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芹芳  段刚  杨震  陈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42-6443
[目的]建立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方法体系。[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结果]依据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科学确定一定区域、一定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基本农田的理论面积、可实现面积和实际面积。[结论]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测算农用地不同层次的产能,确定不同层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戴广琴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03-4605
[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实现农用地"等"与"级"的衔接。[方法]采用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法。[结果]对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汇总平衡对于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开展实施至关重要,且利用分等结果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切实可行;提出了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修正的思路;通过分等结果测定了江苏省县域农用地质量价格指数;提出了控制法和模型法汇总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平衡的具体步骤,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汇总平衡的技术思路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结论]利用农用地分等结果测算农用地县域质量价格指数并采用控制法和模型法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快速地确定县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指标建立监测的第一套指标体系,同时把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作为第二套指标体系;选用等别面积累积曲线等方法把2套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将标准粮产量与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1)与原农用地分等相比,新建立的指标在平原区中精简了障碍层深度和表层土壤质地2项指标,丘陵区不变;2)依据2套指标体系计算的农用地等别结果大体一致,而新建立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出0.01。在不降低监测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在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确定;依据这种方法确定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体系可以保障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节约监测成本和提高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寻甸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耕地资源的管护正处在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转换的初级阶段,耕地生产能力的监测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寻甸县试点为例,通过构建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经济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得到各乡镇监测样点的实际单产、可实现单产、理论单产,并对各乡镇的监测样点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监测样点代表的寻甸县耕地产能状况,能够为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标准样地是耕地质量的代表地,实际上也是区域典型农用地等别质量的标志地。可以说,标准样地具有作为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特质,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指在建立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前提下,选取标准样地,通过使用标准化监测手段,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标准样地进行周期性监测。本文依托广西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探索性研究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设置,以期对构建广西全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长沙县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探明农户对农用地流转的意愿偏好及自身需求和经农用地流转农户的生活保障水平。[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主体年龄与农用地流转因素成反比;农户人均收入更高,对农用地进行流转的意愿也更强烈;农户就业地越远,农用地流转比例越高;当地政府制度的执行并不明显,部分农户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许多农户实际对流转政策并不熟悉;随着生活保障的提高,多户农户将偏好于农用地流转;租金收取方式主要为交钱,其次为交粮食等;农用地流转途径主要为通过合作社,其次为私下商定、集体组织。[结论]农村农用地流转受当地市场机制不规范、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及农民自身需求未被尊重等方面影响,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被完善,农用地流转市场应当被规范,真正解决农户未来保障问题,规范土地流转管理。  相似文献   

7.
徐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75-6776
[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所给出的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其不同指标区间分等结果的可比性,从而为今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修正依据。[方法]对陕西省内分别属于不同指标区的户县和合阳县的分等结果中共同分等因素对应的分区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属于关中渭河平原区的户县和属于渭北黄土旱塬的合阳县3个相同等别的农用地,其土地自然条件是不一致的。[结论]在农用地分等中,由于不同指标区的分等因素以及所占权重不同,各指标区间分等结果不可比。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崔娟敏  季文光  许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95-6898
[目的]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针对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耕地情况,通过对影响其耕地质量因素的筛选分析,剖析其耕地的质量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区农用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通过对影响其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表土质地、土体构型、有效土层厚度、灌溉状况等5个分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程序,得到各单元的自然质量分,通过对自然质量分的分段,将广阳区划分为3个区域,获得细化到村级土地质量状况的分析。[结论]广阳区北临北京市,东连廊坊市,具有极高的区位优势,应着眼于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积极发展在城市有广阔市场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刘昭  高敏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1-202
选用新疆吐鲁番市农用地的2518个单元,在DPS统计软件的支持下,用灰色关联分析[1]确定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值,并结合专家的意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用指数和法确定其得分,然后用聚类分析进行农用地适应性评价,评价出宜农用地的各适应等级。  相似文献   

11.
张庆辉  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74-4675
[目的]评价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锌环境质量。[方法]按照"梅花型"取样,测定包头市郊区菜地、马铃薯地、小麦地、玉米地等不同土地类型土壤重金属锌含量,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锌含量最高值为86 mg/kg,平均值为72 mg/kg,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29,污染指数Pi≤0.7,说明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锌环境质量属于清洁级,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均没有安全风险。[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进一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力和农用土地资源与环境适宜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厚侠  望勇  徐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3-15326
[目的]弄清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为下一期整治规划服务。[方法]基于密云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 000地形图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田块调查分析法分析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状况。[结果]全县耕地整理区面积21 286.23 hm2,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1 482.09 hm2,耕地利用率提高潜力为6.9%,其中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县的西南部,面积10 930.61 hm2;二级潜力区面积主要分布密云的西南和东北部,面积为6 479.97 hm2;三级潜力区面积为3 875.65 hm2。[结论]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较大,空间分布上以西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与评价农业土壤环境状况。[方法]以余干县为例,将数据空间统计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融入农业地质环境监测方法中,运用Arc GIS 10.2软件分析了土壤养分分布情况。[结果]余干县表层95.32%的面积土壤为一类土壤(未被污染土壤),4.68%的面积为二类土壤(轻度污染土壤),土壤整体上缺乏速效钾。[结论]地理信息技术为农业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瓦提县农户耕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推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阿瓦提县劳动力数量、耕地投入、政策补贴、灌溉保证率、耕地面积、农产品市场、土壤质量、农业保险等依次对农户耕地利用的影响比较显著,各因素的影响差异客观存在.[结论]应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资补贴,推行农业生产政策保险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农业扩散中的关键因素———技术支持,探讨加快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方法]通过概述农业技术支持现状、特点和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类型,说明社会网络中技术获取的优势,分析如何使农业技术更好地传播和扩散。[结果]农业技术的特点等因素使其需要不断通过周围社会网络获取技术支持和帮助,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经验。[结论]利用社会网络进行技术支持,这将是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北沙地改良中土地肥力条件变化,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陕北沙地、新改良地、多年耕种改良地和耕作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呈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滁州市农业生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III级,且波动幅度较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农业环境污染指标对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空间,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