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八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关中地区8种常绿阔叶树种女贞、广玉兰、棕桐、石楠、桂花、枇杷、海桐、南天竹的当年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冷冻处理法,对其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棕榈、海桐、石楠、枇杷上升的比南天竹、女贞、桂花慢;各树种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各树种发生变化的温度不同.根据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对8种树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比较,结果为:枇杷、石楠>广玉兰、棕榈、海桐>女贞、桂花>南天竹.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以5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月份中各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确定抗寒性评价最佳时期;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对抗寒性评价最佳时期各植物叶片LT_(50)、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抗寒指标综合评价,评定植物抗寒能力,以期对常绿阔叶植物的选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个月中,5种常绿阔叶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遵循Logistic的变化规律;LT_(50)随自然温度的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黄杨的LT_(50)为-33.210 3~-13.302 3℃,抗寒能力最强,其他4种植物LT_(50)为-24.268 3~-6.443 1℃;不同月份中各植物LT_(50)排序不同,选择抗寒能力最强且自然温度最低的2月(1月21日—2月21日)为抗寒性评价最佳时期;综合评定2月温度统计区间内各常绿阔叶植物抗寒性依次为:黄杨冬青卫矛广玉兰石楠皱叶荚蒾。研究表明,LT_(50)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植物抗寒性,与抗寒性综合指数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8种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对8种含笑属植物进行越冬适应性观察,并对叶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越冬性观察,抗寒性排序结果为:台湾含笑>深山含笑>含笑花>金叶含笑>阔瓣含笑>乐昌含笑>峨眉含笑>川含笑.各树种的生理指标与其所处的时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自然温度先降低后回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SOD、MDA都有相应增加和降低,并且这种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变化与材料抗寒性关系密切,表现为树种抗寒能力越强,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增加幅度越大,而抗寒能力弱的树种则相反.MDA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规律相反,即表现为树种抗寒能力越强,MDA含量增加幅度越小,而抗寒能力弱的树种则相反.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及其含量多少与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有一定关系.而SOD变化与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关系不大.用5个抗寒生理指标比较的8个树种抗寒性结果与越冬适应性观察的抗寒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4种常绿阔叶植物叶片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箬竹、女贞、龟甲冬青、大叶黄杨4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材,通过自然低温(0,-5,-10,-15℃)处理,测定和分析了这4种植物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等抗寒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15℃时,4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均达到最高;随着气温降低,箬竹、女贞、龟甲冬青、大叶黄杨的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箬竹、女贞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5℃最高,龟甲冬青、大叶黄杨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15℃达到最大值;箬竹、龟甲冬青、大叶黄杨POD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筛选适于北京地区绿期长的园林植物。【方法】观察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枸骨(Ilex cornuta)、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女贞(Ligustrum compactum)自然越冬期间的表现,并测定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能安全越冬,其中大叶黄杨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冻害症状,女贞有近3个月的落叶期,枇杷在2月、3月份冻害较严重,但部分叶片仍能保持绿色,枸骨叶色变化不大。4种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而后随温度回升而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大叶黄杨的抗寒性最强,枸骨次之,枇杷较差,表现最差的为女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秋季自然降温对野生樱桃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以5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和中国李寺田实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内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通过相关性和方差分析,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抗寒能力比野生樱桃李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于野生樱桃李来说,认为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不明显。【结论】野生樱桃李的抗寒性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8种常绿阔叶乔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贞、棕榈、石楠、桂花、广玉兰、枇杷、香樟、杨梅等8种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通过对这些树种的叶片形态结构的观测,低温梯度(-3℃~-21℃)处理叶片并测定其电导率、可溶性糖、MDA、SOD活性等,探讨它们在徐州地区的越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抗寒性指标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8个树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枇杷-16.59℃、广玉兰- 13.30℃、桂花- 12.77℃、棕榈- 12.59℃、石楠-12.06℃、香樟-11.16℃、女贞-10.54℃、杨梅-6.14℃.综合评价抗寒能力大小为枇杷>广玉兰>石楠>桂花>香樟>棕榈>女贞>杨梅.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北京露地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在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淀粉粒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大,至2月份时达最低,之后开始恢复.种类之间差异明显.凤尾兰变化幅度最小,女贞和火棘水分亏缺最为严重,导致叶片在早春严重干枯和脱落;早春黄杨、广玉兰及大叶黄杨水分亏缺恢复较快,而八角金盘、洋常春藤恢复速度较慢.秋冬自由水含量除八角金盘外其余种类均表现为10~12月含量下降,2~3月开始回升,下降速度较快的有凤尾兰、广玉兰、火棘及黄杨等,相应地这些种类在秋冬束缚水含量上升.10月下旬,八角金盘、洋常春藤、大叶黄杨、广玉兰及火棘等种的细胞中都有较多的淀粉粒分布,在此后的观测中消失,3~4月份,所有种类又开始积累淀粉粒.女贞和黄杨虽然春季与其它种类一样有淀粉粒积累,但秋季没有.水分含量及淀粉粒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发育及越冬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文中对所测指标在植物越冬期间的生理意义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反季节移栽和非移栽圆冠榆在自然越冬下的保护物质含量和树体水分状态,研究反季节移栽圆冠榆对越冬期间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为干旱寒冷地区反季节移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移栽后第一年(2011年)、第二年(2012年)圆冠榆以及非移栽本地圆冠榆为材料,随冬季温度自然下降(0℃至-23℃)和上升(0℃至15℃)采样并测定其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样品总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等抗寒指标。【结果】圆冠榆树体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随着越冬期气温的下降而上升,随着气温的回升而降低,其淀粉含量和总含水量在越冬期间呈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度,反季节移栽圆冠榆树体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移栽圆冠榆,束缚水/自由水无显著差异,而其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非移栽圆冠榆;移栽后第一年与第二年相比,移栽后第二年的圆冠榆树体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显著升高,而束缚水/自由水无显著差异。【结论】反季节移栽后的第一年冬季,圆冠榆通过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束缚水/自由水保持稳定,降低组织冰点温度,提高反季节移栽后圆冠榆的抗寒能力,使其安全越冬,而这些生理指标在移栽后第二年冬季相应减少,表明圆冠榆具有较强的反季节移栽交叉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水分及淀粉粒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该文研究了北京露地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在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淀粉粒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大,至2月份时达最低,之后开始恢复.