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菜是阜阳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育苗移栽是主要的种植模式。本文介绍了油菜育苗移栽技术,包括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进行油菜品种科乐油1号在人工翻耕撒播、机械直播、人工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田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机械直播的投产比及纯收益都高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是一项值得殷汇地区推广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和大田试验,经过持续应用和改进,总结提炼出油菜壮苗高效培育技术和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根据乐山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免耕移栽相融合,形成了成熟的油菜免耕移栽技术.以不同油菜品种,在模拟不同机收时间,在不同砍倒时间,考察对油菜千粒重、品质的影响,总结出油菜分段机收技术要点.将油菜栽培管理阶段成熟的免耕移栽技...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甘肃省蔬菜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栽培,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作业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全省700多万亩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近日,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兰州市农机推广站和甘州区农机局分别组织召开了蔬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对宝鸡鼎铎有限公司生产的2ZB-2型大田蔬菜移栽机、山东华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ZBX-4型吊杯悬挂式移栽机等蔬菜生产新机具进行了演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还在张掖市组织对两种新机型进行了适用性考核。试验表明:两种机型在机械铺膜地块作业条件下,均能很好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ZB-4型杯式钵苗移栽机的主要技术性能、主要技术参数、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和部件调整及使用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沿淮地区油菜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床管理、大田整地施肥、移栽、大田管理、收获与储藏等方面介绍了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以期为沿淮地区油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油菜育苗移栽,优势众多。既节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缓和季节争地矛盾,又节约用种,并能提早播种,有利于整地。移栽苗长势比较整齐,便于大田管理。通过移栽,容易保证种植密度,还有利于防除杂草。多年来,育苗移栽一直是渝东地区油菜生产的主推模式。 1 苗床地准备。苗床地应选择地势向阳、排灌方便,靠近移栽大田,肥沃的沙质壤土,以旱地或早稻田为宜。苗床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在总结本地农户在油菜生产中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移栽油菜(大田)一次性追肥法试验与示范,增产效果明显。本文阐述了其试验、示范情况及相关栽培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2ZB-2型双行钵苗移栽机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本文是对其系统研究来论述其结构特点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石国基 《农家顾问》2004,(10):35-35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移栽技术是近年来继棉花、玉米、瓜菜后的壮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增产技术。经大田对比试验证明,平均每667平方米可增产30—50千克,增幅达18.9%~32.0%,为丘陵、山区和新油菜田生产找到了一条稳产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γ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相似文献   

12.
探索庐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相同茬口条件下,以陕油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育苗移栽、机条播和无人机飞播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油菜生育特性、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等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产量最高,机条播经济效益最好,亦是目前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生产主体,由于劳动力等因素,选择机条播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黏重土壤油菜移栽时易出现钵体入土困难、栽植速度缓慢的问题,设计了单平行多杆式油菜钵苗推苗式移栽机构。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平行四杆机构组合而成。平行四杆机构上端短杆固定,长杆通过连杆与曲柄连接,并随曲柄的转动前后摆动,在开沟装置完成开沟后,从水平方向上将油菜钵苗进行推苗移栽。在曲柄长度为20 mm,转速为90 rad/min的条件下,通过建立运动学模型和开展Matlab运动仿真,对机构的杆件长度、前进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机具的行进速度0.4 m/s;平行四杆机构中长杆长度为400 mm;连杆长度为150 mm;连杆与长杆铰接点位于上端往下110 mm。根据程序数据显示,最优组理论株距为205 mm,推苗距离为70 mm。样机土槽试验表明,机具在实际作业中平均栽植株距为194.82 mm,与农艺要求的株距(200 mm)误差率为7.18%,运行稳定,移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链夹式移栽机立苗机理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链夹式移栽机用于油菜移栽时存在的对土壤适应性差、易倒伏等问题,对链夹式移栽机结构、栽植部件工作原理及秧苗在栽植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运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零速投苗位置,秧苗夹持部位绝对运动轨迹为摆线,而根部轨迹为余摆线,上部为短摆线,即秧苗有向机具前进方向倾斜的趋势,特别是对于较大株高的油菜苗更加明显。针对现有移栽机存在的这一问题,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投苗角度与立苗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改变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参数,设置了提前投苗、零速位置投苗、滞后投苗3种情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前5°投苗,秧苗的优良率为45.6%、倒伏率5.3%,均优于零速投苗,且明显优于滞后投苗情形下的相应指标。试验结果与运动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稻板田油菜移栽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64-6365
论述了国内外移栽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板田土壤特性以及现有的油菜移栽机在稻板田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稻板田油菜移栽机,解决了稻板田油菜难覆土、难立苗、效率不高、精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南地区油菜生产技术演变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江苏苏南2个典型市溧阳市和昆山市近30年的油菜生产情况。对30年油菜生产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油菜生产面积都从较小到迅速增加、又趋减少;栽培方式从直播为主到直播与移栽并存,再到稻茬免耕移栽居主体;主体应用品种从"双高"品质常规种为主到低芥酸常规种,再到"双低"常规种与杂交种的逐步更替;单产渐趋提高。(2)生产主体品种的更新应用对提高单产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栽培方式。(3)油菜单产水平高低受区域气候环境因素的制约,不同生育阶段间气候因素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要因地适时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沿江地区主推的2种早籼稻栽培方式,摸索不同品种在大面积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的产量潜力。[方法]选择4个沿江地区主推早籼稻品种,分别采用毯秧窄行机插与盘育抛栽2种方式。在田块地力相近的条件下,比较2种栽培方式下的品种表现。[结果]各品种的盘育抛栽方式产量表现普遍优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但毯秧窄行机插全生育期综合效益优势更大。[结论]进一步细化栽培管理措施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可成为沿江地区早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对多数早籼稻品种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作物移栽与移栽机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疆地区作物种植普遍采用铺膜加滴灌带的种植模式,因为缺少适用的移栽机具,采用人工进行移栽.为了推动机械化移栽,新疆地区从国外引进移栽机用于生产示范,这些移栽机主要完成送苗入穴,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作业,且受价格较高的因素影响,未能得到大规模引进.近年来,我国研制出了一些基于吊篮式栽植原理的移栽机,虽然在结构和移栽工艺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膜上成穴移栽和覆土功能,实践证明可以很好的满足新疆地区作物种植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晚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等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秧龄以17 d为最适宜,产量分别为577.3和541.7 kg/667m2。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机插栽培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