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把书法与体育放在一起讨论,多数人不理解或者难以接受,觉得这两者不好联系在一起.其实中国古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礼、乐、射、御、书、数,即当时的"六艺",六艺中的"书"就是书写,"御"和"射"就是武艺,现在来说就是体育,这算是最早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吧!书法不但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身体健康、娱乐身心的作用.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快乐精神,提高生活质量.从这点讲,体育和书法不就联系起来了吗?因此,有好多书画家都以健康长寿著称,如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启功等,一个个年过八十还身体健康,精力不减,笔耕不止.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育教育的基础.同时体育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不怕挫折等优秀品质,使他们终身受益、利国利民.上好体育课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每节体育课呢?依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几十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之见,在体育堂上教师应做到"熟"、"精"、"活"、"备"四个字.  相似文献   

3.
正孔府宴:曲阜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经历2000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族和官府职能。孔府不仅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还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4.
"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概念,<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之礼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也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茶礼是茶叶冲泡技术与艺术中所体现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是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是茶人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礼>古记"之说,指出这种<礼>类战国古文记文,是一种长期为人所忽略的古代学术文体.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见有多种此类"<礼>古记"的作品,与传为子思之学的儒家传统有关.研究出土文献中的"<礼>古记"类作品,不仅使我们得以考察传为子思学派作品的早期面貌,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学术文献的文献形式与文体.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广州、珠海、汕头、湛江四市体 育绘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省群众对体育绘图知识比较感兴趣,女性识图能力 强于男性,但健身运动场所关于体育绘图方面的设置不均衡。建议在体育专业和大学普通体育课中开设体 育绘图的课程、健身运动场地中增加有关体育绘图的图案,增加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体育硬件和软件投入, 并将体育绘图作为社区指导员上岗的培训项目。以期为从心智拓展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拓宽全民健身 途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开幕之际,礼来动保(Elanco Animal Health)中国未来战略在沈阳发布。数百位中国畜牧养殖各界精英、专家学者、意见领袖和新闻媒体应礼来动保中国之约齐聚绿都共襄盛举,分享礼来动保的"创价值赢未来"之道。"集全球资源为中国客户创造价值"是礼来动保聚焦客户价值的有力保证。两款新产品的上市是本次礼来畜博会系  相似文献   

8.
唐末五代社会秩序的破坏,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因子以及宋初三先生、李觏等以礼的价值标准重建宋代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思想共同铸就了张载关学的礼学特色。而张载的礼学不同于先秦秦汉的礼学,他把“礼”由形而下之器,发展为形而上之道,以此作为宋代社会与国家秩序重构的哲学依据。张载不仅对礼进行了形上的研究,而且受到其经世思想的影响,曾尝试在民间推行礼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庭院布局、建筑结构、植物配植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庭院与传统文化中的"礼"的密切关系。古典庭院借助于园林空间布局及其技法,表现儒家对秩序即"礼"的尊崇并寄托对自然审美的一种追求。古典庭院整体布局将谋求秩序等级与"师法自然"巧妙地融合,在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古典庭院的入口由"礼义门"演化而来,充分体现了儒家对秩序和等级的尊崇;古典庭院中配植的植物多以松、竹为主,不仅让人感受自然的季节转换,而且表达了主人的君子之德和仁爱之心;古典庭院的建造过程也充分表现了儒家讲究人情世故的礼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通过大棚柞树立体育,大棚土坑平面育和露地柞树立体育的比较试验,分析不同饲育方法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大棚柞树立体育全面优于大棚土坑平面育和露地柞树立体育,大棚柞树立体育的万头蚁蚕收茧量为66.68㎏,较大棚土坑平面育和露地柞树立体育增产11.37%和49.64%。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资料法结合问卷调查访问,就体育微课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体育微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心动"概念,利用针对性的开场导入策略,优化教师教学艺术,注重知识内容的表征设计,微课视频的呈现以及视频的属性,打造易于学习者心动的技能训练型设计样式,提升学习效果。旨在通过高校微课教学平台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数字信息化发展并在体育教育改革上提出建议,实现体育微课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与学生利用并掌握为一体之能。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与礼关系密切,礼的本末、常变关系,历来是《春秋》学讨论的热点。礼有本末之分、文实之别,礼有常亦有变。胡安国的《春秋传》提出了“正身治人礼之本、威仪文辞礼之末”的思想,强调“礼以敬为本”观点。胡安国认为,礼之“本”与“实”是不可更改的“礼之常”;而礼之“末”与“文”则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礼之变”。在“礼之常”与“礼之变”之间,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变而不失礼之正,则犹可矣”、“变而不越乎道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的茶历史悠久,人们在对茶的认知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茶的药食价值,还开创了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礼。文章从"千红一窟"、"暹罗茶"和"以茶待客"等入手,对《红楼梦》中的茶礼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古礼今论     
一、古今社会制度本质的差异,决定古礼并不下及庶人(平民,老百姓),今礼则应该而且必须下及于庶人。公元2008年5月19至21日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中南海怀仁堂前举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参加的向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致哀的盛典,实为共和国真正做到礼下于庶人的最典型最有力的证明。二、上个世纪的"五四"运动以及"文化革命"对礼义之邦的古礼和相关礼籍的批判未免过分。古礼当中反映古代圣贤思想认识高度的精华,古礼和相关礼籍的认识与实践意义,不应一概否定。三、部分旧礼与相关礼制思想的翻新、改造或适度回归,是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注意的文明建设的成就之一,也可以证明礼义之邦传统文明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大不相同的概念。"教"主要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育"则包含道德养成、思维开启等更为深刻的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真正内涵并不完全清楚,以至于"教育"弱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的质量。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词源学分析为手段,结合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初步梳理了"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义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体育资本运行机制的方向和构想要正确地反映行业运行的客观要求和客观规律,是要通过体育资本 市场运作来实现的。体育资本社会经济是自主性经济、社会经济、法制化经济和国际化经济,为此,对体 育资本机制发展和提升问题,要有明确的构想,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目标,体育资本运行战略,并制定与之 相适应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蚕桑省力化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草免耕、化学除草、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育、条桑育、蚕台育、地面条桑立体育、室外育、自动上蔟等。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处理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仁"礼"和合"等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个宗旨,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搞好学校体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更能促进学生体能、智能及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发展。早在很久前,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明确指出:“体育不仅能强筋骨,而且能够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所以体育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树立较强的体育意识,努力提升体育知识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对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研究方法,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