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俊霞  王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6-10807
秦汉农业开发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开发,其开发规模及开发程度史无前例,秦汉时期农业开发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又引发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概况、秦汉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开发举措与生态环境关系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与回顾。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结合秦汉新城的资源与环境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索适宜秦汉新城的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及模式,为秦汉新城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秦汉时期农民生活消费的研究,学术界至今关注不够。现有成果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关注的是贫农的较低消费,忽视了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经济收入结构的变化,没有去考察秦汉农民生活消费结构的改善及消费水平之提升。因而,多般以最贫困的农民(佃农或雇农)的最低消费视为秦汉农民消费的整体实情,故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农民生活消费的状况,也无法全面考察农民生活消费的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若要对秦汉的赋税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杂税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研究课题。笔者在对秦汉时期的杂税进行了大致的分析之后,由杂税体现国家的抑商政策、杂税的征收与吏治腐败的关系、“亩敛税钱”体现了我国古代赋税体系的演进方向、从“私奉养”到国家经费等四个方面,尝试着通过杂税透视秦汉历史,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65-17966
该文研究了秦汉时期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或诏令,秦汉政府以“重农”为出发点设立生态保护职官,统治者示范引导,提高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该文论述了该时期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认为秦汉时期时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减缓了生态恶化速度,培养和教导了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研究这段历史可从中借鉴古人的生态保护思想和主张重视全民生态教育及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兽医学的长足性发展推动了牲畜养殖业的繁荣。与前代相比,秦汉兽医群体的规模更大,医术也更为精湛。秦汉牲畜常见疾病大致包括瘟疫、"病中""咳涕"等内科疾病和创伤、眼疾、皮肤病等外科疾病。鉴于病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兽医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实践与理论并重、多样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原则,主要采取药物法、手术法、熏烤法及巫术法保障牲畜的生命健康。兽医数量的增加、医术的进步和医理的发展表明,秦汉兽医学已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系统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所谓常服,即一般人日常所穿之服饰。秦汉时期地主阶级由于统治地位业已巩固,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而秦汉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进程也随之进一步加快;同时商场上纺织品的竞争,也较春秋、战国时期更趋激烈,以上种种因素促使秦汉服饰的质地愈加精良,式样和品种愈加出新,花案和佩饰愈加华贵。秦汉时期式样繁多的常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为长袍,一为短衣。  相似文献   

8.
江旅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11-8414,8417
从狭义中原的地理范畴,解读各类历史典籍中所记录的秦汉前中原及与中原相关的地理内容,从中把握秦汉以前中原古代地理发展的历史脉络、地理成就、发展特点及蕴含的历史地理价值。研究认为,在中国区域性地理发展历史中,尤其是秦汉前中原古代地理发展史不仅可以独立成章,而且形成极具理性的中原古代地理体系,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郑白渠和六辅渠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水利工程。陕西省的礼泉、泾阳、三原、高陵等县区是郑白渠及六辅渠的重要灌区。本文结合该区域业已发现的秦汉遗存的分布,从而确认《水经注》等文献中关于郑白渠的几个秦汉地名,试图恢复郑白渠及六辅渠的流经线路。  相似文献   

10.
"精耕细作"一词建国初出现后,农史学界即开始研究,秦汉成为精耕细作研究的重要时期。学界基于史籍文献、考古成果和前人研究,依赖"精耕细作,少种多收"的优良传统、"选精"与"集粹"、"环境史理论"等理论,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就秦汉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程度、技术体系、与环境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依据"环境史理论"、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秦汉农业精耕细作与环境之关系是将秦汉农业精耕细作问题研究推向进步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3-22834,22878
介绍了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该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指出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在所有教育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对象具有绝对众多性、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技术性教育和经验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论秦汉重农政策在实际贯彻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秦汉重农政策在实际贯彻中的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宋澄宇黄先“重农”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政策,自来为论者所注目,已发表了不少成果,粗略统计,有关秦汉重农政策的论文已不下三十余篇。但前人对秦汉重农政策的措施及其意义谈得较多,而对当时贯彻这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罗二虎教授撰著的《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一书,不久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除序章和结语外,共分统治沿革与文化变迁、道路与交通、移民、政治制度、农业与牧业、手工业与商业等六章,着重研究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这50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西南地区在秦汉帝国的统治下,从多种社会形态和多种文化的林立到逐渐衰败或消失,最终纳入秦汉社会和秦汉文明的发展演变的轨迹之中的过程。并且,本书还重点讨论了秦汉这国是如何地在这一新开拓的广大地区内进行实际的统治,并促…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  田军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16-8717,8720
以秦汉渠为例,根据秦汉渠灌区管理处下达的各干渠轮灌通知,按照灌区干渠轮灌要求,通过程序计算出各所最优水量和灌区管理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调用Matlab7.0对灌区最优经济面积进行计算,为灌区管理单位的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魏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11-8012
分析了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布局情况,并揭示了水利于当时农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农业考古》2013,(1):187-191
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开发与生态密切相关.秦汉时期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实边对陕甘宁蒙毗邻区域的开发起到了一定历史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汉与匈奴在边地势力的进退,农业垦荒对该区域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秦汉时期的移民开发对当前的扶贫移民亦有重要的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其沉浮多变,但又绵延不衰,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民族之间的稳定。由于各民族之间经贸往来频繁,沿线各民族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各族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认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同古代丝路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认识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我国西北地区边疆安全的历史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子今 《农业考古》1996,(1):156-160
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王子今在秦汉经济进步时期,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林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之一也得到发展。当时护林、造林、育林诸制度的形成,反映出秦汉林业生产形式某些对于后世富有启示意义的特征。《礼记··...  相似文献   

19.
先秦秦汉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亦处于革故鼎新、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从农业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灾害救荒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以期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减灾救荒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传世史料与出土封泥、印章、竹简等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秦汉时期官方养狗状况渐趋明朗。中央以少府为首,钩盾和园囿管理构成养狗的内厩和外厩,下有属官协作;地方以县令(长)为首,各级仓库管理为主,并有属官。中央和地方养狗机构,共同构成了秦汉时期官方养狗的官制系统。文中对新出土封泥狡士之印、狡士将犬、尚犬等封泥和弄狗厨印印章进行解读,以期还原秦汉养狗官制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