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森林面积测量精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贵州山区(花溪区)不同林地条件下选设的多个点上进行面积测量试验,以全站仪测量结果为参考,对比分析实时动态GPS和罗盘仪在小班面积测量中的精度问题。研究表明,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面积测量时,其罗盘仪测量精度较GPS高;但是随着面积增大,GPS面积测量相对误差减小,而罗盘仪测量误差相对呈增大的趋势,并且测量精度明显低于GPS测量。GPS在对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进行面积测量时,受林分郁闭度影响较大,其精度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在草地和无林地中无明显影响。由于目前采用的GPS单机定位精度不够高,所以不能用单机进行林业用地小地块面积测量,宜用GPS差分定位技术测量。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天宝Trimble 5800在复杂地形中的定位精度和在林业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天宝Trimble 5800 GPS接收机在不同地形中单点定位时,WGS-84坐标的内符合精度为0 ~ 2 m占65%,2 ~ 5 m占30%,最大偏差<8 m;经坐标转换后,各历元观测平均值的BJ-54坐标外符合精度都<5 m,在0 ~ 5 m分布均匀,因此,在同一作业时间段,以在已知点上获得观测值与已知值的偏差值作为其他观测点观测值的改正参数,将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在距离和面积测量中,以全站仪测量数据为参考值,天宝Trimble 5800单点定位的相对误差分别优于1/300和1%,比手持GPS定位精度高。图1表8参8  相似文献   

3.
RTD GPS量测林地面积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林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的估算精度,以RTD GPS(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为主要工具,通过对面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地块进行试验研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对中误差、标准方差、精度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低的测量精度达到97.67%,能够满足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中林地面积测量的精度要求,并且随着测量面积的增大,RTD GPS的测量精度逐渐提高;采用实时差分定位的缺点是必须到现地观测,这对于大面积森林调查是不现实的,根据林地调查的实际分析,RTD GPS适用于林地面积传统调查(图上勾绘等)的实地精度检验,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检验方法快速高效,而且能够保证精度.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1)草海村耕地在自然细碎化和权属细碎化的叠加下,呈现出地块数量过多,承包地块面积偏小,而地块离家不是很远的特征。自然细碎化主要表现自然地块数量偏多,全村达67块,平均自然地块面积为7.0×104 m2;权属细碎化S指数平均值为0.84,地块距离指数平均值为0.22。2)耕作效率,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快速提高,提高约61%;承包地块面积1 000~1 500m2,效率小幅度下降,下降近13%;承包地块1 500 m2以上,耕作效率趋于稳定于0.075 2 m2/s。灌溉效率在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承包地块面积增大而提高,提高近27%,在承包地块面积1 500m2以上,效率变化缓慢,稳定于0.082 6m2/s。而路程效率在步行速度一定情况下,承包地块离家越远,其效率越低。研究结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先大幅度提高(0~1 000 m2),然后变化平缓(1 000~1 500 m2),最后趋于稳定(1 500m2);因此,对于1 000m2以下的承包地块,采取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互换并地(土地整合)、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使其承包地块面积达到1 000m2以上,极利于提高耕作效率和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中所设置的2块1 hm2大样地,借助Winkelmass软件设置不同样地大小并随机进行100次重复抽样,统计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对林分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格局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查面积增加到3 600 m2时,林分的密度估计趋于稳定,相对误差不超过10%;林分结构参数角尺度也趋于稳定,格局吻合率达95%以上,由此确定出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森林结构研究的最小取样面积为3 600 m2。  相似文献   

