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3)/4×Wan7107的幼胚培养及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Pm97033等。利用白粉病抗性鉴定、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分子原位杂交等手段,鉴定出该材料为6DL/6VS臂间易位系。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它与农艺亲本Wan7107及6D/6V异代换系96N621-3-7-3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频率分别为92.5%和79.4%。与中国春6A、6B、6D重双端体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及20Ⅱ+1个异型二价体(It)+1个端体(t),出现频率分别为89.4%、85.4%和94.3%。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它缺失簇毛麦6VL上的谷草转氨酶GOT-V#-2位点,而具有6VS上的醇溶蛋白Gli-V#-2位点。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Pm97033、Pm97034和Pm97035均为纯合的臂间易位系。易位系及其测交F#-1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  相似文献   

2.
基因枪法获得优质HMW亚基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和转化频率明显比幼穗高;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和转化频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麦转化的成功率;3个品种的幼胚发育时期与其再生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 =-0.93或-0.95);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花后12~14 d的供试植株幼胚的转化频率最高(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为4.5%、2.9%和2%)。研究表明,鄂恩1号、鄂麦11号适龄期的幼胚试材,用等摩尔比的优势亚基基因1Dx5和1Dy10与选择标记基因以2:1摩尔比混合的沉淀物包裹金粉,经600~900 psi氦气压轰击后,在含0.5 mg·L-1 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含0.1 mg·L-1 2,4-D和5 mg·L-1玉米素的R培养基中分化、3mg·L-1 L-PPT选择压下继代分化筛选,可获得稳定可育的T0代转基因植株以及胚乳特异性表达的T1代转基因种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姗  闵东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0-21,29
以陕西关中地区1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幼胚离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及接种前低温处理时间等对小麦幼胚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明显不同且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差异;(2)4种不同培养基(MS、C17、N6、W14)中,以MS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3)未成熟种子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d,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4)蔗糖浓度在6%~9%时,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诱导簇毛麦2V染色体结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簇毛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近缘物种,它具有许多抗病基因,在小麦育种中起重要作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已被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成功地转移到小麦背景中,并被广泛地用于小麦育种实践。为了进一步转移和利用定位于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如抗眼斑病基因、抗条锈基因和护颖颖脊刚毛基因,为小麦育种创造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二体异附加系与小麦-簇毛麦2V(2D)二体代换系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构型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杂种F2和F3中鉴定出涉及簇毛麦2V结构变异的异染色体系7份,包括纯合缺失系1份(Del 2VS•2VL-),易位系4份,其中纯合易位2份(初步推断为T3DS•2VL,T2VS•7DL)、小片段易位1份(T6BS•6BL-2VS)和中间插入易位1份(T2VS•2VL-W-2VL),等臂染色体1份(2VS•2VS)和单端体1份(Mt2VS)。利用可分别追踪2VS 和2VL的分子标记Xwmc25-120和NAU/STSBCD135-1进行PCR分析,进一步证明这7份异染色体系中涉及簇毛麦2V染色体片段。【结论】涉及2V短臂的单端体Mt2VS,等臂染色体2VS•2VS和易位系T2VS•7DL在护颖颖脊上有簇状分布的刚毛,而涉及2V长臂的易位系T3DS•2VL无刚毛,进一步证实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基因位于2VS。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可有效诱发簇毛麦2V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6.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选育抗虫小麦品种是控制虫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利用通量高、成本低的抗虫相关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期挖掘到的抗虫候选基因TraesCS4A01G437800序列中存在的SNP位点开发了1个四引物ARMS-PCR标记T3-1-1,并在92个RIL株系和95个小麦品种中进行了标记有效性检测。结果表明:T3-1-1在RIL株系间的检测有效率在90%左右,在供试高抗、高感小麦品种中的检测有效率较高,分别为63.16%和96.43%,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虫性筛选和抗虫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抗虫位点的14个抗虫小麦品种中,多为生产上很少使用的老品种,因此鉴定和创新小麦抗虫种质资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剥取胚龄为14 d、大小为0.4~1.0 mm的小麦杂种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24~25℃黑暗条件下2~3周,置于温度为(26±1)℃、光照为1800~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诱导六倍体普通小麦得胚率为5.4%,明显高于四倍体,玉米花粉诱导雄性不育系的得胚率为3.2%,高于常规材料。混合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4.6%,高于单一玉米花粉。采用未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选取14 d胚龄0.4~1.0 mm的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为81%,显著高于前人所采用的其它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2V(ZD)二体代换系(DS2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并结合性状调查。[结果]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6BS·6BL-2VS,性状调查发现该易位系植株护颖颖脊上有刚毛。