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18℃和25℃2种温度下,对克氏原螯虾注射剂量为20μg/kg的恩诺沙星药液,分析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残留规律。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回收率80%~110%,检测值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6%,检测限均在0.01μg/mL(μg/g)以下。18℃时恩诺沙星在克氏原螯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T_(max)分别为0.083 0、0.344 7、1.933 5 h,25℃时恩诺沙星在克氏原螯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T_(max)分别为0.083 0、0.263 4、1.165 8 h,温度提高加快了克氏原螯虾中恩诺沙星的吸收。消除半衰期T_(1/2β)大小顺序为肝胰腺(55.740 3 h)肌肉(52.743 7 h)血浆(18.608 7 h)。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作为残留标志物,25℃时恩诺沙星在肝胰腺的消除期为311.47 h,18℃时恩诺沙星在肝胰腺的消除期为417.77 h,根据本试验结果,以国家标准0.2μg/g为残留标准,建议恩诺沙星休药期为325 (℃·d)。  相似文献   

3.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5.
水温25℃时,在不同给药次数、不同健康状况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口灌恩诺沙星(10 mg/k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灌药后5、10 min及0.5、1、2、4、8、12、24、48、96、168、240 h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残留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拟合房室模型。结果表明:(1)单次和多次口灌(连续口灌3 d,1次/d)条件下,单次口灌分布和消除快于多次口灌,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峰值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血淋巴、肌肉;(2)单次口灌健康的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中华绒螯蟹后,与健康蟹相比,染菌蟹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含量较低、吸收较慢,但分布和消除快,恩诺沙星在染菌蟹各组织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肌肉、血淋巴;(3)3P97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状况及不同口灌次数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的代谢规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杂交种成体肌肉、性腺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1)3种群绒螯蟹雄体肌肉中,K、P和Zn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螫蟹的Na、Mg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但Mn和Fe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Ca含量最低.就精巢而言,3种群蟹精巢中的Na和Mg含量无显著差异;日本绒螯蟹的Mn和Fe含量最高,杂交种的K、P和Zn含量最低,而中华绒螯蟹的Ca和Cu含量最低.就肝胰腺而言,3种群蟹的Mg、Ca和P含量无显著差异;杂交蟹的Na、K和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蟹,但其Fe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则分别具有最高的Cu和Zn含量.(2)3种群绒螯蟹雌体肌肉中,5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Cu、Zn和Mn元素含量最高,而日本绒螯蟹的上述微量元素含量最低.3种群绒螯蟹卵巢中的9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卵巢中的Na、P、Mg和Zn含量高于其他种群,除杂交种的Na和中华绒螯蟹的K含量最低外,日本绒螯蟹卵巢中其他6种元素含量均最低.肝胰腺中,3种群绒螯蟹的矿物质整体含量排序为: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杂交蟹.整体上,3种群绒螯蟹肌肉中的Na、Mg、Cu和Zn含量低于海水蟹类,但Ca、P和K含量高于大部分海水蟹;3种群绒螯蟹矿物质元素组成模式较为接近,但仍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前用无水硫酸钠作脱水剂、酸化乙腈作提取剂振荡提取、正已烷去脂、旋转蒸发并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灵敏、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μg/kg、1.0μg/kg、5.0μg/kg;在加入标准品水平分别为5.0~15.0μg/kg、1.0~5.0μg/kg和5.0~15.0μg/kg时,回收率分别为68.67%~82.89%、66.67%~74.83%和72.67%~81.3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2%~7.32%、5.19%~8.18%和2.52%~5.73%。该前处理方法适合检测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溴氰菊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选择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安全质量浓度0.66μg/L,在(20±1)℃下,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浸浴,研究溴氰菊酯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富集消除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和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标准曲线在0.1~50.0μg/L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9 8,检测限为0.035μg/L。0.10μg/kg(μg/L)、10.00μg/kg(μg/L)、20.00μg/kg(μg/L)和50.00μg/kg(μg/L)添加水平下,溴氰菊酯回收率为82.63%~101.00%。各组织对溴氰菊酯的富集能力不同,其中血淋巴和鳃富集能力较强。血淋巴、肝胰腺和鳃等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同时达到峰值,达到峰值时间(T_(max))为0.5 h,峰值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C_(max))分别为2.780μg/L,0.567μg/kg和1.165μg/kg。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溴氰菊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除了选择中华绒螯蟹重要的可食组织肝胰腺作为检测对象外,还应选择血淋巴等组织进行进一步的药残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饵料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脂肪酸组成及打斗行为的影响,以150只体质量为(55.00±3.09)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粗饲料、动物性饵料(冰鲜鱼、蛤)和配合饲料,养殖45 d后,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其肌肉、肝胰腺和性腺脂肪酸组成,并采用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不同饵料组内和组间中华绒螯蟹的打斗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1、15、17种脂肪酸,其中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均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_(18∶1n8)、C_(18∶2n6c)、C_(16∶0)为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肝胰腺和性腺中动物性饵料组C_(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粗饲料和配合饲料组(P0.05),性腺中配合饲料组C_(20∶5n3)(EPA)含量最高(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n-3PUFA/∑n-6PUFA值显著高于粗饲料组和动物性饵料组(P0.05),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在同种饲料组内打斗中,配合饲料组中华绒螯蟹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不同饵料组间打斗中,粗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更具攻击性,其与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组的打斗中,其打斗次数、争斗发起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研究表明,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比粗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组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且攻击性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与组织病理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API