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山云冷杉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jezoensis一冷杉Abies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O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W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0.26%;云杉对林下幼树贡献率较小,只有6.03%,8.58%和8.03%。图1表4参16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山地寒温针叶林带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不同林型(典型云冷杉林、红松云冷杉林、亚高山型落叶松林、落叶松林)分析林内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细根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富集,亚高山型落叶松林〉红松云冷杉林〉典型云冷杉林〉落叶松林,10~20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典型云冷杉林〉落叶松林〉亚高山型落叶松林〉红松云冷杉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0~1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10~20cm土层细根生物量能有效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及氮素营养水平,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全P、全K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开展杉木0.45,0.60,0.75和0.95等4种郁闭度下浙江楠和红豆树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在郁闭度0.60的林下最大,其次为郁闭度0.45和0.75的林下,郁闭度0.95林下浙江楠成活率和生长最差;随林分郁闭度增加红豆树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小。因此,杉木林下套种浙江楠以林分郁闭度0.60左右为宜,套种红豆树林分郁闭度保持0.4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结构特征与径流、泥沙输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结构与径流、泥沙输出之关系,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把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镇中西部林区马尾松、杉木和针阔混交林等3个优势树种以郁闭度的差异而划分为15个林分类型,调查各林分类型灌木、草本盖度等结构特征以及径流和泥沙的输出量。结果表明:1)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分,灌木盖度与郁闭度均呈负指数关系,郁闭度对杉木林灌木盖度的影响最为敏感;草本盖度与郁闭度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郁闭度相同的林分,混交林更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林分郁闭度为0.65、0.60、0.61时,具有最大枯落物生物量。2)在4次降雨事件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分产生的径流量分别为29.9、30.4、32.7mm,混交林径流量最大,与马尾松和杉木差异显著(P0.05),马尾松和杉木差异并不显著。3)4次产沙事件中,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泥沙输出量分别为289.0、299.6kg·hm~(-2)和277.3kg·hm~(-2),混交林泥沙输出量最小,杉木输出量最大。马尾松与杉木泥沙输出量差异并不显著,混交林与马尾松和杉木差异均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本区域马尾松郁闭度为0.55~0.65、杉木为0.52~0.60、混交林为0.61~0.77时,才能形成较好的灌草结构,发挥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龄组林下植被各层次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准确估算森林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从幼龄林到成熟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9.80~43.96t·hm-2,其中,枯落物层(69.64%~92.98%)灌木层(5.01%~20.82%)草本层(1.46%~9.54%)苔藓层(0~1.15%)。林分年龄影响着林下植被各层次生物量及其比例,随龄组增加,枯落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呈"U"型;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灌木层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凋落物现存量与乔木层和植被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代海燕  张秋良  魏强  郭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14-4516
[目的]了解大青山林分的结构和密度对不同林分生物量的响应情况。[方法]采用伐倒样树法和直接收获法,对大青山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青山林地总生物量以落叶松林最高,为52 225.4 kg/hm2,其次是油松人工林(34 869.0 kg/hm2)和白桦林(26 378.9 kg/hm2);灌木层以白桦林生物量最大,达到3 251~4 160 kg/hm2;草本层油松林中生物量相对较大,达369.3~1 146.9 kg/hm2,其次为白桦林和落叶松林。25年生落叶松在1050.6~1 700.8株/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其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30年生油松在密度1 525~3 875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各器官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不同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树枝生物量和草本生物量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2种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密度的2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下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为138.615 t/hm2,平均年生产量为6.783 t/(hm2· a),空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剩余堆积物层>林下植被层;2)随着林分密度降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乔木层及剩余堆积物生物量明显增加,粗细木质物有少量增加,林下灌草生物量基本呈“U”型的变化趋势;3)通过3次20%~30%间伐强度的持续调整,最终900株/hm2的林分表现出了最大的碳储潜能。  相似文献   

9.
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云南省会泽县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桤木人工林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林下灌草恢复快,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与水源涵养功能。桤木各部位的生物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量的96.14%;从桤木林分各层的生物量来看,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84.93%,其次为枯落物层和草本层,灌木层较少。在分析桤木生物量基础上建立了桤木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表5参16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采伐前后下层植被的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兴安落叶松人工要的林龄不同,林下小生境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了林下植被的演替。30多年来,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下层植被演替的定位研究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郁闭度加大,原次生林下的草本植物在种类、盖度1高度和多度上相对减少,而阴性杂草增加;当落叶松人工林实行皆伐作业皇,阳性杂草又随之大量侵入。鉴于林下植被演替的这一特点,营造落叶松人工林后应及时进行间伐透光,为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有  相似文献   

11.
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在开发森林旅游时,要协调好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森林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以人们对森林疾病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依据,进一步阐述森林医学与森林保护,森林医学与医学森林,森林医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我国森林保护专业建设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保护与森林医学的关系,还就有关概念和观念进行了澄清。  相似文献   

14.
“近自然林”──一种有发展前景的“人工天然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要的论述了“近自然林”的由来、内涵以及在中欧国家的实施情况。认为发展“近自然林”是21世纪我国林业特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竹林地的竹子分布特点,火势特点,林分特点,然后对症给出竹林地的火灾扑救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于兵  李天铭 《北京农业》2011,(3):105+107
森林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具有抵抗和恢复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服务。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森林抚育及低质林改造是恢复森林生态的有效途径及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营林技术的应用对我国森林资源的意义,营林技术如何具体运用到森林虫害防治等 话题做出研究探讨,希望能够为林业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玛可河林区封山育林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董海霞  姚彩虹 《北京农业》2011,(15):163-164
森林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具有抵抗和恢复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服务。着重论述加强森林抚育及低质林改造是恢复森林生态的有效途径及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秦岭林区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当今世界林业建设的主题。通过分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指出了传统的森林经营是不可持续的。结合当今先进的可持续经营理论,总结出适合秦岭林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1)森林分类经营;(2)“近自然林业”经营;(3)森林资产化经营;(4)森林生态系统经营;(5)森林综合经营;(6)高新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