6.
对3种不同的4个GPS接收机进行了定位试验,主要包括单点静态定位试验和动态测量面积的试验.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别得到了3种典型的GPS接收机在这2种试验条件下的定位精度及排序,并且采用算术平均值法对最佳测量次数进行了研究,提高了GPS单点静态定位的精度.提出了在数据处理中加入控制点的方法,提高了GPS动态测量面积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适宜规模化种植条件下3种玉米后茬耕整地工艺方案;选择5种典型玉米后茬耕整地机组,采用定距多点同步跟踪试验方法,测试各机组耕整地季节发生时间项目及其数值;建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数学模型,分析规模化生产典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规律。提供玉米茬机械化耕整地工艺方案,明确当地块长度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面积增加而增加,当地块面积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长度增加而增加,不同机组增加幅度不同。研究旨在完善农业机械运用理论,填补规模生产条件下耕整地机组无定量选型依据空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化作用对除草剂溶液表面张力及除草剂喷雾雾滴粒径的影响规律,探索新型除草剂喷雾雾滴粒径控制方法。【方法】设计磁化除草剂溶液表面张力试验和磁化喷雾雾滴粒径试验,记录不同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长2个影响因素下除草剂溶液表面张力和喷雾雾滴粒径,观测数据变化规律;并对数据进行拟合,给出符合数据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结果】在磁场强度为50~500 mT、磁化时长为5.0~25.0 min范围内,溶液表面张力和喷雾雾滴粒径均随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长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当磁场强度为350 mT、磁化时长为15.0 min时,表面张力和雾滴粒径下降幅度最大,表面张力为54.0 m N/m,下降14.96%,喷雾雾滴粒径为108.75μm,下降11.20%。对表面张力数据进行拟合,洛伦兹拟合函数的决定系数(R2)为0.816 4,调整后R2为0.794 0,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105 9;雾滴粒径数据拟合中,多项式拟合函数的R2为0.833 6,调整后R2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河口地区污染边界层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云海  杨洪斌  邹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27-11430
利用2007年1~2月份大辽河河口地区沿海和陆地2个地面观测点观测得到的污染边界层的气象资料,探讨了该地区冬季污染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河口地区污染边界层受到海陆的影响,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海岸区域200m以下的低空可能出现海陆风。海岸区域不同高度的稳定度变化较陆地区域稳定;该地区风场变化主要在300m左右低空。夜间地区常出现逆温,逆温层厚度稳定在200~300m。热内边界层深入陆地10km,且高度可达800m。海岸区域大气扩散能力较弱,陆地区域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森林结构参数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天然林状态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为指导天然林生态监测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块面积为1 hm2的天然林固定监测样地,采用巢式取样法,按照10 m×10 m,20 m×20 m,…,90 m×90 m的嵌套方式设置取样面积,分析树种数、树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林木株数、胸高断面积、树种隔离程度(混交度)、林木分布格局(角尺度)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采用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分别对样地树种 面积、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进行拟合。【结果】树种数、树种多样性与取样面积的曲线特征均为初期急剧上升,而后逐渐趋于平缓,曲线拐点出现在取样面积1 600和2 500 m2处。树种-面积模型和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模型均以逻辑斯蒂模型为最优。不同取样面积下每公顷林木株数和胸高断面积的估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当3块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 m2时,每公顷林木株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1、2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 m2、3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2 500 m2时,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混交度分析表明,当取样面积较小时,混交度各频率分布表现为无规律,3块样地平均混交度趋于稳定的取样面积依次为1 600,2 500和900 m2。角尺度分析表明,1号样地中各取样面积的平均角尺度均表明林地中林木为聚集分布,但当取样面积<2 500 m2时平均角尺度上下波动较大;2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900 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聚集分布;3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2 500 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论】当取样面积达到2 500 m2时,各参数所表现的规律均趋于稳定,因此,在小陇山林区研究天然林结构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应不小于2 500 m2。  相似文献   