种类之间差异明显.凤尾兰变化幅度最小,女贞和火棘水分亏缺最为严重,导致叶片在早春严重干枯和脱落;早春黄杨、广玉兰及大叶黄杨水分亏缺恢复较快,而八角金盘、洋常春藤恢复速度较慢.秋冬自由水含量除八角金盘外其余种类均表现为10~12月含量下降,2~3月开始回升,下降速度较快的有凤尾兰、广玉兰、火棘及黄杨等,相应地这些种类在秋冬束缚水含量上升.10月下旬,八角金盘、洋常春藤、大叶黄杨、广玉兰及火棘等种的细胞中都有较多的淀粉粒分布,在此后的观测中消失,3~4月份,所有种类又开始积累淀粉粒.女贞和黄杨虽然春季与其它种类一样有淀粉粒积累,但秋季没有.水分含量及淀粉粒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发育及越冬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文中对所测指标在植物越冬期间的生理意义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冬小麦芒性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对5种有芒与5种无芒小麦品种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对越冬期和返青期各小麦叶片中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进行比较,明确冬小麦抗寒性是否与芒性状有关。[结果]所有小麦品种在越冬期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返青期,其中有芒品种陇鉴102、西峰27号及无芒品种GB20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代谢能力较强,有芒品种陇育3号及无芒品种中梁30、天00102-2-2-1-1最弱。而有芒小麦和无芒小麦群体间在越冬期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冬小麦的芒性状与其抗寒性没有关系,生产上不能将其作为抗寒品种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自然降温过程中香樟和广玉兰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香樟和广玉兰的抗寒性差异。[方法]选取徐州地区香樟和广玉兰的健康叶片为材料,探讨自然降温过程中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气温的降低,2个树种的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树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份;2个树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M"状变化,但整个过程中广玉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香樟。[结论]广玉兰的抗寒性强于香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大量栽培应用大花金鸡菊,加快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步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盐碱地绿化提供适宜的材料。[方法]以大花金鸡菊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2%、0.6%、1.0%NaCl、Na2SO4在其幼苗生长过程中进行胁迫,调查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测定盐胁迫过程中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盐胁迫抑制了大花金鸡菊的生长;大花金鸡菊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盐处理使POD活性升高;NaCl处理下,SOD活性升高,但Na2SO4处理下低于对照;盐胁迫下,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大花金鸡菊具有一定抗盐性。  相似文献   

15.
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82-1783
[目的]对黔东南地区几份火棘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和酚酞指示剂法对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与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4种火棘属植物的果实进行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供试火棘果实可溶性糖、VC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1.83%~13.02%、530.8~696.9 mg/kg和0.69%~0.84%。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3.02%,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果实的Vc含量为696.9 mg/kg,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细圆齿火棘有机酸含量最高,为0.84%,显著高于其他3种火棘。[结论]综合营养成分分析,认为供试材料中,细圆齿火棘细叶变种果实品质最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低温条件下,沙棘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俄罗斯大果沙棘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30~-10℃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沙棘在低温条件下,枝条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小,丙二醛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沙棘枝条中保护酶活性增强。[结论]沙棘应对低温能力较强,通过各生理指标调节系统稳定,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malondialdehyde(MDA),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soluble sugar, proline,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ld resistance, of Cinnamomum bodinieri Level., C. camphora L., and C. caudiferum Kister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of October 2009 to April 2010. During the short period of temperature decline that lasted until mid-December, the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nd MDA content with temperature were insignificant. In January, SOD activity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n peaked as a result of rapid increases in soluble sugar, proline, soluble protein, as well as the inhibition of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nd decrease in MDA content. These physiological changes protected the camphor trees from cold damage during winter. From February to March, SOD activity and the soluble protein and proline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nd MDA content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cell membrane damaged by low temperature was gradually being repaired. The cold dip in April led to slight increases in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nd MDA content. Using a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the cold resistance adaptability of the camphor tree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the enhancement setting stage, the vigorous stage, and the reducing stage. The cold tolerance abilities were ranked as the following order: C. bodinieri Level〉C. camphora L.〉C. caudiferum Kisterm.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平畦覆膜、低垄覆膜、高垄覆膜三种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探索起垄覆膜对冬种马铃薯抗寒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平畦覆膜,低垄覆膜和高垄覆膜方式下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高垄覆膜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均优于低垄覆膜,但高垄覆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低垄覆膜。因此,起垄覆膜可以有效调节冬季土壤的温度,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了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和产量,并且适当的提高种植垄的高度更有利于抗寒和增产,但要注意高垄覆膜方式下的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19.
梨品种枝条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5个抗寒性不同的梨品种在休眠期间枝条内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高,且与抗寒力呈显著正相关,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强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降温处理对白菜型油菜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研究了零上低温处理对白菜型油菜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以下,各品种伴随着叶片含水量的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其中876、天油2号、渭原冬油菜和陈家咀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越冬存活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