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培育抗旱高产稻作品种新途径,以受体亲本超级稻沈农265和供体亲本传统旱稻毫格劳构建的回交渗入系BC3、BC4为材料,采用水田、轻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处理,考察渗入系材料在水旱处理下产量和地上部形态的表现。结果表明:水田条件下回交渗入系群体BC3、BC4产量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旱稻297、旱稻502等)无显著差异、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著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培育的旱稻品种(旱稻175、旱稻268、旱稻306)产量显著低于沈农265。干旱胁迫条件下,BC4群体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平均产量显著高于水稻品种沈农265;BC3群体平均产量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著差异。水田与干旱处理下各材料间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较水田大,遗传变异系数略有升高,广义遗传力普遍降低。通过旱稻遗传物质渗入高产水稻培育的回交渗入系,可以有效结合旱稻的抗旱性和水稻的高产性。  相似文献   

2.
<正>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全县境内以山地为主,一般情况下为干旱半干旱阳坡,但也有极少一部分是涝洼地,这些涝洼地大约有两万多亩,这些涝洼地也分为半涝洼地和纯涝洼地,现将这两种地块的造林技术总结如下:1半涝洼地的造林技术1.1半涝洼的的概念。半涝洼地指的是那种土壤里含水量比正常土壤多,但又不至于到处出水坑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旱稻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旱稻覆膜栽培试验表明:旱稻覆膜具有提高地温、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等作用,通过对不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不同覆膜方法等的旱稻覆膜技术的研究,初步总结出旱稻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耗水量非常大的作物,对水依赖性强,文章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技术,并结合江西省旱地较多,且正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的现实需要,展望了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耗水量非常大的作物,对水依赖性强,文章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技术,并结合江西省旱地较多,且正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的现实需要,展望了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旱稻也称抗旱节水稻。与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旱稻一生无需水层,通常是在旱地直播后靠雨养,或在此基础上适量补充灌溉。虽然旱稻生长对光、温要求与水稻相似,但旱稻不同于小麦、玉米等旱作物,其特殊关键时期必须有灌溉条件,否则会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旱稻一生需水量较普通水稻少,一般为水稻的1/2~2/3,甚至更少。新美洲星液体肥料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并进口主原料,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由农学系稻作育种室张文绪和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室沈风鸣共同编导的,介绍麦茬直播旱稻秦爱的彩色电视录相片《秦爱之路》已于今年8月份制作完成。该片突出地反映了我国北方的稻作研究和生产应由水田推向旱地的根据和意义;介绍了旱稻新品种秦爱的主要特点、繁育过程,以及种好秦爱的各项栽培措施。《秦爱之路》问世,对推广秦爱这一科研新成果,对我国北方广大农民种好秦爱,发家致富,是一部形象化的科教材料。  相似文献   

8.
旱稻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旱-1(H-1)和秦爱(QA)两种旱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旱稻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NB培养基可明显提高旱稻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对旱-1而言,当2,4-D浓度为4.0mg/L、6-BA浓度为1.0mg/L时的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对秦爱而言,当2,4-D浓度为2.0mg/L、6-BA浓度为1.0mg/L时的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历经多年在干旱少雨或水源缺乏地区以及涝洼地、尿炕地进行异地多点旱种生态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种在保证产量和收益基础上,节省投入、简便易行,使农民纯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冀北山区旱稻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选地与整地 1.1 选地 涝洼地、园田地、水稻田变旱田地块或能种小麦的地块均可种植旱稻,要求地块有机质丰富、中性偏黏、pH值7.0以下、土壤含盐量在0.2%以内、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源条件、连作不超过2年。 1.2 整地 要求秋耕深翻,顶凌耙轧保墒,如施底肥可结合耕翻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公斤/亩(1亩=667平方米)、过磷酸钙30~50  相似文献   

11.
会泽县冷浸田排水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是云南省会泽县涝渍型灾害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建立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控制指标,对建设高产稳产田具有指导作用。以涝渍水深为综合指标模型,利用规范或规程规定及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指标,采用地下水渗流计算进行浸润曲线复核排水沟底深。建立了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指标:排渍深度1.2~1.8m,耐渍深度0.5~0.8m,耐渍时间3d,稻田适宜渗漏量为8mm/d,地下水临界深度0.8~1.4m。通过工程实践与运行效果观测,排水效果明显,加强了土壤通气性,土壤排水通气顺畅。从工程设计角度采用浸润曲线复核基本尺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沈阳市毓宝台灌区水田进行了三方面研究:彭曼-蒙特斯公式水田需水量的计算、水田渗漏量的试验和计算、水田土壤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测试。最后得出沈阳市毓宝台灌区的水田需水量、渗漏量和耗水量结果,为沈阳灌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鹏飞  郭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53-8155
稻田CH4和N2O的排放受水分、温度、施肥情况、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等诸多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水分和肥料是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2大驱动因子。综述了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CH4和NO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宏伟  胡荣祥  刘威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78-8579,8688
稻田墒情监测是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案。本文围绕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田面水层监测2个关键环节,提出一套稻田墒情实时监测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田面有水层与无水层不断交替的墒情监测要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供实际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稻田水分渗漏的研究现状,并对渗漏的成因(如土壤特性、田间水力特性、作物自身因素及田间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水分渗漏监测研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在加强单个测点监测研究的同时,开发精确可靠的区域或更大尺度的理论模型及地-空综合研究手段,以实现区域尺度稻田水分管理的自动化,并为节约用水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沈阳市十个主要水田灌区进行了两方面研究:彭曼-蒙特斯公式水田需水量的计算、水田渗漏量的试验和计算。最后得出沈阳市十个主要灌区的水田需水量、渗漏量和耗水量结果,为灌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江苏某镇稻田污染事故的过程中,限于在污染事故发生时没有及时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只能通过排它法确认稻田污染事故的原因。根据受害秧田的分布特征及秧苗受害程度不同,认为灌溉水严重超标是造成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沿河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水质特征,认为主要污染因子是pH值和盐度;分析低pH值和高盐度对秧苗的危害机理及秧苗受害特征,受害秧苗的根部、叶部症状特征和灌溉水的低pH值和高盐度之间存在事实因果关系,进一步确认了主要污染原因和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二氯喹啉酸在保持水层和水层自然沉降两种处理下的稻田环境中的消解趋势,于2012 年在 广州市进行田间试验,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结果显示,二氯喹啉 酸在稻田水和稻田土壤样品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1 mg/L 和0.001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0.10、1.00 mg/L 或mg/kg 时,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中的回收率范围为83.93%~106.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6.3%,在稻田土 壤中的回收率范围为83.23%~113.50%,RSD 为2.6%~4.4%;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和稻田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 应动力学方程C=Coe-kt;在保持水层的稻田中,二氯喹啉酸在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7、14.1 d,在自然沉降的 稻田中,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