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鹏  吴文  郑志侠  潘成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72-10476
以2010年为基准年,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安徽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年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初步建立了安徽省VOCs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安徽省VOCs的排放总量约为562.79 kt,其中流动源排放277.65 kt、溶剂使用排放135.98 kt、工艺过程源排放105.33 kt、油品储运排放27.63 kt、固定燃烧源排放16.20 kt.缺乏当地排放因子和良好的活动水平数据是该测算工作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李庆军等与英国、西班牙科学家合作,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园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第一次证实了橡胶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能力,并预测这种大气VOC排放格局的改变将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FACE田间试验,对高CO2:浓度影响稻田CH4排放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δ13C技术初步分析了土壤CH4的排放来源.结果显示,植株和±壤的CH4排放速率在高CO2浓度处理大于对照18%以上,其增加幅度为土壤大于植物,CH4排放速率可能受田间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与对照比较,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和土壤部分CH4累积排放总量增加,且变化幅度随生长期而降低,前期(54 d)常规氮处理(NN)高于低氮处理(LN),后期LN高于NN;但是行间裸土CH4累积排放总量在前期(54d)增加和之后降低的幅度均为NN高于LN.土壤排放CH4δ13C值从移栽到第102 d,高CO2浓度处理LN和NN水平下土壤对照(CK)仅分别升高9.0%和8.3%,种水稻则降低8.8%和8.1%;但是在对照CO2浓度条件下土壤对照降低17.2%和112.5%(P=0.047),种水稻降低40.3%和105.9%(P=0.023),表明高CO2浓度下有更多C4来源的碳释放,对照CO2浓度条件下有更多C3来源的碳释放.水稻不同生长期与土壤对照比较,种水稻土壤排放CH4δ13C值降低的幅度总和在高CO2浓度条件LN和NN水平下分别为114.8%和72.7%,对照CO2浓度条件下分别为41.9%和72.8%,表明在种有植物的情况下更多当季的碳分解释放,LN水平下高CO2浓度促进来源于当季碳的CH4排放.NN水平下没有发现CO2浓度的影响,可能与作物生物量和它的间接产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稻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提出符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分别为39.75万t和32.74万t,2010年比2005年减少17.64%。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甲烷排放减少17.37%,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减少31.59%,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增加1.11%。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面积减少及动物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是农业活动甲烷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稻田甲烷排放受水稻品种、土壤条件、水分状况、施肥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可从上述途径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甲烷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改良畜禽品种、改进动物饲养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技术,提高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控制政策、降低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广西茅尾海茳芏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良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1-13483
在2010年对广西茅尾海盐沼湿地典型植物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的株高、密度、生物量进行了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根据茳芏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其绝对增长速率、相对增长速率和根冠比。结果表明,茳芏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和生物总量最大值分别为(2 802.3±887.0)(、1 590.8±641.8)和(3 753.7±1 022.6)g/m2。绝对增长速率、相对增长速率变化趋势和根冠比计算结果表明,在进入冬季后,茳芏营养物质转移到地下储存,是其作为多年生湿地植物适应气候和环境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99-2010年SPOT 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关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其中秦岭北坡NDVI值最高,城市中心区NDVI值最低,1999-2010年间年均NDVI值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增速为5%/10a;植被覆盖轻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占关中地区总面积的70.39%,基本不变区域占24.77%,表明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温、降水量的响应良好,大部分区域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樊风雷  邱茂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3,7,封2
