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因子的研究,可知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形成的沙源主要为松嫩平原及科尔沁沙地,蒙古低压的活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动力,同时其形成也受到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等全球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沙尘暴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阁  盛永  张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66-1568,1581
以1971~2009年辽宁沙尘天气实况资料为基础,从正态性检验、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沙尘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的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变化明显;辽宁沙尘多发生在春季(4月最多),沙尘天气主要在3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在沈阳西北部、阜新以及朝阳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沙尘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区域内沙尘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沙尘天气以扬沙为主;此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北京、天津和平原中南部是此区域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沙尘天气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此区域内的沙尘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且70年代大多数分区域沙尘日数较60年代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11年4月28-30日发生在四子王旗的沙尘天气,其中蒙古气旋和冷锋是造成此次大面积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且散度场、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场的变化与此次沙尘天气爆发至衰亡均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沙尘天气成因及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空气动力学和天气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大风、对流层低层的强烈垂直不稳定及高、低空急流对哈尔滨沙尘天气做出的贡献,分析了沙尘天气时城市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哈尔滨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是内蒙古中部的沙地,但近年也常出现本地沙源引起的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期间,城市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出现异常,其浓度变化和沙尘天气具有同步性特征;沙尘天气期间,SO2含量呈明显减弱趋势;NO2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则表现较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气的根源所在。[结果]在呼伦贝尔草原日益沙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春季异常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这次沙尘的主要因素;严重干旱加上沙尘形成前期的持续升温导致了表土层的疏松干燥,牧草的延迟返青,干土层的加厚,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子是诱发这次沙尘天气的决定性因素。从地面到高空的异常增暖,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热能条件,促使了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的增加;另外,高低空急流的存在对地面大风的形成起到了动量下传的作用。地面蒙古气旋的形成及发展为这次沙尘天气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带来的大风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直接因素。[结论]该研究为该市沙尘天气的防治提供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沛涛  杨玲珠  张海霞  王艺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1-10232,10282
利用华北南部邯郸市16个站1980~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沙尘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年变化以及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浅析了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临清市沙尘天气特征及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对1961~2010年临清市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临清市年沙尘天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较明显;90年代较80年代略有上升趋势;2001~2010年沙尘天数变化较明显,为各年代最低值,年平均沙尘天数仅3.9d;沙尘天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临清市沙尘暴天气只发生在春、夏、冬3个季节,且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59%;秋季无沙尘暴;沙尘暴的月变化明显,其中4月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31%。临清市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数的73%;其次是浮尘天气,约占18%;再次为沙尘暴天气,约占9%。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地面沙尘天气网络监测系统及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等方面,以沙尘暴气象历史资料和沙尘暴个例分析,解析沙尘暴发生的沙尘源区、传输路径和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源区之一,同时也是境外沙尘暴源区在沙尘传输过程的加强源区,是造成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浮尘、沙尘暴或扬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辽宁阜新地区春季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41-2642
[目的]分析阜新地区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天气特征,为当地春季播种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提供气象依据。[方法]对近46 a地面观测资料、春季天气变化系统、以及气要素分析图,欧亚地面图、550 hPa、700 hPa高空图等,做叠加归纳分析。[结果]阜新地区春播期适时透雨年占80%,20%的年份无透雨。影响阜新地区春播期降水天气系统主要有3种,即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结论]东北低压和华北低压降水天气系统适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冷锋云系适合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2.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承德市沙尘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0年承德市9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承德市沙尘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承德市沙尘灾害在时间分布上以2000-2002年出现最为频繁,2005年以后沙尘灾害又呈上升趋势,春季为1a中沙尘灾害出现最为集中的时期;在空间分布上,沙尘灾害发生频率具有从西北向东南沿河谷走向递减的特征。沙尘灾害的产生主要受大风日数的影响,其为关键气象因子,地形要素和地表覆被状况也对沙尘灾害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龙眼产量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关系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7年玉林市主栽的石硖龙眼分两个区进行主要发育期观测,同时进行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结合近五年龙眼产量的丰歉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开花、结果期间遇阴雨寡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花穗生长期的天气。  相似文献   

15.
曹建新  陈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85-6387
气候分析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及环境城市化,秦皇岛市区域年平均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出现了连续偏高的异常变化;年降水指数呈明显减小趋势,出现了连年干旱,高温少雨使农田干旱、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人工增雨变得更加迫切。总结1999~2008年火箭人工增雨经验,人工增雨操作的技术关键一是分析局地降水气候规律,跟踪天气变化伴随增雨作业效果显著;二是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需要适当的温度条件,即所谓进行冷云催化。在增雨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物理机制,选择好合适的发射高度,把催化剂送到可催化的温度环境中,以保证作业成功率。因此,在增雨作业时应尽可能准确地找出适宜催化云的适当部位,才能达到有效增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毕节地区 1961~ 2 0 0 0年 40a间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气温、降雨量、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9月上旬均温、5月上旬降雨量及 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要素。结合产量丰歉年型提出了水稻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展气象服务领域,解决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生产中有关农业气象方面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资料分析,利用河套灌区18年向日葵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向日葵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农业气象条件,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象产量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套灌区向日葵种植进行了适宜分区,将河套灌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基本适宜等4个向日葵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玉峰  许彦慧  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5-15736,15754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晓东  杨仲江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46-11248
利用1971~2008年上海地区11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A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近38年来年均雷暴日为26.1d,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0.4185d/10a,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各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但主要发生在3~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6.4%,其中夏季雷暴日(6~8月)约占全年64.9%;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上海地区雷暴具有3年、5年的短周期和12年、20年的长周期震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