ID32E细菌生化鉴定试剂条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肠道等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株(HXH1),经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HXH1菌株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92×104CFU/mL,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新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链霉素和甲氧嘧啶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萘啶酸、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吡哌酸等5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与健康中华绒螯蟹相比,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和肠道存在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细胞排列极其紊乱,局部可见坏死细胞,细胞核固缩深染;局部肠黏膜上皮组织溶解脱落至肠腔内。【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胰腺和肠道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养殖生产上可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酰胺醇类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鸡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过DikmacC18柱(100mm×4.6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胺缓冲液(28∶72),pH4.9;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检测器:紫外检测器;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检测线性范围为0.5~32.0μg/mL(r=0.9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25μg/mL;回收率分别为92.5%、96.4%、98.9%;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头孢拉定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蛇麻醇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蛇麻醇酯的RP-HPLC基本分离方法。以橄榄(青果)、草莓、香蕉、番木瓜、芒果、葡萄等为研究对象,成功地提取和检测出上述水果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蛇麻醇酯,以橄榄干粉中含量最高,达366μg/g,其结果得到高效液相-质谱(HPLC-MS)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两种色谱柱,3种流动相对杀螺胺乙醇胺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SpursilTM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1(V/V)时,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为0.185,变异系数为0.240%,平均回收率为97.1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这说明在该条件下杀螺胺乙醇胺盐的分离效果较好,同时该方法简单快捷,可作为分析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德氮吡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的德氮吡格。血浆样品经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上,以甲醇-0.1%三乙胺水溶液(pH6.5,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对德氯吡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德氮吡格的血药浓度在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平均回收率为101.36%,高中低三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小于4%,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最低检测限为0.4μg/m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的德氮吡格.血浆样品经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在Licln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上,以甲醇-0.1%三乙胺水溶液(pH 6.5,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对德氮吡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德氮吡格的血药浓度在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平均回收率为101.36%,高中低三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小于4%,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最低检测限为0.4 μg/m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土壤中除草醚的方法。该方法对除草醚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9.0%和92.5%,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1.1×10-2mg/L和0.11mg/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建立牛奶中克林霉素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水相提取,离心分离,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205nm波长下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OX SBC18柱(4.6mm×250mm,5μm),以0.025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55∶4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 in。结果:克林霉素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0.3%~93.9%,变异系数为1.23%~3.47%,最低检测限为0.5μg/m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张雪荣  张静  段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34-9835
[目的]建立健肝乐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ODS2-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渡长为230mm。[结果]芍药苷在0.16-0.83.峙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20%,RSD为1.2%(n=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健肝乐颗粒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专属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健肝乐颗粒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迷迭香中鼠尾草酸含量的方法,以乙腈-0.1%磷酸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结果显示,鼠尾草酸在0.277 2~1.016 4 mg/m 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2),回收率为97.56%。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目标峰分离度良好,可为迷迭香药材以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辐花肋柱花中苦龙苷的含量.采用Kromasil-C18(2 50 mm×4.6 mm,5 μm)的色谱柱,以甲醇-水(52∶48,体积比)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 .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苦龙苷与其他成分达到基线分离.苦龙苷的线性范围为0.028~0.165 μg(r=0.9995).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