以广州市1990和2010年的TM图像为主要数据,在结合数据图像前期处理的基础上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整体变化、动态变化、等级变化等方面对广州市的植被信息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同时结合广州市社会经济数据对广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90年广州市区的平均NDVI值为0.29;2010年广州市区的平均NDVI值为-0.03;植物覆盖率由1990年的87.08%下降到2010年的45.73%。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NH_3排放量估算及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H3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灰霾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太原市NH3来源及排放情况,利用排放因子法,根据2013年该市各类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对NH3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NH3排放总量约为11 445 t,其中99.3%来自于人为源排放,0.7%来自自然源排放;在人为NH3排放源中,农业源是太原市的主要排放贡献源,其中畜禽养殖排放量最大,占34.2%;其次为氮肥施用,占18.9%;畜禽源中,鸡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NH3排放总量的31.0%,其次是猪,其贡献率为28.5%;在太原市下辖的六区三县一市中,畜禽NH3排放量约3 904 t,依贡献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清徐县小店区阳曲县古交市晋源区尖草坪区娄烦县杏花岭区万柏林区迎泽区。说明在人为氨源排放过程中,畜禽养殖的贡献很大,且主要分布在郊区县市中,建议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氨气排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植物根系分泌的主要组分(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对土壤N_2O排放及其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而控制土壤N_2O排放提供支撑。【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分别添加草酸、丝氨酸、葡萄糖于土壤中模拟根系的3种主要分泌物,每种分泌物设置两个浓度水平:低浓度(150μg C·d-1)和高浓度(300μg C·d-1),另设置添加蒸馏水的对照组,共7个处理。将土壤置于120 mL玻璃瓶中进行培养,24 h内采集气体样品7次,每次培养2 h,获取N_2O排放速率、日累积排放量和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和SP(site preference,SP=δ15Nα-δ15Nβ))。【结果】添加3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后,土壤N_2O排放速率均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组N_2O累积排放量为:葡萄糖((3.2±1.3)mg·kg-1·d-1)处理丝氨酸((2.6±0.5)mg·kg-1·d-1)处理草酸((1.4±0.2)mg·kg-1·d-1)处理,低浓度处理组为:草酸((2.7±1.3)mg·kg-1·d-1)处理丝氨酸((1.8±0.4)mg·kg-1·d-1)处理葡萄糖((1.6±0.8)mg·kg-1·d-1)处理;添加根系分泌物的不同处理间土壤N_2O的δ18O值无明显差异,并稳定在24.1‰—25.6‰,且均显著高于对照((20.1±1.5)‰);土壤N_2O的δ15Nbulk值与添加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有关,其中草酸处理组为(-20.06±2.22)‰、丝氨酸处理组为(-22.33±1.10)‰、葡萄糖处理组为(-13.86±1.11)‰、对照组为(-23.14±3.72)‰。各处理土壤N_2O的SP值的变化范围为13.13‰—15.03‰,根系分泌物浓度越高,SP值越低。综合分析不同处理4个指标(N_2O排放速率、N_2O的δ15Nbulk、δ18O和SP值)的不同时刻的检测值与日均值的校正系数,添加根系分泌物后第16小时各处理4个指标的校正系数最接近于1。【结论】在NH+4-300 mg N·kg-1的土壤环境下根系分泌物促进N_2O的排放,且在培养期间(24 h)土壤N_2O排放速率逐渐升高。高浓度处理组葡萄糖对土壤N_2O排放速率促进效果最强,低浓度处理组草酸对土壤N_2O排放速率促进效果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根系分泌物的添加使N_2O的δ18O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的添加使δ15Nbulk值显著升高。根系分泌物浓度越高,反硝化作用对N_2O的贡献越大。  相似文献   

10.
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约占全球BVOCs释放总量的44%,被认为是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封闭式采样-热脱附-气质联用(GC-M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异戊二烯检测方法,但存在分析周期长、步骤复杂、时间分辨率低、易产生系统误差等问题,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本研究通过封闭式采样法收集样品,并引入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进行原位分析,建立了一种植物源异戊二烯的原位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5种园林绿化植物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垂柳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最高,在夏季可达到14.94μg/g/h,而香樟、女贞、珊瑚树排放速率都较低;植物释放异戊二烯的速率在不同季度间也存在差异,夏季释放速率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释放速率最低。根据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2种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新方法可用于植物BVOCs排放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