讨了本区拆迁的相关困境和出路。研究结论:⑴城市的改造和城市的发展是联系非常紧密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关系;⑵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公平公正,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⑶旧城改造要基于科学的模式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借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江苏常州为例,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并对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缩影,记录了一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保留了一个时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城区的崛起和扩张使得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各城市纷纷兴起了旧城改造计划。然而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完全推倒重建,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必须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如旅游等相关的文化活动才能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在历史街区寻找城市记忆,通过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青岛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走访老街的居民,总结归纳出当地居民对青岛的城市记忆,并根据目前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京市老城南地块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分析,解读该地块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探求阶层分化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相互影响,并为旧城改造、城镇更新运动中城市空间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空间问题研究中,空间句法理论将物质空间作为单独的本质元素进行系列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对社会、经济、认知和行为等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分析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变化问题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方法及辅助软件,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下不同时期的城市和街区的多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分析得到非保护类历史街区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关系:①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偏近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区域,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功能承载中起到了中间过渡和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②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影响,其复合功能的承载潜力影响范围逐渐缩小;③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内部深度相对较大,整体交通便捷度相对较低;④人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普遍较低,游客和居民都不便认知整个空间.根据特征和关系进一步解析得到变化原因在于历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动态调整,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城市文脉保护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与协同.  相似文献   

6.
有专家指出,西部各省区竞相提出要把文物资源开发成为旅游资源,正使文物古迹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有的地方在旧城改造、修路等建设中,很少考虑古建筑以及地下古墓的保护。有的地方为了进行商业性开发,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专家呼吁:国家要尽快修改并颁布新的《文物保护法》,在全国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文化遗产和对旧城改造的普查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仿止破坏性“开发”。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中村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指出了城中村改造中一些不利于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问题,如改造中注重对地的改造,忽视对人的改造,使得改造的社会效益彰显不足;改造缺乏整体规划,改造后土地利用效率低,可持续性集约利用实现程度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城中村改造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惠  李达  朱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9-7230
从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所特有的叠城现象出发,将现存的徐州城称为城上城,将叠城称为城下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形成城下城的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总结了现存城下城的形态特征与城上城的城市规划现状。发现徐州城上城是在旧城改造的格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认为,在现存徐州城上城的城市规划中,应积极发掘两汉文化,理性地保存城市特色,以有助于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提出了城下城对徐州现存城市的空间格局、道路格局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以期为本土文化的设计和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各个地区的城市也在不断变化,而旧城区改造对于提高城市美观度、改善城市应用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公共景观再生设计是旧城区改造规划的重要内容,应积极突出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避免盲目地照搬或者抄袭,不断提高旧城区公共景观再生设计水平。本文分析了旧城区改造公共景观再生设计原则,阐述了旧城区改造公共景观再生设计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在阐述土地产权内涵、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旧城改造、农地征收以及"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经历时代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龙泉作为一个千年古县,境内遍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村落,龙泉市政府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对27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信息采集表(龙泉地区)、12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调查提纲(龙泉地区)进行分析,以及对龙泉市7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龙泉市历史文化村落基本情况,针对龙泉市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 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3.
许昌市城市绿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城市绿道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以许昌市为研究区,以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许昌市的城市绿道规划。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绿道由河流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园林景观路绿道、防护绿道和隔离绿道等5大类型组成,各类城市绿道交织成网状,构成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通过城市绿道将许昌市中的主要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教育场所、商业步行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步行空间,连接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而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都江堰市土地利用现状、利用变化的宏观驱动因子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该市土地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韩春晓  任俊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26-18028
分析了固新古镇的特色及价值,突出介绍了其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北方城堡式古建筑群、富有特色的历史街巷、源远流长的古槐文化、冀南庙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指出固新文化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新老民居建筑混杂,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落后,民俗文化的生态空间逐步萎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的原则,探讨了固新古镇的保护对策与措施,重点强调对建筑的保护与整治,并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与挂牌保护,保护古镇街巷并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并提高其保护意识,以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旧城更新中千城一面现象及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旧城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与千城一面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高密度老旧城区公共空间,激活老城厢滨河空间活力是城市更新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视觉美感度、游憩适宜度、历史人文丰富度、环境协调性和可达性5个层面构建活力测度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10个研究案例实证验证测度路径的可行性,根据结果总结老城厢滨河空间的特征与现存问题,并从提升河流显示度、重塑历史人文氛围及实施居游共享理念3个方面提出活力提升策略,为老城厢滨河空间活力测度与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明故宫地区的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故宫地区已形成一条南京东大门城市轴线的历史文化景观带,但遗址被道路分割,使得整个环境不完整。通过对明故宫地区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使其重塑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历史旅游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阐述了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提出了提高城市居住区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1.合理选择植物;2合理配置,复后混交,提高单位面积绿量;3.加强绿地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