[结论]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的小片段易位;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基因定位于2VS的中部至端部。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育可高效吸收利用铵态氮的小麦品种,将高亲和铵转运因子AtPRP3-AtAMT1;1融合基因导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龙辐18中,利用基因枪法对3 760个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轰击。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分化共获得69株抗性苗。用2对特异引物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成功获得4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0.11%,可作为选育高亲和铵转运因子小麦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麦 6VS/6AL易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Pm2 1的SCAR标记 ,对不同簇毛麦来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该标记可以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簇毛麦 6VS染色体臂 ,而且引物对小麦背景中的多年生簇毛麦也同样得到扩增。对簇毛麦染色体易位系 6VS/6DL与四川小麦品种杂交的后代群体 ,可以利用SCAR标记进行辅助抗性选择。本文还对四川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大豆灰斑病流行年份,测定了五个组合的F_2代叶部抗灰斑病和感灰斑病两株群其相应株灰斑病粒率的差异及其显著性。其结果为两株群籽粒灰斑病差异明显,达到显著水准。叶部高抗灰斑病株群其籽粒灰斑病达中抗一高抗株平均占98.2%。表明叶部高抗灰斑病单株,其籽粒绝大多数也抗灰斑病。因此,通过对叶部抗灰斑病单株的选择来完成其籽粒抗性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lean-to greenhouses were built by sharing a wall of piggeries.The vents in the wall allowed the air exchange between the piggeries and the greenhouses,so that carbon dioxide (CO2) could be released from the piggeries to the greenhouses,and oxygen (O2) could be released from the greenhouses to the piggeries.In the greenhouses,tomato,Chinese cabbage and muskmelon were planted and their quality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response to elevated CO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greenhouse was increased,and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ll tomato,Chinese cabbage and muskmelon we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分布、主要寄主、经济重要性、传入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病菌是特别危险的有害生物。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非疫区输入、输出国应严格检疫、进境口岸加严检查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物品种权入股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品种权入股是农业知识产权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加快品种权的实施应用,增强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在对植物品种权入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品种权入股的三种模式,利用植物品种权入股选择模型,揭示植物品种权入股的实现机理,为植物品种权入股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图示,并提出了植物品种权入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抗逆机理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植物抗病抗逆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对病原物的防御途径、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防御信号途径间形成的网络、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不仅需要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更需要一支健全的植保队伍以及有效的植保手段。阐述了现代植物保护体系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新时期植保工作面临的难点和热点;从充分依托有关政策、严格植保植检执法、加强植保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植保功能、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观园林植物景观为道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简要介绍道观园林发展史和道观园林特点的基础上,对道观常用造景植物的配置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道观绿化尽量使用有道教文化涵义的植物和乡土树种,与此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古典园林植物传统的配置手法和道观习惯性配置手法.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现代植保要求,加快植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阳县植保植检站通过建立植保专防队、农民培训、实施农业项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植保推广新模式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植保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创新了植保推广模式,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Weibull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布尔(Weibull)分布函数(y(t)=1-exp{-((t-a)/b)~c},t>a,b>0,c>0)自八十年代初期移植到植物病理学中以来,由于其可塑性大,适应性广,在植病流行、预测和损失估计研究中引起了广泛注意。本文着重探讨了韦布尔模型中参数估计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并以一例用线性方法组配参数b,c。  相似文献   

20.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红插枝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IBAI、AA、2,4-D等对西洋红插枝生根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红插枝生根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其生根的影响也不同,其中IBA 500 mg/L(处理插枝基部3 h)效果最好;IAA浓度为300 mg/L(处理插枝基部3 h)效果最好;2,4-D浓度为2 mg/L(处理插枝基部2.5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