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伊乐藻栽种密度分别为0、3、6、9、12、15、20 kg/m2时,经过30 d试验研究,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变化及对河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伊乐藻能显著降低养蟹塘水体中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劣V类提高到Ⅲ类.随着蟹塘伊乐藻种植密度增加,蟹塘水体营养盐削减程度也逐渐提高,且当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蟹塘内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试验后硝态氮、氨态氮、总氮、总磷、CODMn及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分别降低了59.8%、70%、79.5%、92.2%、70.9%、63.6%;但当伊乐藻栽种密度高于15 kg/m2,去除率又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的蛋白质、脂肪、钙、锌等品质及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中华绒螯蟹产量最高,为1 575 kg/hm2.  相似文献   

2.
在幼蟹塘种植不同面积的芦苇稻(分别占池塘面积的10%、20%、30%)后,对池塘水体水温、溶解氧、p H值、钙镁总硬度、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叶绿素a 12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究合理的芦苇稻种植面积对幼蟹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效果,了解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稻幼蟹塘的亚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含量总体低于不种植芦苇稻的对照组,而高锰酸钾盐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二者差异不明显;在养殖中后期,种植3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叶绿素a较种植10%、20%面积芦苇稻组的池塘高,而溶解氧、钙镁总硬度、硝酸盐氮则相反;在养殖期间,种植2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叶绿素a含量总体低于10%面积幼蟹塘;此外,种植芦苇稻后幼蟹池塘水体p H值达到渔业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标准,高锰酸钾盐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Ⅰ、Ⅱ、Ⅲ、Ⅳ级标准。综上表明:芦苇稻对幼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幼蟹塘套种50%水花生+20%芦苇稻的水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及各级沿程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规律,探明系统对TN、TP净化效果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方法】对5 hm2养殖池塘配套的约0.5 hm2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采用低(0.012 m/d)、中(0.023 m/d)、高(0.035 m/d) 3种水力负荷运行,在系统各级沿程(表面流湿地(SFW)、一级净化池塘(PP1)和二级净化池塘(PP2))采集水样,检测TN、TP质量浓度,运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水力负荷条件下各级沿程TN、TP质量浓度的差异变化,以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和各级净化功能区对TN、TP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PP2、TN、TP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拟合函数关系计算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结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TN、TP质量浓度在各级沿程、不同水力负荷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沿程与水力负荷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水力负荷的增加,系统整体对TN和TP去除率均呈线性下降(TN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57%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23%,TP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70%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46%)。随水力负荷的增加,PP2在系统各净化功能区中对养殖尾水TN净化效果的贡献度由低水力负荷时的22%逐渐增大至高水力负荷时的93%。PP2可优化获得最佳水力负荷约0.075 m/d,对应TN、TP最佳去除率均为28%。【结论】多净化功能区组合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宜建立基于优化水力参数的运行策略,就试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而言,若发挥各净化功能区最佳净化性能,宜采用中水力负荷(0.023 m/d)运行;若以污染物去除总量最优化为目的,需根据养殖池塘排放尾水的水质状况建立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于2010年4~11月对其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进行排污量和水质同步监测与分析,并对其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养殖模式下,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N)和CODMn,两者占总输出通量的88.1%;鳖塘、鱼塘与鱼苗塘TN含量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蟹塘T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夏季TN含量明显增高,有机污染严重,各养殖塘变化趋势相似,其余指标常年处于平稳;鱼苗塘和鱼塘向水环境中TN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35.9kg/hm2和97.5 kg/hm2,总磷、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均为各类养殖对象中最高;传统养殖模式下,养蟹死亡率较高,生产单位水产品所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利用单位面积土地养殖鱼类和鱼苗的总污染物输出通量高,分别达377.85 kg/hm2和485.7 kg/hm2,是鳖塘的5~6倍,对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塘投饵量与TN和亚硝态氮的输出通量相关性较大、为0.97和0.94,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较低、为0.79。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监测分析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发现生态塘链对农村畜禽养殖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净化效果。生态塘链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能超过80%,对总磷的整体去除率在80%左右,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接近40%。总氮和氨氮的出水浓度基本低于2.5 mg/L,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总磷排放浓度部分低于1 mg/L,达到了国家一级B标准。生态塘面积是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温度对总氮、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非常显著,但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4年、2016年高峣养殖池塘水质的监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高峣养殖池塘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养殖池塘中氨氮、Cu、Zn、Pb、Cd、Hg均未超标,池塘水质受到pH值、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的影响。主要污染项目为非离子氨、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且这4项超标率均为100%。池塘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5.68,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7.