11.
林区GPS控制网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通过试验探讨了林区GPS控制网布设的方法和一般原则,研究了基于该网的GPS单点定位、小班边界空间定位和SPOT5、QuickBird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地面控制点采集等GPS在林业中应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通过以林区GPS控制网差分基准站作为控制点求解高精度的坐标转换参数,手持式GPS单机定位最大综合误差为3.86 m;小班边界平均位移和中心位置绝对位移分别为3.23、3.72 m,小班面积测量精度达到98%以上;所采集的地面控制点综合误差小于0.5 m,完全满足SPOT5、IKONOS及QuickBird等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几何精校正的要求,对SPOT5和QuickBird图像进行多项式变换几何精校正,综合误差均小于1个像元.建立林区GPS控制网后,GPS在林区应用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得到的树木枝干点云数据,不仅数据量大,而且特征复杂,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方法提取等值线。对此,首先把点云数据中树木的枝和干分为不同的部分,然后建立点云的分层模型,并分析点云在树高方向上的数据量分布。在高精度采样下,将分层点云作为等值线的采样数据,对每层数据中不同部分的树木枝干点云分别采用凸包算法进行连接,建立树木枝干的等值线模型。结果表明:在没有先验等值线知识和建立点云对象模型的条件下,利用迭代的凸包算法可以有效地对树木枝干离散点云数据进行连接,得到的等值线符合一般等值线的特点。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黑琴鸡越冬初期的生境选择策略,2006—2009年的10月中旬,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琴鸡越冬初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初期,黑琴鸡觅食、栖息的生境具有以下特征:对草地—樟子松林和较开阔的草地选择性较高(75.4%),海拔较低(多为700~800 m),坡度在20°以下的中下坡位,而距离村镇的距离比较远,多在8~12 km,距公路的距离多大于2 km,而距林缘的距离则多选择在40 m以内。  相似文献   

14.
手持GM-101 GPS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弘  马杰  陈碧华  焦涛  徐攀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58-5759
针对接收机型中的(穿越GM-101)手持机,在绝对定位模式下系统地探讨手持式GPS定位的稳定性,合适的定位观测时间,观测值中所含误差的性质。通过与全站仪(南方ET)对比研究发现手持式GPS定位中系统误差占居主导地位,认为改正系统误差是提高手持式GPS定位精度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对手持式GPS同步和异步距离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2—2005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积累濒危鸟类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丹顶鹤对觅食生境的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警戒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生境类型是其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4 hm2样地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在对山西灵空山海拔1 500~1 800 m的油松—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及其水平空间分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估计优度评价了2个模型预测分布多度的适宜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像元的30种木本植物中有20种的多度依次增加且所占的水平空间也依次扩展,有10种不表现为上述关系。②随着像元面积的扩大,遇到多度序列中面积小于上一个种时,多度—面积曲线呈现较大波动;剔除波动节点的物种时,多度—面积曲线的波动趋于平缓。对于同一个物种来说,像元面积越大,其物种所占面积也越大。③估计优度评价结果显示聚集分布多度模型用于预测多度—面积关系优于随机分布多度模型。④无论是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还是聚集分布多度模型均依赖于m的取值,即物种在固定像元下所占像元数。对于分散程度较高的物种,采用2种模型进行预测时结果较精确,反之预测结果误差越大;在样地总面积一定时,像元面积越小,预测结果越精确。  相似文献   

17.
GPS卫星覆盖及定点定位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林冠与山地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及消减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林冠与山地对RTDGPS定位精度影响的难题 ,作者在不同地类、不同地形、不同测程、不同林冠下进行RTDGPS复测实验 ,并获得数据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得出RTDGPS定位精度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具体规律 .提出了应用高增益天线法、砍树剥枝法、升高天线高于树冠法、伪卫星法、GLONASS法、差分GPS +气压计法、延长观测时间法、插转台法等多种对策 ,在测区内高处设置插转台进行观测、选取适当的觇标高、选用适当的历元数等手段 ,通过增强GPS接收卫星的信号 ,提高定位精度 ,消减林冠、地形、测程等因素对RTDGPS定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壤质潮土条件下隔畦灌溉种植小麦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含水量20%情况下,60mm灌水量的明显侧渗距离可达50-70 cm;相邻旱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与灌溉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侧渗畦的小麦产量也随与灌溉畦距离的加大而降低;生产上较适宜的侧渗畦宽为100-140 cm。140 cm畦宽隔畦灌溉的水分生产效率,比不灌水高 18.1%、比灌1水高22%、比灌2水高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