淡水混养鱼塘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养殖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5~10月对广西武鸣县淡水鱼类主养区的3口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测定养殖周期内TN、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NH4+-N、DO、NO2--N含量,分别以地表水环境功能标准和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养殖池塘以及排水口水质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武鸣县混养鱼塘养殖周期内池塘水质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达标率为72.1%,出水口水质达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环境综合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池塘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无纺布生态基在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环境中的修复作用,试验设置900 m2·hm-2(Ⅰ组)、1 200 m2·hm-2(Ⅱ组)和1 500 m2·hm-2(Ⅲ组)3个无纺布生态基的密度处理,以无生态基处理为对照(CK),养殖模式为主养凡纳滨对虾,套养鲤鱼、鲢、鳙和草鱼,按月监测池塘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活性磷酸盐、铜、硝酸盐氮、锌、悬浮物、亚硝酸盐氮、盐度、总氮、总碱度、总磷、总硬度等13个水质指标,以及硫化物、铜、锌、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等6个沉积物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单一指标差异很难判断各组池塘环境优劣;通过VIKOR方法对19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4种处理池塘环境优劣排序为Ⅰ组、CK、Ⅱ组、Ⅲ组。因此,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无纺布生态基的合理设置密度为900 m2·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态拦截系统对洱海流域农田尾水氮(N)、磷(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应,提高生态拦截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生态沟渠、表流库塘、潜流库塘、生态沟渠+表流库塘4种改建的生态拦截系统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水口污染物浓度相比,经生态拦截系统净化后,各系统出水口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4种生态拦截系统中生态沟渠+表流库塘系统对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COD的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率为59.66%、55.99%和38.33%,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各类型农田灌溉,且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3个月、10个月和10个月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要求;潜流库塘系统削减效果次之,对TN、TP和COD的平均削减率为42.13%、31.31%和34.29%,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旱作回灌,全年有9个月可用于水作灌溉,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10个月、6个月和2个月可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要求;生态沟渠系统和表流库塘系统削减能力相对较弱,对TN、TP、COD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0.59%、21.03%、25.25%和37.60%、27.69%、26.07%,但这2个系统出水全年可用于水作和旱作灌溉,其中生态沟渠系统出流TN浓度全年有4个月可达地表水Ⅴ类标准,TP浓度全年有11个月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表流库塘系统出流TN浓度全年有3个月可达地表水Ⅴ类标准,TP浓度全年有11个月可达地表水Ⅳ类标准,COD浓度全年有3个月可达到地表Ⅴ类水质要求。综合而言,改建的4个生态拦截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表现为生态沟渠+表流库塘>潜流库塘>表流库塘>生态沟渠。  相似文献   

10.
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高密度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和循环利用,选择由具有弹性填料的接触氧化塘、稳定塘和沉水涵养塘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接触氧化塘填料生物膜挂膜成熟后,当养鱼塘尾水(总氮浓度为6.84~13.98 mg/L,总磷浓度为0.92~6.52 mg/L)与多功能生态塘之间水体交换量处于6.25%~37.50%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养殖尾水的总氮、总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净化后水体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浓度均低于中国渔业养殖水标准值0.12 mg/L和0.02 mg/L,可循环至养鱼池再利用。因此,本研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可达到改善水源水质,高效净化养殖尾水并循环利用的目的,对中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